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204章 黄金(4)
    吓的金矿区的负责人,后期让人又在路基外层加了一层土,撒上一些草籽、种上大量的树木。

    免得一些个人,为了少少的金子,把道路给挖废了。

    所以这条大道、完工后,直接如约翰内斯堡那般,被当地人称为了“黄金大道”。

    随后建成的众多小镇中,其中的一个更被取名为“黄金小镇”,这的地皮比市中心的还贵。

    这个小镇的大部分土地,本就是炸山推平的一个金矿山,下面的黄金矿藏有多少,鬼才知道?

    反正小镇的大多居民们都认为:“这里是块宝地、金山。”

    ………

    “黄金大道”修好后,在布尔人的全力支持下,原本的荒野、乡村主公路,也随后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改扩建。

    部分路面加宽了一些、两侧挖了条排水沟、盖上混凝土盖板,用了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层,使之能轻松的跑各种车辆。

    使之成为了约翰内斯堡联通外界小镇的,第二条公路干线。

    加上原本的各金矿区至约翰内斯堡火车线路,奥匈帝国矿业企业控制的金矿带,将在未来爆发出可怕的生产、产出运输能力。

    企业员工家庭的生活质量等,将比起以前提高许多。加上这里非常适合欧洲人体制的气候条件,自然能吸引一些贫困地区百姓前来务工。

    奥匈帝国矿业企业的大手笔,也让其他几方的企业高层目瞪口呆。

    真是些败家玩意呢,这些企业大概一年的收益总额,就这么直接砸进去了吧?{其实是5-6个月左右的企业利润额}

    哈布斯堡家族又是如何说服众多的股东,让大家同意拿出这笔巨款的呢?

    ………

    但真让其他几方的矿业企业、统一形成共识,拿出大量的金钱、进行大规模投入,又有点实在舍不得。

    鬼知道这些金矿矿山,确切的黄金储备量能有多少?能挖掘多少年?万一很快就枯竭了怎么办?

    可能亏本的买卖,大多数资本家们就自然不愿意去干了?

    他们那边又没有一个穿越者、能给予众多资本家们足够的信心。

    修路、架桥等的花费可是不少,数百万英镑看着很多,但往基础建设上一扔、很快就没了。

    这个年代在南非高原{海拔高度为1754米},这地广人稀的偏僻嘎哒修路,建房卖房子、卖地能赚几个大子?

    指望路旁种树也不现实,树苗没个二三十年时间能成材?还没等成才呢,估计就被当地土著们砍了、当柴火烧了。

    所以换谁去考虑,都会非常的肉疼,大多数资本家们、肯定不会乐意。

    ………

    但对于德国矿业企业和部分西班牙企业来讲,他们只要修个支线、连通一下主干线,就能跟着共享这两条公路方面的便利条件了。

    工人们想自己掏钱建房子,那根据自己的财力和承受能力,去一些路边买地建房吧,想建成啥样的都没问题。

    你哈布斯堡家族等都舍得砸大头,我们这些皇室、王室企业,要是小钱都不愿意掏,不是就显得太抠门了吗?

    所以还是很干脆,各砸出了几十万英镑巨款,修了几条公路支线,其他的道路弄成石子路就基本可以了,没必要跟着去败家的呢?

    而奥匈帝国的矿业企业方面,其实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他们的主矿区普遍更偏僻、荒凉。

    不管去约翰内斯堡干啥,最后都得从人家的地盘上路过,平时打好关系是必需的。

    为此矿业企业修路时,还特意考虑了这点,路面设计故意加宽了一些。

    这个年代,不考虑钢筋的成本,其他的什么碎石、水泥等,其实价格方面都不高,周围有大山、这些玩意基本到处都是。

    非洲这地方又没有严格的公路质量要求,说的过去就可以了,免费白捡的好处,大家还好意思去挑三拣四吗?

    ………

    在矿脉另一方的英国企业和部分西班牙企业就纠结了,总不能指望人家把路修他们这边吧?

    让大家来集资掏这个钱,那是扯鬼,企业的股东们会有意见。

    贪婪的资本家们,大多素质是非常的低,当然不愿意去大额投入了,那好像是从他们身上割肉!

    幸好这个年代的货物运输,普遍还是靠的铁路,尤其是大宗的矿石资源运输。

    所以没有好点的公路条件,影响的多点的、就是大家生活便利的问题。

    并不是什么主要的大问题,大家忍一忍就熬过去了。

    ……

    兰德金矿矿山的开采问题解决后,奥匈帝国皇室方面,就将目光投向了美洲大陆。

    毕竟美洲大陆的黄金矿藏也是非常多,其中不少都是大型、超大型金矿矿藏。

    而皇室和两国政府手里,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当然得用出去了,否则不是拿着等着通货贬值吗?

    当然强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有再多的黄金、白银等,奥匈帝国皇室企业等,也不好明着介入进去。

    否则会被一些地方势力、资本家们,明里暗里的打压搜刮一空、尸骨无存。

    最多就是悄悄的把地盘买下来,用于安置大量的本土移民百姓家庭。

    以后这些移民百姓,在当地把根扎稳了,再考虑高价把部分土地资源,卖给那些安排出去的探子们,进行大肆采掘的事情。

    这样从事开采工作的工人们也就有了大部分,这些移民家庭想种地的种地、想开矿的挖矿。

    农闲时,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在矿山里得到一份相对较高的薪金等。

    ………

    奥匈帝国皇室高层的目标,毫无疑问的还是南美五大产金国,巴西、秘鲁、智利、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中南美洲银矿资源的集中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

    奥匈帝国高层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与这些国家高层的关系,可谓一向非常良好。

    移民过去的本土人口也多,家族企业、个人之间的打交道更是常事,所以投资的大环境、前景是异常的不错。

    当然何时去具体开发、怎么开发,也是有讲究的和先后次序。

    反正按张祥的想法:

    “该挖的时候使劲的挖,没必要去考虑几十年后的问题,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不该去挖的,就不要打肿脸,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但为了大量外币的保值、升值需要,提前大量购置廉价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是必然。”

    “而且一些风景优美、气候舒适、景色怡人的土地、山川,也是很有实际投资价值。”

    至于会造成亏损的问题,那根本不用去仔细考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循环的周期,长期看根本不是个事。

    这叫地上养牛、地下养矿、山中啥都可以养………

    奥匈帝国另一个黄金来源主要大国,是大清帝国的广袤土地,那更是与奥匈帝国皇室关系密切、友好。

    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甚至考虑明年新年后、亲自带着老伴等人去中国友好访问、加旅游一番。

    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这几年闲的开始热爱上了东方历史,对古老的东方古都长安,那是极度的向往。

    当然也想去看看、古都洛阳的牡丹花、龙门石窟,北京郊外的古代长城遗址等………

    约瑟夫皇帝这几年的小日子过的悠闲了许多,可对他个人来讲还是有点不习惯。

    毕竟大半辈子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调整过来的,比如原本的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洗冷水澡,睡行军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