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秦疆 > 正文 第515章,一时多少豪杰8
    顾童道:“自然有事.而且是大事.”

    孙传庭一见二人的神色.都很郑重.便道:“殿下脱险.我大明便亡不了.二位怎么如此忧虑.”

    张煌言道:“大帅.我二人忧虑的.便是这位殿下.”

    孙传庭一愣:“这话怎么说.”顾童道:“我二人都想到一个问題.眼下圣上殉国.闯贼占了京城.声势浩大.而咱们只有几万人马.实力不足.而这几日大帅在军中高调宣扬殿下之事.我害怕此事一旦被闯贼闻知.立刻会派大军前來.因此我二人觉得.此事还是先秘而不宣的好.”

    张煌言道:“不错.这也是为了殿下的安全着想.”

    孙传庭听了.脸上神色一正:“既然你们二位提到了这件事.那本帅就对你们实言相告.关于你们的担心.我在见到殿下的当天就想到了.”

    张煌言一惊:“这么说.大帅如此宣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了.”

    孙传庭点头:“正是.我是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顾童道:“请大帅示下.”孙传庭道:“圣上殉国.京城失陷.按理來讲.大明应该算是亡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一定会在军心民心之中产生巨大影响.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咱们对殿下的事情隐而不宣.时间一长.民心就会日渐调零.大明朝三百年來的积威就会丧失怠尽.而天下的各省各镇.都会有自立为王的不臣之心.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如果天下人都有了称王称帝之心.谁还会尊奉殿下为主.到时候咱们就白白失去了一张王牌.”

    听了孙传庭的话.顾张二人恍然大悟.

    孙传庭继续道:“这还只是民心.另外还有军心.亡国之后.士兵们将不再有保家卫国之意.更多的回归故土的心思.这个时候.如果沒有殿下來给他们希望.用不了一个月.这些士兵们就会星散而去.军心一旦瓦解.我等还靠什么恢复大明江山.殿下还靠什么号令天下.”

    顾童与张煌言闻听.向孙传庭深施一礼:“大帅此番言语.令我等顿开茅塞.受教不浅.毕竟还是大帅想得深.正是此理.”

    孙传庭道:“你二位來了这一说.正好给本帅献了一策.事不宜迟.明日正是吉日.本帅要在安泽举行奉天继位大典.”

    顾童一愣:“大帅是想在此地.立殿下为帝么.”

    孙传庭点头:“正像我方才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此事正该趁早定下來.不然一旦等到南京方面立了小福王.我们再动作就有些晚了.”

    张煌言皱眉道:“可是如果咱们立了殿下.南京方面不承认怎么办.要知道离着这么远.他们完全可以说大帅有自立之心.弄出一个傀儡來做样子.那样对大帅的声望有损啊.”

    孙传庭冷笑:“殿下在此.活生生的.谁敢不相.小福王只是旁系亲属.岂比得殿下.你们不必担心.只要殿下继位.南京方面如何对待.那是他们的事.咱们只需要在山西立住脚跟就是.”

    顾童与张煌言相视点头.眼下也只有这么办了.

    商议完了之后.孙传庭又來见朱慈炯.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朱慈炯虽然年少.却也识得大体.于是点头:“这是督师军中.一切听凭督师作主.父皇临别之时.便是这么叮嘱我的.”

    孙传庭告辞出來之后.立刻下令.命人在城中垒起高台.台分五层.高有九尺.乃是九五之尊的意思.在台上遍插黄旗旄旌.另外台上摆着龙案.案上有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是崇祯亲自交给朱慈炯的.朱慈炯一直带在身边.

    高台一夜完工.第二天一早.孙传庭在安泽县城.举行了继位大典.奉朱慈炯为帝.按理.新帝继位.仍需要奉行先帝年号.等到一年以后.才可以自己选取年号.因此仍称崇祯十年.

    举行继位大典的时候.孙传庭向天下发布诏告.诏告之中对朱慈炯的出身做了一些改动.将他的殿下之称号隐去.改称朱三太子.

    诏告上说.崇祯在临终之时.立朱慈炯为太子.奉传国玉玺.号令天下.

    大典之后.孙传庭印发了数千张告示.派人往各省张贴.然后便马不停蹄.直奔汪乔年的大营而來.

    孙传庭拥立朱慈炯为帝的消息.立刻像飓风一样吹遍了全国.各方面纷纷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而这些态度之下.有一种情绪是一样的.那就是震惊.

    谁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大军围困京城.全城百姓并无一人逃出的情况下.居然走了一位朱三太子.

    有人立刻将此事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杀进南京之后.却走失了皇帝朱允炆的公案联系起來.越传越神.传说崇祯死前.曾经打开过北京皇宫之中的秘道.让朱慈炯逃生.还说这条秘道是成祖朱棣驾下的大功臣姚广孝秘密开凿的.朱棣发现之后.立刻问起.姚广孝回答说.此秘道乃潜龙之道.两百年后定有用处.

    如此吸引人的传说.却是顾童与张煌言等人放出去的.他们深知神话对于百姓的震憾力.尤其是皇族.这样一來.朱慈炯从北京城逃脱.便成了上天所佑.祖宗有灵.他的继位也就顺理成章.

    果然.天下对于朱慈炯继位一事.群情沸腾.各地纷纷攘攘的.都在议论此事.

    这么大的举动.首先传遍了北方.

    秦王收到细作的禀报之后.立刻召集所有重臣.商议对策.

    这一次.秦王沒有先开口.而是等着他的臣子们各抒已见.大家自然先盯着张仪.因为他是丞相.

    张仪想了想.才道:“朱三太子继位.表明大明朝还沒有亡.李自成只不过是占据了京城.逼死了他们口中的先帝.这个时候.李自成若是称帝.就必须先将朱三太子除去.因此以我看來.李自成要拼尽全力.攻打孙传庭了.”

    李岩点头:“这样的话.孙传庭绝不会投降李自成.双方只有一死相拼.”

    白起却另有看法:“我觉得.此时天下局势的焦点.不在京城.也不在山西.”

    李岩一愣:“大将军的意思是……”

    白起走到地图前.向上指着一个地方:“是这里.这才是天下局势的焦点.”

    众人一瞧.白起指的地方.正是山海关.

    秦王皱起眉头:“大将军是说.清军与吴三桂.将左右天下的局势.”

    白起一拱手:“末将正是这个意思.崇祯吊死.京城失守.大明几乎算是亡了.朱慈炯虽然继位.可明朝的官吏们承不承认.尚未可知.如果李自成招降了吴三桂.以重金高位笼络住他.让吴三桂守住山海关.挡住关外的清军.那么李自成就有了余力.來攻打山西的孙传庭.”

    秦王道:“可如果李自成沒有招降吴三桂.或者说吴三桂忠于大明朝.向朱慈炯称臣.那就与李自成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李自成为了解除这个威胁.很可能会先向山海关发起进攻.”

    李岩道:“那样一來.吴三桂岂不是腹背受敌.关外是清军.关内是闯军.他仅有几万人马.肯定挡不住的.因此我觉得.此人或许会投靠李自成.”

    白起道:“无论是何结果.山海关都将左右天下局势.”

    秦王道:“我秦军所占关中.与山西近在咫尺.眼下山西仍有田见秀率领的三十万人马.正与孙传庭对抗.李自成用不着亲自出马.田见秀的三十万大军.对付孙传庭应当足够.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对付吴三桂.这个时候.秦军不该袖手旁观.对此.大将军有何建议.”

    白起笑道:“末将沒有什么出奇的建议.如今秦军只能抽调出三四万人马.这点人马派进山西.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这个时候.还是坐观成败的好.”

    秦王道:“以大将军看來.山西之战.谁会胜利.”

    白起不假思索:“一定是孙传庭.不要看田见秀有三十万人马.可他不是统帅之才.沒有机变.只会奉令而行.一旦战场上出现变化.他就不知所措了.而战场上的形势.那是瞬息万变的.这一点.他十个田见秀绑在一处.也不是一个孙传庭的对手.因此我认为.闯军必败.”

    李岩道:“如果李自成亲自率军前來呢.毕竟这个新继位的朱慈炯才是他最想消灭的人吧.”

    张仪摇头:“李自成不会进山西的.京城刚刚打下來.他还需要安抚百姓.**那些官员.号令天下.摆平与诸多同盟军的关系.再加上山海关的吴三桂.这么多事.他岂能分身.”

    李岩道:“那么如此说來.山西必然会成为孙传庭的地盘.有了山西一省.朱慈炯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继位了.”

    秦王道:“这才是孙传庭拥立朱慈炯的意图.他是在向天下表明.大明朝沒有亡.有了新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