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秦疆 > 正文 第490章,关山九万里6
    这个时候.汪乔年赫然惊醒.看來秦军不顾一切地向**击.唯一的目标.便是京城.

    他做为巡抚.自然知道些内情.此时的京城.只有不足两万的老弱残兵.精锐人马除了孙传庭以外.别的都被洪承畴带去了辽东.

    想到这个.汪乔年心急如焚.立刻给朝庭上表.请兵部立刻加强京城的防务.同时他调动山西境内的全部人马.命他们不顾一切地向东.追击秦军.

    这个时候.白起已经率领秦军越过了恒山.直扑太行山.如果再过了太行山.就要到达京城了.

    白起一直和王翦通着消息.此时得知皇太极并未食言.按着双方的约定.送上了战马.弓弩与黄金.此时只剩下最后一批了.白起派出大量探马.去打探山西官军的消息.

    连日以來.他收到了各个地方的军情.得知汪乔年已经调集全部山西境内的官军.向恒山地区扑來.

    比起这个.白起更想知道京城方面的消息.

    为了给京城施加更大的压力.白起越过恒山之后.仍旧马不停蹄.向着太行山奔进.一路之上攻城破寨.兵锋甚锐.不光如此.白起派人将沿线的各条道路.军事重镇.地形地貌等全部画出图來.以备日后再次进攻时用到.

    白起的这次行动.震动山西与直隶.

    朝庭早就得到了汪乔年的上书.崇祯看过之后.拍案而起.大骂汪乔年无能.这个时候.怎么会被秦军从北方突进來.但是崇祯知道.山西境内兵源不足.精兵良将大都被洪承畴带去了辽东.上个月为了防备李自成与秦军联手.已经将大部分人马调到山西南部.沿着黄河一线布防.因此白起从北面杀进來时.山西境内空虚.这个也怪不得汪乔年.

    不是官军无能.实在是秦军太狡猾.

    他们居然借着讨伐清军为由.进入草原.然后突然杀个回马枪.这个招数.就算再精明的人也想不到.

    眼下秦军一路气势汹汹地向京城方向扑來.难道真的想一鼓作气.攻下京城.崇祯心内很是疑惑.他认为秦军沒有这个能力.就算白起领着十万大军.也不可能越过山西全境.攻进直隶.况且秦军不可能有十万人马.

    那么白起一路奔京城而來.到底要干什么.看样子又不像开玩笑.而且要说白起会开玩笑.那真是连死人都不相信.

    崇祯将兵部尚书刘连找來.问他京城的防务.刘连满头大汗:“回陛下.京城只有一万四千余名士兵.而且不是精锐.所有精锐都派往辽东.山东和孙传庭那里了.”

    崇祯一皱眉:“那就是说.每个方向上.只能有三千余名士兵.太少了.据汪乔年报说.白起率领着至少五万人马.”

    刘连道:“唯今之计.只有让各地调兵进京勤王了.”

    崇祯道:“周边县城.哪里有多余人马.”

    刘连道:“正是.周边县城.最多只有一两千人守城.无法抽出兵力.因此只好抽调孙传庭的人马.”

    崇祯摇头:“孙传庭要防着李自成.此时闯贼人马大大扩充.而且孙传庭本就只有几万人.沒有多余兵力了.”

    他想了想:“传旨.让洪承畴抽出两万人马.回师京城.挡住白起.”

    刘连一惊:“陛下.洪承畴在辽东旗开得胜.这个时候调他的人马.会不会有掣肘之意.”崇祯冷笑:“洪承畴有十三四万人马.而清军中有四五万.几倍于人家.抽一些兵力回來.也不妨事.如果他洪承畴手握十万大军.还打不赢五万人的话.又岂能称得上名将.”

    听了这话.刘连不敢再说什么.下去传旨了.

    这道旨意星夜出京.直奔辽东.北京离着锦州一千多里路.快马日夜不停.四天之后便到了洪承畴的帅营.

    洪承畴连日以來.打了几次胜仗.心中十分得意.他心中暗想.以前的几个统帅.除了孙承宗.袁崇焕以外.全是废物.每一次明军都比清军多.就是打不赢.

    他也清楚.此时自己手下.兵精将勇.祖大寿守住锦州城.清军不敢攻击.曹变蛟.祖宽.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身经百战.每战争先.竟然将清军的八旗兵杀得节节后退.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个月.自己就可以解了锦州之危.班师奏凯回京了.

    正在此时.圣旨下到了军中.洪承畴接旨之后.不由得暗自皱眉.

    他自然也想不到.这是满清皇太极与秦军的暗中联手.只是觉得秦军趁着这个时候.突然进攻京城.很有些突然.太出乎意料了.

    按他本來的想法.自己走后.秦军在关中必有动作.很可能会兵出潼关.渡过黄河.从南面杀进山西.这是显而易见的.他可万万沒料到秦军居然从草原上杀了一个回马枪.从北方攻进山西.

    此时山西的人马一定都部署在黄河一线.北方空虚.白起就是看准了这个空当.突然杀进來的.至于他要进攻京城.又大大出乎洪承畴的预料.

    对于秦军的实力.洪承畴很清楚.他镇守三边以來.多次派人去关中打探消息.秦军占领汉中.兵出四川的事.他都知道.而且对于秦军的兵力.他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马.除去要防守潼关.靖边.西安.眉县与汉中之外.能调动的.顶多不过四万人.

    这点人马.就想一路杀进北京.简直是开玩笑.

    但是圣旨在此.不能抗旨.那可是要杀头的.皇帝的京城你都不去保护.那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因此洪承畴立刻行动.他找來吴三桂.对他道:“吴将军.方才接到皇帝圣旨.白起率数万秦军杀进山西.一路向京城而去.此时京城防务十分薄弱.因此圣上要我调兵前往护卫京师.这个重任.我想交给将军你.”

    吴三桂一听.心头十分兴奋.

    这可是一个升迁的好机会.要知道.自己去护卫的.可是皇帝啊.秦军虽然杀气腾腾.但是路途遥远.就算攻到京城城下.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自己率军杀上去.定然是一场大胜.然后皇帝大喜.必然加封官职.

    因此吴三桂十分高兴.起身谢过洪承畴的看重.

    洪承畴微然一笑:“不用谢我.将军率领本部人马.尽快起身.必须抢在白起之前.赶到京城.万一耽搁了.京城受到威胁.谁都保不住你.”

    吴三桂自然清楚.袁崇焕怎么被千刀万剐的.因此他拱手出帐.前去点兵.

    他手下有两万五千多人.都是他一手训练起來的.打仗十分拼命.因此他立刻领了这些人.离开官军大营.向山海关而來.

    洪承畴之所以要将此重任交与吴三桂.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吴三桂.

    这个吴三桂与祖大寿是亲戚.而祖大寿是崇祯比较喜欢的人.因此对于吴三桂.崇祯也青眼有加.让他去保卫京城.无论是崇祯还是祖大寿.都会高兴的.他这一举动.也就赢得了几方面的好感.

    而另一方面.吴三桂不是洪承畴的心腹.到底对自己忠不忠诚.天才知道.

    以前的傅宗龙等人打败仗.很大原因是因为手下将领不忠于自己.战场上不肯拼命.为了保存实力.未战先逃.而自己与清军的大战.还在后面.一旦吴三桂为了保存自己的人马.也來个不战而逃的话.全盘作战就要大败亏输.

    此时他的人马大大多于清军.用不用吴三桂.并不重要.他手下的祖宽.曹变蛟.都是跟随着自己多年的将领.对自己十分忠心.虽然祖宽是祖大寿的家人.但是多年以來.一直是自己为他报功.请求提拔.也是知育之恩了.祖宽也不止一次对洪承畴感激涕零.

    有这二人在手下.足可以抵挡清军了.

    洪承畴真是老谋深算.他派吴三桂回京.不但让几方面都满意.还使自己的人马更加团结.号令统一.

    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

    洪承畴的这个决定.对日后的天下局势.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此时当然显不出來.它就如同海面上的一缕微风.让人觉察不到.但是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变成一场惊天动地的飓风.席卷整个北方天空.

    吴三桂带着人马一走.清军立刻便知道了.

    皇太极听说崇祯终于下旨.抽调洪承畴的人马.而洪承畴派走了吴三桂.让他带着两万余人.离开了辽东.不禁大喜.

    吴三桂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名将.皇太极早就对他深为忌惮.此时一听他离开了辽东战场.真如同天降甘霖.

    他毫不迟疑.立刻给多尔衮派去了一万余骑兵.让他再次与洪承畴决战.

    同时皇太极也甚是大方.命令在靖边的使者.将最后一批战马黄金.送与秦军.并表示厚谢.

    当王翦接收了这些东西.并飞鸽传书.报给白起之时.白起已经到达了太行山西麓.正在休整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