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203章 黄金(3)
    把法国政府高层、一些资本家们气的够呛。

    可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是真的有心无力,不可能直接派战舰上门吧?

    那西班牙人和其盟友的铁拳,就会狠狠的砸过来教高卢雄鸡,如何去理智的做人、办事……

    法国政府高层等,也只有心底发狠、咬着牙,准备等以后出现了机会、再狠狠报复了。

    ……

    至于西班牙本土地区的经济发展,那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西班牙的本土,现在已经开始逐步的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了。

    大量的重污染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向着殖民地菲律宾、摩洛哥等地进行转移。

    部分低端工业产品和初加工业务,向着新西兰地区全面进行转移。

    没人不想有个好的生活、文化娱乐的环境,作为国家高层人士、有钱人,大家本质上都是非常怕死的。

    更别提自己的友好盟友国家,奥匈帝国的医学界,都在明着帮助自己、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

    如果让这些重污染企业,在国内一些地区长期生存下去,那本土的优美环境质量等、还能够长期保证吗?

    以后还有世界各地的富豪们,愿意特地来西班牙度假、疗养吗?

    ……

    现在的西班牙王国本土,以旅游业、工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为主。

    重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造船业、汽车设计制造工业。

    同时在医药、化工产品、皮革制品、纺织品、葡萄酒、橄榄油等,在世界市场上也很有市场竞争力。

    加上南非兰德金矿,每年近百吨的黄金进账,西班牙王室、政府部门的财政状况,不是一般的好。

    广大百姓家庭的生活质量之高,可以说还在英国大部分本土百姓之上。

    国王阿方索十二世,在民间百姓的心中、拥有崇高的个人威望………

    但也正因为如此,阿方索十二世和西班牙政府高层,更加的高度重视、南非等地金矿方面的动静,不惜为此大笔的投入。

    首先是使用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各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

    在人工费方面,更是堪称大手笔,全部高薪招聘的是,本土贫困地区的一些强壮男性百姓。

    为此西班牙的矿业企业,与布尔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的非常好,都是信奉上帝的白人吗?

    可相对来讲在几国中,西班牙的矿业企业,在南非金矿上的利润率、是最低的。

    但即使这样,中间的利润率也是丰厚至极的{超过60%},否则西班牙的大贵族、大地主、资本家等股东们,肯定会有意见。

    但具体的效果、也是同样明显,有了良好的工作岗位、社会氛围,西班牙本土的贫困工人、农民家庭子弟,也知道感恩。

    大家工作起来非常认真,比当地的那些黑人员工、那是勤劳的太多了。

    这些矿业企业每年获得的利润,都在逐年大幅度上涨。

    ………

    奥匈帝国的皇室等国家高层,这些年也是死死的、盯着南非北部的这个大金矿。

    实在是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等,需要海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资源来支撑。

    仅靠欧洲的本土地区,和海外州各地带来的这点黄金、白银矿藏的产能、根本就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奥匈帝国方面,在这个金矿也不是一番风顺的。

    例如:

    开始时还好,有大量的黑大哥们主动前来打工赚钱,虽引起了部分布尔人的不高兴,但以双方的前期良好关系,也不是不可调和的。

    可慢慢的,黑大哥们的懒散性格,彻底让这些矿业企业无语了。

    只要这些黑大哥有钱了,大部分的黑大哥、就不愿意继续干重活了,要回家去享清福了。

    让奥匈帝国的矿业企业,所有的企业管理者们,不得不为他们良好的心态而心折、佩服。

    同时部分矿山的用工短缺问题,也开始逐步的显现了出来。

    短期内,这些企业还能靠高薪聘请当地的布尔人来帮工,但长久来讲就根本不行了。

    愿意去干挖矿这一行的布尔人也是不多,原因很简单:

    “一是工作太辛苦,这些矿业企业缺少的是、下大力气去干活的辛勤员工,不是企业的管理人员。”

    “二是危险程度较高,矿坑里掉石头等是常事。”

    “三是收入方面,比起他们去养牛放牧也高不了多少,危险却高了太多。”

    ………

    这时西班牙政府搞的本土贫困地区招工政策,就为奥匈帝国的矿业企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是啊,不就是工费开支高一些吗?又不是没有高额的利润,不管怎么讲也比普通的金矿矿山利润高多了呢。

    于是也照葫芦画瓢,在一些贫困地区的报纸等媒体上大肆报导、介绍。

    陆续招收了大量的本土矿工等,到南非高原这边来打工。

    甚至更进了一步,很快解决了各大金矿矿山,长期用工短缺的问题,也瓦解了两国部分地区的民族抵触壁垒。

    金矿矿山的单矿黄金产量,明处的加暗处的,其实仍旧是领先其他几方的,只是根本不会去说而已。

    ………

    如何去更进一步的呢?

    当然是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签订长期的用工和社保等合同、双国籍制度{既拥有德兰士瓦共和国国籍又拥有原本的国籍}。

    这下贫困地区报名移民的少数族裔家庭、就非常多了,欧洲各国百姓家庭的传统在那摆着呢?

    非是家庭中的长子,本就没有什么财产的继承权,大家早晚都得去想法自力更生。

    为此,各个金矿区到约翰内斯堡市区的优质公路建设,被金矿负责人们协商后首先提上了日程。

    到其他附近城市、矿业城镇的优质公路,也将随后开始逐步规划。

    优质公路的两侧,适合生活居住的地段,将建设大量的高、中档次私人住宅、甚至全套的完整小镇格局。

    以便解决工人家庭的生活起居等问题,反正这嘎哒土地价格相当的低廉,房屋的建设成本不高。

    这些本土工人,也不是直接准备用来当苦力的,培训、学习后,大家逐渐成为机械操作者、管理人才吧。

    苦力就从朝鲜、大清帝国那边大规模招聘,干上几年后就可以回去享福了,然后换一波贫困的再来过………

    至于这些家庭的孩子上学问题,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该送回国内亲戚家的、就送回来吧,假期再回去和父母亲团聚。

    当地布尔人政府和百姓们,对这些矿业企业的计划,那是异常的支持。

    当地布尔人的生活、交通条件等,也能跟着受益许多。

    德兰士瓦共和国高层,那就更是大力支持了,完善了公路网,对他们的地方治理、就更加的便利了。

    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的容易……

    施工图纸一出来、招标完成,大量来自德国、奥匈帝国的施工技术人员、机械设备就蜂拥而至,开始了大规模的施工。

    金矿企业为了提高建设速度,施工方案中,刻意减少了桥梁的施工量,增加了挖、填、bào pò量。

    个别的地段,挖、填的大量石头,纯粹就是含大量黄金的金矿原石,可谓是败家至极。

    不少的建设工人,都利用闲暇时间,在加班加点的多挣些外水。

    捡一些高品质的黄金矿石、对外出售,换一些烟酒钱。

    一些当地的小孩、没事玩耍时,就会在路基外的石头中寻宝,将一些金矿石捡回家内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