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98章 大工程(3)
    历史的一战前,欧洲的大资本家们把大量金钱、借给各国政府去扩军备战。

    让这些国家,自己傻乎乎的大打一场,贵族们先后交出了一些国家的zhèng quán、军权、财权,他们顺势获得多多………

    可现在新大陆暴发户美国,被莫名的拖下了烂泥潭,“美联储”的风险等直接倍增。

    欧洲的资本家们红着眼睛,大家一起想法,准备为了美好的未来搏一把。

    实在不行的话,就把美国资本家的利益给窃取了,逐步的成为了不少人的共识。

    ………

    奥匈帝国总体上,另一个巨大的利好,就是皇帝大伯{约瑟夫一世}健在、皇室在民间威望足够。

    国家的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可以异常的稳定。

    奥匈帝国只要军事上不败的太惨,人员死伤太多,各界的团结、稳定就不是太大的事情。

    ………

    1902年5月,大清帝国的东清铁路全线完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北部四线,由八处相向施工。

    北部干线{过江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中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700多公里,采用大清标准轨距,干支线相连,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

    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全线完工,对加强大清帝国的,东北部地区军事实力意义重大,对平时的经济发展提升也非常大。

    也让沙皇俄国政府高层,不得不提高警惕,常年在双方边境地带布置大量的兵力,极大的影响了、沙皇俄国在欧洲地区的整体军事行动计划。

    而腾出手的大清帝国高层,也开始将目光移向了中南部的大城市铁路网络连接上,要知道这二十年来,铁路带动的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太明显了,简直可以用财源滚滚来形容。

    只是现阶段,一些施工难度太高的铁路项目还玩不起,一是不经济,二是技术水平达不到。

    所以也算挑挑拣拣着来,但就这算下来,投资的额度也是天文数字了。

    如不是大清朝廷这些年,税收收入翻着跟头的往上涨,国库非常有钱,根本不敢这么玩。

    至于大清皇室那更是富的流油,现在也学着欧洲大贵族们玩各种慈善事业、扶贫等了,每年砸出去的金钱都是海量的,但在民间也收获了民心。

    ………

    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看到情报中连大清帝国都在准备搞大工程,而德国政府内部却没什么动静,很是奇怪。

    难道德国的道路等,都没什么可修的了,可据说国内部分地区的铁路网密度,现在可是连法国一些地区都不如的啊?

    招来内阁大臣们询问一番,原来政府方面也在考虑着,到底先搞哪些工程的建设。

    德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虽好、资金每年都有富裕,但留存量也有限,不可能什么工程都搞,得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

    比较紧迫点的有,基尔运河的改扩建工程。

    现在的基尔运河航道底宽只有 22米,水深9米,过水断面面积413平方米。船闸闸室长125米,宽25米。

    自从建成后就一直满负荷运转,大量商船不得不等待、甚至绕远道,实在是有点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了。

    主要是这些年,德国各地的总体经济发展太快,本土的经济总量上,今年已经能微微超过英国本土,成为了欧洲第一经济体了{德国的人口比英国本土多1千万人左右}。

    要不英国政府高层的一些政客们,怎么对德国各界有那么大的意见?

    不知道约翰牛要面子吗?这不是打人家政客们的脸吗?显得人家政客们无能吗?

    不知道应该学学奥匈帝国高层,多动动脑子化解矛盾,把两个国家拆开来报数据吗?

    你说你人口数量多,那关经济总量等数据毛的事情,结果还不是你的经济实力超过了伟大的约翰牛本土?

    ………

    基尔运河第一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预计就将高达2.4亿马克{1200多万英镑}。

    扩建完成后,航道底宽预计拓至44米,水深增为11米,过水断面面积828平方米,运河两端也将各增建船闸两座,闸室预计长330米,宽增加到45米,运力将增加一倍以上。

    ………

    第二个大项目,则是牵涉到与奥匈帝国铁路、公路联网的问题。

    途经巴伐利亚王国等,直通地中海沿海区域,从而节约一些运输等成本费用问题,但受益最大的不是普鲁士王国,而是下面的一些王国、公国。

    而且与奥地利王国接壤处的,那个多山的复杂地形,也是让德国人郁闷的要死,建设成本上极度高昂。

    奥地利虽投入的资金量也不少,可能够看见的效果却有限。

    不过两国的铁路、公路建设,好歹还是能稳步推进,就是建设速度会比较慢而已。

    所以一旦奥地利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能与德国各地的铁路、公路体系共享,德国各地想必还能拥有一个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

    第三个大项目,则是多瑙河沿岸的经济大开发。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经奥匈帝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

    奥匈帝国境内流域,开发的非常完善,简直成了个“黄金水道”,与东欧各国的贸易成本大幅下降。

    德国这边的发展就稍差了,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都没个具体的认可方案,还属于各地方自由放养、利用阶段。

    同时,需要的航道、码头开发成本也是不小,但对于国家企业的利润率增长等,确实好处多多。

    第四个大项目,则是城市之间公路交通网络建设。

    也是耗资最大的项目,毕竟跨越小国家无数,各地政府支持力度截然不同。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非常大,联邦政府高层甚至非常头疼,沟通协调起来实在麻烦。

    ………

    德国在这个年代,内部的小国家、公国等众多,其实也真的不是什么好事,诸多的内部扯皮、拖后腿问题,让联邦政府高层左右为难。

    甚至有的小国家,故意阻挠政府高层的一些决策方案;有的小国家,又对未能从中受益而不满,所以矛盾多是必然的。

    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也不由的犯愁,确实都是不错的好项目,对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条件好处多多。

    腓特烈三世也都想搞,趁着德国政府的财政现在有钱,解决好内部的经济问题等,怎么看都是好事。

    总比去听一些好战分子胡扯,去搞什么大海军的建设,肆意消耗自己的资金、国力强的多。

    政府财政没钱了,那些好战分子也就不用去脑洞大开,惦记国家这些金钱、资源,为此总是扯皮不休了……

    其中的基尔运河改扩建项目、问题不大,能直接确定下来,其他的项目就看联邦会议的结果了。

    有矛盾的就缓缓,其他的项目自然优先,反正钱花完了,到时大家就慢慢等吧。

    扯蛋对于皇室、政府高层官僚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没必要去着急上火吗?

    联邦政府高层,也算对下面各个小国家、广大的百姓们有了个交代,开始按部就班的开展自己的工作。

    其中基尔运河改扩建项目,立即开始着手实施,其他的稍有争论项目、则暂时的搁置。

    弄的联邦会议代表们,都不敢轻易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了。联邦会议代表们心里,也都知道:

    “政府部门的资金是有限的,一旦这次搁置了,下次再提上日程,谁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呢?会不会还是有什么幺儿子呢?”

    把那些各王国代表们弄的郁闷不已,心想:

    “这他妈的,还让不让我们这些老实人,说几句老实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