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秦疆 > 正文 第514章,一时多少豪杰7
    张煌言道:“大帅觉得.李自成会像唐末的黄巢一样.占了京城.却终究不得人心.很快就被赶出去.”

    顾童道:“李自成手下有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据说李自成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二人乃是儒生出身.一定知道黄巢的典故.他们肯定会提醒李自成的.”

    孙传庭冷笑一声:“当年黄巢身边.也不是沒有人提醒.那位唐末大才子皮日休.不就是黄巢的座上宾么.人是要讲出身的.李自成虽有雄心.可是出身寒微.并无信义.岂能坐上龙位.”

    张煌言道:“出身寒微……想当年的汉高祖.刘玄德和本朝太祖.不都是如此么.不是也坐了天下.”

    孙传庭道:“那岂能相同.汉高祖.刘玄德与本朝太祖.虽然出身寒微.可是为人却正派.很重信义.岂是李自成这等草寇可比的.”

    顾童道:“如果李自成也像黄巢一样.在京城占不住脚.咱们便可以趁机出兵.恢复京城.可是即使复夺了京师.圣上已崩.又立谁为继君呢.”

    孙传庭道:“听贼人当中传來的消息.与百姓们传扬的.圣上殉国之前.已经将自己的儿女全部杀死.其实圣上也沒几个孩子.可怜全部死于国难.令人可叹.日后若再续大明香火.看來只有从藩王中找了.”

    顾童想了想:“与圣上血缘关系最近的一支.便是福王.可是福王已被李自成烹杀.眼下只有小福王朱由崧尚在.看來也只能奉他为主了.”

    孙传庭道:“小福王的封地在河南.几个月以前因为李自成的攻杀.小福王已经避难到了南京.那里还是朝庭的地界.相信用不着我们.自然有朝庭的官员们奉他为主.到时候咱们只要上表拥戴就可以了.这个不用担心.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岂是说亡就亡的.”

    张煌言道:“可是咱们就算在山西立住脚.周围可全都是反贼啊.关中有秦军.直隶是李自成的天下.而河南.也是秦军与李自成共有.北边还有蒙古人和清军.咱们可是四面楚歌.只怕到头來.还得被挤出去.”

    孙传庭叹息一声:“我真正担心的.也是这个.所以才将二位请來.商议一番.目下看來.我军回到山西.击破田见秀.应当不成问題.田见秀虽然坐拥数十万人马.可他不是统帅之才.缺少大将风度.临机应变上差了很多.真正困难的.是击败他之后.如何稳定住山西的局势.”

    顾童想了想:“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咱们也得委屈求全.向某一方面的反贼求和了.如果李自成与秦军联手夹击.咱们人马又少.断然守不住山西.”

    孙传庭点头:“本帅也是这么想的.李自成是大明的大仇人.绝不能向他求和.所以说到底.只能向秦军抛出笑脸了.嘿嘿.这却是我最不情愿的.秦王曾经派人刺杀过我.险些得手.至今身上仍有伤疤.而此时却要向秦军低头.”

    顾童道:“此一时.彼一时嘛.以学生看來.向秦军求和.也算不上低头.因为这个秦王.毕竟还是圣上在世之时册封的.后來虽然双方有过交战.可是明面上來说.并沒有撕毁双方之间的协定.”

    孙传庭眼睛一亮:“对啊.我把此事倒忘记了.”但随之他的神色又黯淡下來.长叹一声:“可是秦军能否接受咱们的求和.就不知道了.秦王与他手下的几个大臣.都是精明过人.他们不会想不到这是咱们的缓兵之计.”

    张煌言道:“以学生來看.秦王固然精明.他手下大臣们也都是能人.正因如此.咱们或许有谈和的希望.”

    孙传庭一愣:“哦.说來听听.”

    张煌言道:“秦军虽然几次与李自成联手.但那都是在双方的危急之时.联手是必须的.可眼下却不同了.京城失陷.圣上殉国.李自成必然想当皇帝.这个时候.秦军便由他的同盟.变成了潜在的敌人.双方就算不翻脸.也要明争暗斗起來.而我们占领了山西.就夹在了他们之间.秦军能够与咱们谈和.也避免了直接和李自成冲突.毕竟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势力最大.秦军也不想和他仓促开战吧.有了咱们在山西.关中的秦军便可以高枕无忧.大帅觉得呢.”

    孙传庭十分高兴:“张公子之言极是.李自成进了北京.从此就将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他身边的同盟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谁都可以打着为圣上报仇的旗号.与之翻脸.”

    顾童也道:“对.李自成做了出头鸟.在天下大局未定之时.先行将自己置于最高地位.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孙传庭点点头:“好了.咱们的旗号不变.还是大明军队.休整两天.然后便回师.先给汪乔年发去消息.让他有所准备.”

    于是孙传庭率大军在太行山中休整了两天.第三天上午.孙传庭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不少.于是命令人马原路返回.

    他派手下大将孙过人为前部先锋.带领一万人马先走.这孙过人是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勇力过人.悍不畏死.是个做先锋的料.因此孙传庭一向委他前军之任.

    孙过人走后.孙传庭让高杰领中军.自己率领张煌言.顾童等人断后.大军依次开拔.

    正当孙传庭手下人收拾好中军大帐.准备上路的时候.突然从远处跑來一小队斥候.这是孙传庭派出的流动远哨.他们离开大军二三十里.探查四周的敌情.此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跑回來.

    为首的是一个旗总.此人跑到军中.大声呼喝:“大帅在哪里.大帅在哪里.”

    有人一指前方不远处:“就在帅旗下面.”那旗总跑过去.果然看到孙传庭正坐在马上.指挥人马上路.顾童与张煌言一左一右.立马而侍.

    旗总跑到孙传庭马前.单膝一跪:“报大帅.我们捉到几个奇异人物.”

    孙传庭听了便是一愣.此时此地.如果说有奇异人物.八成是李自成派來的奸细.可是李自成刚刚打下北京.而自己的用兵又十分隐蔽.不可能被李自成知道.于是便问:“是什么样的人.”

    旗总道:“有六个人.都穿着平民服色.但其中四个是太监.还有一个少年.大概十來岁.另外一人.好像是当过兵的.”

    孙传庭听了便是一惊:“这里面有太监.是真的吗.”

    旗总道:“正是.小人已经验明正身.确实是太监.”孙传庭道:“快快将那几人带來.”

    旗总打马而去.不多时.领着一队骑兵又回來了.骑兵当中多了六个平民服色的人.

    等到了孙传庭近前.孙传庭挨个看去.却只看到五个.并不见所说的那个少年.刚要发问.就见一个沒长胡子的人身后探出一个脑袋來.原來这个少年躲到了那人身后.二人共乘一马.

    孙传庭不看则已.一瞧这个少年.立刻凤目圆睁.仰天大叫一声.滚鞍下马.跑到少年马前.双膝跪倒:“殿下.为臣营救來迟.死罪死罪……”说完了.居然哭得泣不成声.两泪横流.

    众人一瞧.都大惑不解.顾童和张煌言也连忙跳下马來.走到孙传庭身边.低声问道:“大帅.此人是谁.”

    孙传庭止住悲声:“快快跪下见礼.这位是圣上的第三子.朱慈炯殿下.”

    因为崇祯年富力强.生了几个儿子以后.一直沒有立太子.他非常喜欢这个朱慈炯.曾经向孙传庭问起过立太子之事.但孙传庭言道.此时立太子.还不是时候.因此见了朱慈炯便称殿下.

    孙传庭是见过这位朱三殿下的.因此一眼便认了出來.

    他这一跪.周围所有人都跪下了.此时朱慈炯这才说话:“原來是孙督师.快起來吧.我父皇临终有旨.让御林军副使杜国威将军.护送我出來.去山西找你.”

    孙传庭大哭道:“臣不能保护圣上.致使他老人家煤山殉国.万死难逃其咎.请殿下降罪……”

    朱慈炯连忙跳下马來.双手扶起孙传庭:“督师不必自责.一切自有天数.父皇命我化妆逃出京城.一定要找到你.恢复我大明江山.”

    朱慈炯虽然才十來岁.但是在皇宫之中耳濡目染.加上平时崇祯的教诲.居然和孙传庭这样的能臣也对答如流.颇有些君王气象.孙传庭更是高兴:“殿下得逃大难.那是天佑我大明啊.微臣相信.殿下一定可以光复京城.复我河山.”

    然后孙传庭号令下去.通告全军.三殿下來到军中.大明后继有人了.

    三军闻听.欢呼之声震动山野.

    孙传庭下令立刻回军山西.大队人马走到安泽县城之后.进城休息.顾童与张煌言來找孙传庭.孙传庭刚刚安排完了朱慈炯的住处.自己还沒有休息.一见二人前來.便笑道:“二位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