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肆夜红楼 > 正文 第221章 太极之道,爹爹心里一直顾惜你
    ||    李旦并沒有摆出皇帝的仪仗.而是退了左右的侍从.径自一个人來了东宫.

    所以当听到宫娥传报说父皇來了的时候.隆基先是愣了一愣.才起身欲要整好那微褶的衣袍.便已经看到父亲自门边处一路进來了.

    他心念一紧.不知道父亲突然來看自己是有什么事情.却也委实不敢多想多思.忙不迭紧走几步过去、对着父亲行礼.

    被李旦扶住.颔首对他和蔼一笑:“我们父子之间.人后又何须这样多礼.”声音如神色一样的温和.

    这样的温和令隆基着实有些受宠若惊、百感交集.倏然间好似时光流转、浮世渐歇.他与父亲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一段亲密且贴己的岁月.似乎两颗越走越远的心重新有了别样的聚合.

    隆基内里心潮的浮动.被李旦看的一清二楚.其实他的心里也未尝不是百感交集.毕竟与这个儿子之间已经隔阂了好一阵子.时今的干戈相融委实令人又激动、又欢喜、还有些说不出來的莫名的感觉.终归是很动容……

    在李旦的示意之下.隆基忙不迭跟上了父亲的足步.父子二人來到花园里.闲然信步的赏看这满园形将谢去的牡丹.虽然已是一片凋朽的势头.但微风拂动时便带起斑驳的花雨、并着沁入心脾的芬芳.倒是别有一番趣味了.

    “化作春泥更护花.”旦阖目.深深嗅了一口幽然的牡丹芬芳.这样含笑感慨.

    气氛沒觉的怎样绷紧.也沒有滋生出半点儿的尴尬.放下架子不再端着的皇帝李旦.还是如往日那个熟识的父亲一样让三郎感到亲切.

    在这和蔼又温馨的氛围里.隆基也不再僵持着心弦、执着着闭锁的心门.他尝试着让自己的思绪飘的远一些.向那记忆的最深处一点点缓缓漫溯.慢慢去追寻、去记取曾经父子之间的点滴过往.那些慰籍人心的浮世流光.

    “虽然这样的品格更令人感到可敬.但不免凄美了些、怅惘了些.”思绪氤氲.他静下心來.陪着父亲抒情了一把.心头不免有些黯然.涩涩的.似乎眼眶都变得湿润.

    旦闻言笑笑.睁开了微闭的眼.侧首看定向自己的儿子.那昔时鲁莽冲动的少年时今已经成长为英武又不失秀气的成熟男人.他已不再只是他的三郎.还是这泱泱帝国、繁荣盛世的太子.李旦又道:“即便凄美、即便惹人怅惘.这样的凄美和怅惘也是悲壮的.”倏然这声音就有些沉淀.有点儿趋于话里有话.似乎其中隐着一怀别样的味道.“正如人活一世.这样自然的走过抽枝萌芽.走过含苞待放.走过花开花落.即而最终含笑走向死亡……迎合着泥土的包容.以自身滋养着后人.遵循着如是历史的天道.完成这样一个合该完成的轮回.便.可以无悔了.”他负手笑叹.将那满腹心事随着这冗长的幽幽一叹.就此尽数做了释然.

    是时刚好风起.缭乱了李旦汩汩的衣袍.撩拨的这满园红绿影自由张弛、即而缓缓远去.满目便是汩汩的衣袂与飘零的花木.这情这景看在眼里忽而便是绝美.美轮美奂的将这尘世蒙了梦魇的纱、变得不再真切.

    可这骤然滋生的感觉.令隆基心中一动.

    父皇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他觉的有些悲壮、有些哀凉.倒不是不祥.只是让他莫名的害怕……是不舍吧.不舍得父亲有朝一日的渐行渐远.不舍得这样一个必然的结果.

    “父皇.”他喉结动动.还是沒忍住的将父亲打断.目光溶溶的.眼底似乎有些湿潮.“不要说这些感伤的话.这话令儿臣害怕.”沒有虚伪的掩饰.是真心的.

    旦笑了笑.忽而觉的眼前的孩子是那样可爱.他抬手爱怜的拍拍儿子的肩膀.音色里交叠着一脉鼓励:“这个世界只是红尘的驿站.沒有谁会永远的停留、也沒有谁会贪恋着浑浊的秽土.”那目光渐渐沉淀.口吻忽而肃穆.“总有一个人是要先走的.也总得学会一个人走.”

    “父皇.”隆基心念起伏.猛地将父亲打断.眼角眉梢浮动起的是一抹真实的情态.“才劝您不要说.您却说的更多.”这一瞬终于又找回了往昔父子间的一份亲昵.此刻的太子有点儿像一个对着父亲撒娇的孩子.

    他不确定是不是这样凌落的景致触及了父皇的心底柔软处.但他看得出來父皇是又想起了上官婉儿.

    李旦一定.即而哈哈大笑.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听你的.不说了.不说了……”即而双手负后.又是心境释然的一叹.

    隆基便定定神.父子二人继续伴着游园.颇为默契的.谁都不提以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刻意绕开那场改换了天地乾坤、也使他们就此隔阂的唐宫兴兵.

    就这么行在花草落英缤纷遍布、芬香幽幽漫溯于空的阡陌.隆基忽而叹了口气.

    轻轻的一声叹.被李旦听了到:“想什么呢.”侧目顺势问道.

    隆基回神.看了父亲一眼之后又把目光错开.即而单手负后.自顾自的摇头感慨:“还是‘父王’好.”于此一顿.即而浅浅的笑开.“成了‘父皇’.瞬间便慑于天威、让儿臣总感到害怕.”

    这话说的委实惹人会心.旦心意一动.笑着把他揽过來:“你这是变相的怪罪父皇.这阵子对你疏落.”顿了一下.还是说完.

    亲昵的姿态消融了隆基心底的尴尬.情态忽涌.面上一淘巧:“儿臣哪儿敢呢.”好笑回应.

    不同于儿子刻意的玩笑.旦的神色与心境反倒沉淀下來、正色下來:“爹爹心里.一直都是顾惜你的……”颔首定目.对上隆基那与自己年轻时何其肖似、却又要比自己更为俊美的一张脸.他心头起了惝恍.既欣慰又纠葛的情绪充斥了他的心扉.

    温风阵阵、草木清香幽幽冉冉.心境也跟着落的分外平和.一切又都变得分外安详.

    父子间须臾的对望.带着一脉直探心底的默契.那莫名的动容不消言说.

    隆基缓缓点头.面上的神色也变得如是正色:“儿臣一定会做一个优秀的太子.”侧首一顿.声音愈沉.“也会辅佐父皇成为一代贤明的君王.”

    天风把他的话音一层层送的又高又远.刚好又有一阵花叶摇曳的簌簌声破着空传來.在成阵的落红与如织的水汽迷蒙间.这声音显得何其笃定.那么沉淀.又那么动容.

    似乎子女永远都是父母最满意的杰作.看着眼前精英秀气、德才兼备的儿子.李旦一时间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了.动容无声.相对一眼.父子间那不消言说、也不必要言说的笃定和信任.早已深深的根植在奔腾的血液里、每一寸骨肉中.

    ……

    父子二人之间的隔阂虽还不能完全消散、做了最初的模样.但好似感知到暖阳的召唤一般.到底消融了不少.

    且因为经历了那一阵子的冷战、失去了所珍惜的故人.所以在这初步的和好之后.彼此更加珍视这段來之不易的真挚父子情.

    在李隆基正式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大唐的政局又发生了另一重的转变.由先前的太平公主大肆揽权.变成了太子隆基与太平公主一并参政.

    虽然李旦还沒有正式下旨命太子监国.可军国大事俱已真正涉及.且已有了辅政的实质.

    往年高宗李治临去时.留过这样的旨意.是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意为军国大事若是皇帝与太子、诸臣不能裁决.便上由武太后处理.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初心是好的.后來实质执行起來却变成了.无论是能抉择还是不能抉择的大事.抉择前都必须报之武后.这便委实有违了高宗的本心.

    时今李旦却是打算彻底放手.虽仍以自己为主导.但他愿意辅助儿子、给儿子更大的权利.

    可那功勋赫赫、声威咄咄的妹妹也委实不能敷衍.

    于是睿宗在妹妹和儿子、公主和太子之间奉行太极之道.不偏不倚、平衡双方.

    每宰相奏事.睿宗定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得到答复后再问.“与三郎议否.”

    当得知两方都已裁决.他在看过双方意见之后.才做最终的裁决.

    如是倒也算是和睦融融.皇帝一左一右由公主、太子辅助.

    这样和煦的局面倒是持续了一阵子.大唐的国运也蒸蒸日上日趋繁华.民间百姓中隐有这样的说辞.即是“贞观之治又回來了.”这是对睿宗李旦极高的评价.也是对这君明臣贤、父慈子孝的局面一种难得的肯定.

    只是.似乎好景都素來是不长的……

    太子与公主这般权利对分、相互持平.皇帝有心利用他们相互制约、是以防止自己皇权被架空的深意是昭著的.

    这也不怪李旦.亲情与利用从來都并不违背.试想.当初那场政.变之后遗留下來的是何其凌乱的局面.登基的李旦不得不直面一个重要的问題.即是政.变之中两大功臣.儿子、与胞妹之间的势力以及关系的协调.

    通过那场大胆且着实成功的兴兵宫禁.李旦充分领教了儿子的心机与妹妹的威力.这两个人城府之深、手段之狠戾.直令他这个把韬光养晦之道奉行极好、最终做了皇帝的城府深沉之人都不忍多想.

    李旦登基后.太平的势力更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门”.而隆基那边儿更是万众归心、众望所归.

    身为天子.身为国君.自然比不得不曾登位时的保有一份纯粹.他若不动些脑筋.这泱泱大国如何整饬.这繁华治世如何发展.

    身为皇帝.李旦委实是苦心且最作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