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97章 粮食(3)
    要知道“北大荒”的土地,那是十分肥沃的,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一脚踩得出油”的黑土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十分丰富。

    黑土地也被誉为“土中之王”,是农民阶级最喜欢的肥田。“北大荒”在后世,更有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笑谈,但也说明这里确实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百姓如能勤快点,多种些粮食、多养些各类大牲口、鸡鸭鹅等家禽,那小日子过的,比起土地贫瘠、灾害不断的内陆地区,可是强太多了的。

    这次大清帝国,将从沙皇俄国zhèng fǔ、百姓手中,陆续收回的广大领土、田地,大部分也是这种肥沃的黑土地。

    所以由不得,广大内地百姓不惦记了,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佃农的、无土地者家庭,始终等着响应朝廷的、援边号召呢?

    可沙皇俄国zhèng fǔ的移交工作,哪能那么快搞定呢?虽然沙皇俄国的百姓,也怕大清帝**队,日后玩报复、tú shā之类的,跑是肯定的,但也得等候命令、等候地盘,得到zhèng fǔ安置啊。

    该离开的、能离开的俄国百姓家庭,都不可能留下、接受大清帝国的统治,而且也知道还得尽量趁早,要不去的晚了,新的地方好位置、好田地也没有了的。

    不离开的话,万一被大清帝国个别人,以各种理由打击、报复了,你哭都没地方哭啊,难道指望着沙皇zhèng fǔ、军队,来这里帮你出头、报复。

    沙皇俄国zhèng fǔ,是真不用担心、没土地安置这点百姓的问题,辽阔广袤的大西伯利亚平原,无主的土地、山林,实在是太多了,那里是老缺人了。

    这次沙皇俄国zhèng fǔ,首先开始移交的地方,竟然是“伯力”和“海兰泡”两处,沿江要地附近的广大区域。

    要知道这两个地区,经过大清将士的肆意掳掠,现在人都没几个了,这种时候,又有谁愿意去这里,帮大清帝国搞土地开发、种植。

    城市、矿山等,也已经被大清帝**队毁损的不成样子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沙皇俄国的大贵族、大地主们,根本不会、也没必要花费巨大代价,修复、整理等,投入与产出不配比的。

    到时俄国的其他撤离人员,该从东边海边撤的、就从海边撤了,该往北撤的往北撤,该往西撤的往西撤,没必要再通过这里,进行撤离了。

    这两处沿江、军事要地的价值,也就大幅度缩水了,甚至可有可无了,恢复重建的成本,实在太高昂了,根本没必要去便宜大清帝国。

    何况沙皇俄国高层,是真的有点怕了,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惹得大清帝国高层发脾气啊,按部就班的移交就是了。

    把大清朝廷高层,郁闷的可谓不轻,可大家心里也知道,否则这两处要地的移交,最起码也得拖上将近三年,能给大清帝国留下多少好玩意也不可能,还不如现在直接接手呢?

    正好用来给贵族们,分红的矿山、铁路资源有了,大家只要清理、恢复一番,就又是一条条财源的啊,怎么算也比从新寻矿、挖矿等划算许多的。

    奖励参战将士的土地资源、市内的宅基地也有了啊,等这些肥沃土地,陆续盘上个两三年,绝对是最顶级的肥沃良田,能解决大清帝国不小的粮食问题呢?

    房屋等的修建,那就是士兵们个人的事情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你想修多好就修多好,想修多高就修多高了。

    何况奥匈帝国弄出来的,那些什么农业用机械,就非常适合这种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区域的耕种啊?地多人少,单纯靠牛、马等大牲口的耕种效率,实在还是太低了。

    加上各地原本就有的大量肥沃良田,解决了当地百姓、军队等,的粮食需求后,大量支援内陆地区的粮食紧缺问题,毫无压力的,人家又不是不付白银。

    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大规模的进口一批、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就成为了必然,同时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也得提上日程,以便轻松、高效的完成既定的目标。

    南方往tái ān、越南、缅甸等地的移民也始终在同步进行,这些地方可都是一年三熟的fēng shuǐ bǎo dì,不但可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还能给国内,提供大量廉价的粮食。

    同样,前几年大规模移民两广、海南地区的广大百姓,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大家轻轻松松解决了家庭温饱问题,攒下大量存粮,不时的还能吃顿肉,改善一下生活。

    只是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更多的适合南方人口体制,山高林密、蛇虫众多,不少的地方还有瘴气等问题,所以北方人选择这个方向的还是很少,怕热、怕虫的。

    往大西北移民的百姓家庭,那也是没有吃什么亏的,土地分配的更多,只要家里有了大牲口,那种什么都赚钱。

    不但缓解了,部分边境驻军的粮食、蔬菜供应问题,也繁荣了地方经济。

    比如养牛、养羊,他们才不去玩游牧呢?可以在土地上部分种植苜蓿、玉米等,轻轻松松在家搞定。

    至于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很赚钱,没看皇室都大量雇人,帮着种植、采摘吗?如果不挣钱,那谁会去干呢?

    他们生活的改善,也给一些贫苦地区的广大百姓们,带去了美好生活的希望,移民的难度问题,远远低于大清朝廷当初的想象。

    ………………

    1899年印度地区再次爆发大旱灾,引发了印度众多地区的大饥荒,迅速造成超过500万人的巨大死亡。

    这是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继1896年后,数年内再次直接短时间饿死500万人以上的惨重损失。

    印度殖民地的各族人民,对英国殖民地zhèng fǔ、土著王公、贵族等的极度不作为,已经是rěn ú kě rěn了。

    在美国等外来势力的不断挑唆、鼓励下,不少地区陆续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起义,首先是打击、清算,当地英国人的走狗势力,不少的土著王公、贵族家庭遭了殃。

    然后这些暴民们,拿着抢到的各种武器、dàn yào、粮食等继续前进,沿途纠集更多的贫困民众,向着下一座城市而去。

    他们的队伍越滚越大,直到冲击英国殖民zhèng fǔ控制的,沿海富足大城市,被全副武装的英国殖民地军队,用武力强行驱散、镇压。

    但印度的更多地区,很多的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妇孺、儿童,在那苟延残喘。

    饿的瘦骨嶙峋的、印度男性劳力,顺着印度刚刚建成的铁路网络,向着孟买等沿海大城市、蜂拥而去,希望能找份工作,获得一些粮食,好养活家人。

    英国zhèng fǔ高层,那是极度的郁闷,殖民地的百姓,在他们眼里是人吗?国家需要花掉海量的真金白银,去救助殖民地的百姓,议会的议员们可能批准吗?

    殖民地就是用来剥削的,繁荣、富强大英帝国本土、人民的,如果是亏损买卖,谁还愿意去干殖民呢?搞扶贫,那不是傻吗?

    那可是上千万的贫困难民,何况饿死的都已经超过500万人了,等到下一季粮食的收获,其间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呢?

    其中的部分资本家们,更是灾难背后的巨大受益者,大量廉价的工人、矿工,将为他们的钱袋子、添砖加瓦。

    粮商、船运公司等,更是直接受益人群,往往越是这种时候,越能挣到大钱。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事情英国zhèng fǔ高层、当然不愿意去干了。

    英国的本土地区,本身也是世界粮食的,主要进口大国之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大量的农牧业产品,都是销往伦敦、曼城、利物浦等英国大城市的。

    这时你让英国zhèng fǔ高层,到哪找海量的粮食等,去印度地区搞帮扶,何况这次又有美国zhèng fǔ在其中捣鬼,美国zhèng fǔ高层,会卖给英国廉价的粮食吗?把英国zhèng fǔ高层恨的牙痒痒啊。

    可要是完全不管、不顾,这个肥的流油的殖民地,还能是英国的吗?以后大英帝国又怎么去更好的殖民、剥削印度众多的百姓呢?也明显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呢?

    英国zhèng fǔ高层思考、协商后,还是不敢让“女王的王冠”彻底失去,从而使得自己,成为大英帝国的历史罪人。

    最终还是决定,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该镇压的大力镇压,该收购平价粮食赈灾的,也适度的赈灾,不能让印度地区完全失控。

    反正去年,奥匈帝国送来的100吨黄金,也是zhèng fǔ白捡的,zhèng fǔ财政又不差钱,拿出来部分的纸币,向奥匈帝国等国,收购些平价粮食没问题啊。

    资本家、财团,要是有意见的话,那你们帮着解决好这个事情。要不国内的大、小资本家、粮商们,你们平价卖给zhèng fǔ粮食产品也行,差额部分我们再选择去外购。

    结果,英国的大小粮商们,当然不会去干亏本买卖了,最起码也得按市场价来啊?利润少了、代表着亏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