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肆夜红楼 >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二章 苦肉之计,太平朝堂问韦后
    …………    在韦皇后扶持新帝正式登基、由皇后变为太后.并垂帘听政辅佐事务才堪堪几日.一切局势尚未稳妥之时.镇国太平公主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

    因为太平早在中宗时期就被赋予了参政的权利.故而众臣沒有谁敢质疑她的出现.且公主姿容凌厉、威风赫赫.俨有群臣之首之态.

    那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新帝内心起了个亏空.但他很快便适应了这紧张的氛围.他心里始终都明白着这样一个道理.自打自己突忽被扶持上位之后.他看似光鲜无比权势滔天、实则形如傀儡半点儿实权都无的所谓皇帝生涯.就此开始了.如此.虽然担了皇帝的名头、却不能有皇帝的实质.且竟日连天都要担惊受怕、朝不保夕.这样的皇帝日子.还真不如粗茶淡饭的布衣百姓生活愉快.

    所以.面对姑母的突然出现.皇帝沒有怎么惊诧.横竖韦后只是利用他.打着他的幌子行她自己的实权;而姑母的内心也不会是纯粹的.

    想要打着皇帝的幌子、架空皇帝而行自己实权的人.现今又何其之多.故而他也沒有感谢太平这一触即发的威逼韦后.

    倒是韦筝.太平的出现令她着实起了一震.她惊震这安生了好一阵子的太平公主.为何会突然出现、并摆出凌厉阵仗.越是这等风口浪尖儿的时刻.那么聪明的人便越是该韬光养晦继续把姿态放低到尘埃里.又哪里能做出公然上朝、來势不善之举动.并且令韦后所不解的是.就算这李唐一脉真个是对她干政心存不满、欲要鱼死网破奋力一逼.却为何來的只有太平.却无相王李旦.

    这莫非.只是太平公主这一女子深明大义、独行独断.依李令月的性格.这也不无可能……但这位武皇的独女素來就不是个只明大义、不为自己做打算铺路的人.说她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只身一人、明显送死的來找她韦太后的麻烦.这也委实是说不通的啊.

    到底韦筝还是中庸了些.一时间并沒有往更深一层想下去.只把心思放在这骤然出现、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的太平公主身上.揣摸着李唐皇室这边儿到底是出了一招怎样的棋.

    太平步履稳沉、不缓不急.一路行进大殿之后.只对着那高坐龙椅的皇帝颔首行了个简单的礼.对那帘幕之后的韦太后却不管不顾、视如空气一般.

    朝臣中有韦后的拥护者虽慑于太平公主的威仪.但只想着时今已是韦后的天下、韦家的朝堂.故而便大了胆子一步出列.对太平不卑不亢的厉厉一声:“公主殿下.见了皇上为何不跪、见了太后为何不行礼.”这诚然沒有半点儿的客气.声息并着神情都一辙的凌厉.

    太平并不曾将任何一只阿猫阿狗都入了眼去.瞧都沒有瞧他一眼.唇畔抿了一丝冷冷的笑.即而那凛冽的目光便陡然迎向帘幕之中朝她看來的韦筝.那绣着灿灿金丝华虫的广袖骤然一抬、直指韦筝.

    韦后一惊.

    太平已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颔首凝目、启口质问:“本宫今儿來到这朝堂之上.不放心的是我的亲侄儿.那么敢问诸位大人.既然皇帝已经登基.这韦氏又为何还要垂帘听政.”这声息决计不是发问的语气.尾音虽打了个轻缪缪的上挑.却透着逼仄的凛寒.

    诸臣文武间自是一片沉寂.太平公主这个昭昭又咄咄的问題.谁人胆敢回答.便是先前强撑着气场站出來的那一位.此刻也已不由就吓的双腿打战、默默然重又退回队列之中不敢出个大气儿了.

    这寂静如死的氛围十分考验人的心志.凛冽如冰的压迫感就要把在场诸人一齐逼疯……就这样过了许久.自然是那帘幕之后稳身而坐的韦后启口打破这闷窘.并且也只有她能有这个胆子、这样不输太平的气魄打破这闷窘.

    “皇帝尚且年少.自由我这个嫡母辅佐.方能成事.”清凛凛的一嗓子.逼仄感不亚于气韵咄咄的太平.但声息间又不乏慢条斯理、态度闲然.

    “笑话.”太平勾唇一哂.明眸潋滟时一抹华光便似乎笼在了她的眼帘里.“自古女子便该安分守己.无才便是德.何时有了这垂帘听政一说.”于此一转目光.向着一殿大臣梭巡一眼.“便是本公主被赋予参政的权利.也都是在皇上召见时方谨慎提出建议.皇后时今又怎能如此公然的后宫干政.”声波稳稳然依旧.不紧不慢、缓中带刺.

    听着太平这一席话.韦筝心头只是不屑.唇畔徐徐然一声冷笑.唇兮缓启:“按公主的意思.则天圣神皇帝也不正统了么.”声音陡扬.高高的一挑.如出鞘的寒光剑.

    就知道韦后会以武皇作为理由搪塞自己.太平心中素來最见不得以母亲为理由的标榜.母亲只有一个.若是人人都能成了武则天.这世道又是会怎样可怕的样子.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缺一不可.路只能自己开凿自己走的别样.又怎能有心复制别人走过的每一步路.偏生这个道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不懂.

    太平声息未变、神色愈凛:“皇兄初登大宝时便已说过.则天圣神皇帝当初是在国情不稳、时局动荡间力挽狂澜登基为皇;又在国家整饬有度之后.便将皇位交给了皇兄.实是有功于国家.”转目又看一圈诸臣子.目色含及了神圣与肃穆.即而再度对向韦后.“可时今.即便皇上年幼也还有相王在.却哪里轮得上皇后垂帘辅政.”旋又一利.与韦后针锋相对.“你时今提出登基为帝的则天圣神皇帝说事.莫非也想效法母亲登基为帝.”

    这话陡一落定.便带得殿内空气漱漱有声的一个震彻.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倒一片.这不经意的气场震的慑的在场众人心有戚戚、头冒冷汗.

    “本宫从未有过此心.”帘幕之后的韦筝也陡然跟着一急.极利落的一下站起了身子.“本宫是先皇的发妻、是皇上的嫡母.自然有权利辅政.”

    “那也应与相王一并辅佐皇帝.而不是皇后你一人独大.”太平凛凛扬声打断她.

    剑拔弩张的气氛.空气里硝烟战火的味道由淡至深.龙椅上的新皇不语不言.默了神色局外人般的看着他的嫡母与姑母这一通凛凛然争执.

    那臣子之中骤然传來一阵哈哈大笑声.

    太平转身.不怒自威的神光压迫性的看向那起了身子的大臣.

    这大臣亦是韦后素來倚为心腹之人.是中宗李显早在尚为太子时的东宫旧部:“公主殿下搬出相王來说事儿.却想过沒有.”他态度并不凛冽.温缓中含着锋芒锐气.“相王是小叔子.韦太后是嫂子.哪里有小叔子与嫂子一起辅政之说.”看似顺理成章的字句.即而颔一颔首.“自然是要避讳的.便……该只留韦太后辅政.您且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做足了挑不得错处的恭谦架子.

    太平一双锐眼早看穿了他温水外表下的心思.对这类表里不一、阳奉阴违之辈心生的厌恶更甚:“你是哪儿來的狗.我们李家的朝事岂有你这外姓人说话的份儿.”那压迫性的一嗓子继续逼仄.锋芒凛冽明晃晃的沒见有半点儿婉转.

    这一句话明为叱责那大臣.其实是说给韦后听的.太平意指.李家的朝堂、李家的天下.便是皇帝年幼也自然该由李家的亲王辅佐.先皇虽走但新皇还有叔父.又哪里轮的上韦太后这一妇道人家、且还是外姓人家.这么重话里意味.自然谁也识得.

    那大臣面上一阵菜色.即而悻悻然的继续跪了下去.

    帘幕后韦筝脸色一变.太平这席不中听的话.作弄的她五内起了弥深的愠愤.

    “呵.”太平忽而勾唇冷笑.转眸时缓和了语气.“不过方才这位大人说的倒真有道理.既然叔嫂之间要避嫌.自然只留一人辅政.便合该是留下相王.韦太后回到后宫去颐养天年.”

    “笑话.”韦后声息亦是含笑.口吻持的颇为轻慢.“本宫是先皇的皇后、是皇上的嫡母.自该留下本宫才是……”

    “这才是笑话.”太平缓缓儿梳理着耳畔流苏.就这样再一次打断了韦后.“相王是先皇的胞弟是皇上的叔父.这是李家的江山.岂该留下你一个外姓的韦氏.”前话尚且柔缓.最后昭著的一嗓子便压了过去.

    韦后惊了这一激.再也做不得强持.猛地一把掀开珠帘便大刺刺的走出來.她拿出了皇太后的那一份霸绝.甫命人将太平公主收押北苑.

    太平公主在大唐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便是韦太后亲自下了旨意.也依旧沒人敢动手.

    倒是太平.敛去了身为公主的一份魄力、将周身的锋芒收束而起.不卑不亢.心甘情愿出了大殿朝堂、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入北苑而去.在跨出门槛儿临着门缘之前.她忽又一个转身.正义凛然的呼吁朝臣们:“诸爱卿都是我李唐的肱骨之臣、耿介之士.时今韦太后心怀不轨.其心也异、其面也憎.愿诸公感念身受之浩荡皇恩、拿出顶天立地的大魄力.铲除诸恶、扫清异心.护佑皇上、护佑李唐.”

    ……

    这一遭大明宫之行.为的便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早便制定好的计策.

    太平有意当众揭露韦后沒资格垂帘的事实.使得她民心大散;同时又触怒韦后.以自己被关押为由头.更激发朝中大臣对韦后的不满、与对韦后初心的质疑.

    说來这却不是自作自受.当初韦后沒有听从上官婉儿的建议.她不肯走怀柔之道.虽然她废除了起草好的所谓中宗遗诏、架空皇帝自己垂帘.但这是双刃剑.正因沒有中宗的遗诏.她这垂帘便不再正统.面对太平的逼问时.她就少了一道护身的符.

    凡事太尽.缘份势必早尽.金科玉律的天道.其心其念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