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69章 农业
    10月的一天,张祥与大清帝国驻奥地利大使严强国,在自己家的城堡内喝了台酒,两人边喝酒、边面带微笑的开心聊天。

    聊着聊着,就聊起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农牧业等发展问题。

    严强国说道:

    “大清帝国要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生产上来,就得学习美国、俄国一些地区的方式、方法。”

    “少数人拥有大量的平坦田地,大量的使用各种农业机械、马耕,释放出农村的从业人口。”

    “让这部分人陆续进入各地的城镇、工厂,参与到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上来。”

    张祥心里那个咯噔一下,面上不由的惊讶不已、瞪大了眼睛,心想:

    “你家肯定就是个地主老财吧?想钱想疯了吗?这种事情也敢想?”

    “这是典型的还没学会走,就开始直接学习跑了,中国跟美国、乌克兰等地国情等能一样吗?”

    “要是中国真的敢这么玩,要不了几年时间,大清帝国内部、必然天下大乱。”

    严强国能做到一个重要、友好强国大使的关键位置上,察言观色的能力,那绝对是非常强的。

    看弗朗茨·费迪南的惊讶、不可置信表情,就知道自己的想法与这位大公完全相左了。

    要是换了别人,严强国也不会认真考虑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大家骨子里都是足够的骄傲,对自己的想法很是自信。

    可这位不一样的,号称奥匈帝国的“中国通”,在地方经济发展上很有一套,更是同大清一些高官私交较好。

    加上两人平时的私交、也一直不错,经常能聊的很投缘,所以也就没了那么多见外,要不怎么会来家里、轻松的喝酒呢?

    严强国个人,也想知道弗朗茨·费迪南的真正看法,就爽直的问道:

    “费迪南,你对我的这些想法不赞成?”

    张祥也没有客气,说道:

    “中国跟美国、英国、乌克兰等地的国情、民情,有着巨大的不同,光语言交流上的难度,就是人家的数倍以上。”

    “美国人基本上说的是英语,俄国各地民族再多,大多数人说的是俄语,各地人们的口音差异、比起中华大地那可是小多了。”

    严强国点点头,知道弗朗茨·费迪南说的是事实,他就根本听不懂很多大臣说的地方方言。

    张祥继续说道:

    “文化传统、习俗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

    “中国人强调群体意识、乡党之情、爱报团取暖。”

    “且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市场空间,都是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接近饱和,必需要考虑对外扩张的问题,可东西方因为文化差异,中国人很难接受、融入西方国家文化里。”

    “中国的工业产品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必然与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开激烈竞争,想获得什么优势太难。”

    “这就让工商业等的发展,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国家的贵重金属资源开采量、吸纳量,支撑不起城镇化、工业化建设需要的资金量。”

    “最主要的是中国人太多了,要敢这么玩,先不说个人原因引起的人为灾难。”

    “光是田地的单位亩产量大幅下降,又从外界买不来大量粮食,为此而饿死的人,就会非常非常的多。”

    “外界即使有你需要的大量粮食,你不得花费真金白银吗?政府高层愿意看着、大量贵重金属外流,内部缺乏资金吗?”

    “城市内早晚人满为患,市场上粮食产品缺乏、各种工业产品滞销、大量青壮年失业,必然引发革命或百姓bào luàn。”

    “如果部分没什么节操的大地主、商人,再有意的控制粮食贩售数量、哄抬物价,整个中华大地想不乱起来都难。”

    “不只是普通的百姓们会遭殃,那些地主、商人等能独善其身?面临死亡威胁的大量贫困人群、会去分辨哪些人好、哪些人坏吗?”

    “奥、匈两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远远高出中国,但也根本不敢这样玩,反而是想着办法多让一些人获得一部分土地资源。”

    “只要多动脑子,种地也是有前途的,懒人、保守的人主要种植粮食产品,勤快人家多种蔬菜、水果。”

    “无农不稳,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奥匈帝国敢去任性的把农业多样化,那是因为粮食产品始终够吃。”

    “但奥匈帝国在农牧业方面,还是始终坚持着精细化,保证单位高产量。”

    “不敢去学习乌克兰、美国的粗放式种植,因为那样的话,粮食就不够了、要出大事了。”

    把大清大使严强国听的一脑袋冷汗,静静思考片刻后、虚心求教。

    张祥心底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简单:

    “粮食产量低、不够吃,民以食为天那是永恒不变的定律,美国的大部分土地那才耕种了多少年,中华大地能比吗?”

    “土地的肥力方面、有人家土地的几成功力啊?粗放耕种法,那是准备把人都饿死吗?”。

    张祥微笑着说道:

    “解决的方法无非几点:”

    “一是想法控制人口数量,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政府要chū tái文件,鼓励百姓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报纸、学校等要多宣传,只要有一部分人响应都是好的。”

    “比如:适当控制青少年的结婚、生育年龄。”

    “不能自己还是个13、14岁的孩子,就陆续成了孩子他爸、他妈了,责任、压力来的太早、太大。”

    “要让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有更多学习、受教育的机会,有机会多挣点钱,改变贫穷的生活。”

    “从而提高全民素质、百姓生活质量,间接的也可达到、控制一些人口增长的目的。”

    “比如可以把结婚年龄,限制到18-20岁,这些男人的收入水平、挣钱的能力,最起码得能养活一个家庭吧。”

    “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根本养活不了,你有什么资格结婚、生子呢?指望着以后去啃老吗?”

    这个年代每个家庭的子女都比较多,老人可不会去受那鸟气,在家里地位还算很高。

    “也让这些男人们有点压力和动力,别一天光想着赖床、吹牛。”

    “与其总把眼睛盯着父母那点土地、房屋,等待和兄弟分家产,不如自己出去闯荡一番,多点责任心、责任感。”

    “大家好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有了夫人、孩子,那就得被油米柴盐的压力,耗掉平时一半的精力,怎么有时间去提高技术水平。”

    “男人要想方方面面都做好、顾及到,实在是太累,有时不得不考虑取舍。”

    “二是各地因地制宜,不能一棍子的打死,适合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适合牛耕马耕的地区用牛耕马耕。”

    “比如北疆一些地区,地多人少,哪怕单位亩产量少一点,损耗方面大一些百姓都能接受,总体上还是有得赚。”

    “而内地农村要发展,根本不可能去发展什么大农业,最为主要的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细化高产农业。”

    “以粮食、蔬菜种植为基础、同时兼顾饲养各种大牲口、家禽,其中牛、羊、猪、毛驴等大牲口为主,鸡鸭鹅等家禽为辅。”

    “这些大牲口、家禽不仅仅能给百姓提供肉类、皮货、羽毛,还能提供土地所需要的部分肥料。”

    “部分大牲口还可以作为农业耕种工具之一,在地形相对复杂地区,大规模提高农村整体的生产力。”

    “农业只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就不怕广大农民家庭没饭吃,房前屋后的随便种点东西,一般情况下都饿不死人。”

    “除非遇到大的自然灾害,确实是没什么办法,需要政府高层大力的去扶植、救济。”

    “但平时他们的粮食,都是有相当富足的才对,否则就说明土地的负担重了,需要部分人去另谋出路。”

    “三是该移民出去一些,还是得大量移民,中国的农业人口太多了,人均土地占有量太少,而土地终究是有限度的、不会增多什么。”

    “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加的注意卫生等,百姓平均寿命的增长,各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是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

    “不趁着现在南美、澳洲等地地广人稀,多移民一些人出去,以后再想移民就非常难了。”

    “大家都挤在那,指望少少田地里的这点产能,日子想过的好,可是非常困难。”

    “太平洋上的那些大小岛屿,靠政府派军队去占领,肯定花费巨大、得不偿失,但用移民去事实上占领就没问题了,行政成本非常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