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70章 生意
    至于未来的农业人口,普遍在人均收入、生活幸福指数方面,远远不如城市人口,张祥提都懒得去提了。

    这是整个世界面临的巨大难题,神也无法去解决的大问题,但现在种地、挖矿还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比工业生产还重要。

    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死的,风险与利润率方面是挂钩的,没什么风险的事情当然利润率低了,高风险的行业必然伴随着高利润。

    低技术行业,利润率自然就低,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高技术行业,人家就该挣高薪,离开人家其他人就玩不转、干不好。

    要是脱离了市场规律,那人类社会不就乱套了,都去抢能挣高薪、技术要求又不高的职业去了。

    这个国家的人,不是脑袋瓜子不好使吗?要不然就等着被强者收拾吧!大家都会干的活,收入方面肯定高不了才是市场定律。

    严强国作为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孩子,农业生产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张祥越说他心里也就越敞亮,越发感觉在理。

    很快也就逐步的认同了张祥的一些说法,转变了一些自己的思想观念,两人又聊到了一起。

    喝完酒,二人谈起了正事,严强国说:

    “大清帝国高层,有意把库页岛卖给私人做领地,从而回收一笔贵重金属资源。”

    “准备用于完成国内的货币改革,要不然黄金、白银、铜资源的供给压力还是太大了”。

    要知道土地只要不是卖给国家、政府,就谈不上什么mài guó、卖领土的行为。

    东方人在这块的看法,可与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的土地买卖那是正常的{反对方面还是会很大},可东方就截然不同了。

    而大清帝国国内的有钱人,即使再有钱、不差钱,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掏钱大肆购买。

    “那是野心勃勃的想独立为王咋地?没事都给你头上安一堆的事情,找一筐的毛病好收拾你”

    何况在大清的官僚们看来,库页岛只是一个海外的蛮荒之地,无什么人的小岛屿,气候条件还寒冷的要死。

    恋家、故土情结,对于淳朴的东方人,那是深入骨髓。不是逼不得已、都不愿意挪窝。

    大家没事,自然都不愿意去什么寒冷的海岛上生活,盖木头房子冬季时挡不住寒冷,盖石头房子没那么多精力。

    上海人在20年前都有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一说。”

    这时大清皇室和部分大臣,将主意打到了大公父子头上。张祥想不想买呢?当然想买了。

    那可是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的大岛,岛上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虽有着上千的本地土著,让人比较头疼,但也绝对算地广人稀了。

    岛屿周围更有着丰富的鱼类、鲸类资源,总体下来养活个20-30万人不成问题。

    总体的面积、岛屿承载能力,已经相当于欧洲普通的一个小国家了。

    但那挨着lǎo máo子、大清帝国和小日本,离这些国家也实在太近了,离欧洲本土又太远。

    未来的国际局势一有变化,投资就全打水漂了,所以张祥心里也是嘀咕。当然好处也同样多,有利必有弊吗?

    张祥于是明说了:

    “想买,但真不能买,一旦买了,两国民间之间的良好友谊、就会出现巨大的裂缝。”

    “不管我们父子出多高的价格,哪怕是亏血本,也会早晚被中国的一些百姓所敌视。”

    “人言可畏的问题、是任何年代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没人相信我们父子会去做什么亏本买卖。”

    “所以不但我们父子不能买,奥匈帝国的其他富豪家族也不能买,与我们的基本国策不相符。”

    “大清帝国真的想把这个岛屿卖出去,也是非常容易,有的是人愿意要。”

    “但要想卖出高价,就要把活做仔细了,比如上面有哪些矿藏、森林资源主要是哪些、周边渔业资源主要有哪些,要能吸引人的视线。”

    “能出的起相对高价的,除了欧洲个别的王室家族,比如巴伐利亚王国维特尔斯bā hè家族等;还有就是传承古老的那些大家族、犹太富豪们。”

    “尤其是战乱、动荡地区的犹太人组织,单独个别人出不起什么高价,但一联合起来那就出的起天文数字了。”

    严强国皱着眉头思考后,说道:

    “费迪南,你看能不能帮着找找门路,想办法把岛屿价格卖高些。”

    张祥沉思后,勉强点头答应了,这种屁事他是真的不想去参合,完全是出力不落好的事情。

    张祥说道:

    “我改天把犹太人复国主义领袖赫茨尔,介绍给你认识,具体的事情,那得你们自己去谈,我这个外人不好插手太多。”

    严强国微笑的点头同意,他回去还得折腾的事很多,本就不是短期内能搞定的,谈判当然得晚一阵子。

    张祥感觉犹太人可能会做这笔生意,这个大岛虽不能独立建国,但帮助一番受苦受难的犹太人难民,暂时栖身没问题。

    张祥郑重提醒严强国:

    “大清帝国的货币改革,一定要小心谨慎,奥匈帝国上次就差点被法国政府一些人,给直接玩残废了,所以提醒国内高层千万、千万得慎重。”

    “何况大清帝国的边上,也有两个不是很好的邻居,什么恶心事都干的出来的主。”

    “其他的发达国家也不保险,这种印刷品里面牵涉的利益太大了,敢以身犯险的人和组织老了。”

    “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家、财团一定要严防死守,他们的节操在那摆着呢?千万甭想着去心存侥幸。”

    “特别要注意,日本人可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民族,有求于人时,他们表现的很谦逊、好说话,鞠躬干啥的都可以。”

    “但一旦翻脸时,翻的快的不得了,而且死大胆,如果大清帝国要发行纸币,一定得小心日本人、俄国人和法国人等。”

    “一个不小心的后果,就是国家的海量金、银储备等,被人家国家一扫而空。”

    “经济发展为此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民怨沸腾、数十年辛勤努力毁于一旦。”

    “这时战争你不想打都不行,社会上的各种混乱就逼着政府高层只能动武,从而转移一部分内部矛盾、众多百姓视线。”

    把严强国说的,背后的冷汗直冒啊!但越想越觉得张祥说的有理,奥匈帝国的假币事件在那摆着呢?谁敢去忽视?

    这段对话内容,得赶快如实的汇报上去,否则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那自己的麻烦就大条了。

    ………

    犹太人复国主义领袖赫茨尔,这几天正好都在维也纳,所以张祥介绍他与严强国认识的事情、完成的很是顺利。

    赫茨尔拿着严强国提供的库页岛地图和大致矿藏分布图,他的表情那个精彩啊。

    犹太人复国组织这一年的工作成果,比起以前几十年都强,最起码是有了更多的眉目。

    虽暂时不是国土吧,但也算是个自治大岛屿了,有世界大国、强国政府高层背书,和允许一定的地方军事武装力量。

    又比以前利比亚的自治区、自治市强了一大步,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武装力量。

    如果是以前,赫茨尔一定会欣喜若狂,可现在他还在为利比亚地区的海量资金发愁呢?怎么有心情考虑这事情?

    就在赫茨尔准备忍痛拒绝时,张祥的几句话提醒了赫茨尔:

    “犹太人以后要想回到圣城,需要大量的百姓和兵员。”

    “你们把这里拿到手后,短期内用于安置30万左右的难民,就不成问题了,而且可以光明正大的培养军事实力。”

    “何况岛上和海中还有着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长期看来,是稳赚不赔的。”

    “到时把岛屿上这些矿藏资源,卖给那些资本家们,回收成本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而资本家、财团们,要想开发这些矿藏资源、渔业资源,请谁不是请,一些较贫苦的犹太人,同样也能干这些活。”

    至于奥匈帝国皇室的重要成员之一肯出头帮着接洽,那信誉上还是基本有保障。

    上次赫茨尔聘请的矿业专家们,在利比亚对图搜索核对后,得出的结论与奥匈帝国提供的矿藏分布图差别真的不大。

    所以赫茨尔才会看好这片土地,想着法子四处筹集资金,来完成这笔天价交易。

    在赫茨尔个人看来,没3-5亿英镑,自己简直不好开口,要知道这块土地日后能保证300-400万以上人们的生活、工作。{1998年的黎波里的人口就达到175万}

    可400万人口、数十万军队敢回圣城附近去建国吗?要知道那里可是***教势力的老巢。

    所以赫茨尔需要更多的犹太人基地,这些基地能保护广大的犹太人百姓,不受其他国家政府的pò hài。

    于是双方的初次谈判,直接交给了各自的专业团队,去具体友好的详谈。

    其中大家肯定还会去实地考察一番,要知道这也算是笔天价的交易了,大家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处理好。

    赫茨尔现在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再次说服组织的其他高层代表,让那些富豪们追加他们在这些土地上面的投入资金。

    并在今后筹款、购置更多的广袤土地资源,用于安置那些较贫困的族人。

    否则坚定的支持者都没有多少,他们这些人的复国使命、又如何去很好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