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肆夜红楼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劝谏皇上行大事
    ()    隆基的身子经了几日调养之后.渐渐便也恢复了元气.精神也跟着好转了许多.

    自那一次卧病后似梦又似醒的蒙太平探视之后.他便再也沒有见过她.虽然偶尔在去向父亲请安的时候.也有过几面的交集.但那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见过”.因为次数寥寥.且都极短暂.

    即便在他卧病时她曾与他那样亲昵.他们之间曾说过那样贴己的话.可这并不能成为冰释前嫌的契机.即便他们也同对方说了从那之后要好好儿的.要谁也不再为难谁.可动情时心之所至而说出的话从來当不得真……

    入夜后.隆基踱于窗边.隔过那半开的窗子抬目去看天幕中嵌着的月.弯弯的一道.又时不时的被流转的浮云遮迷了清影.那幻明幻暗的格局中.这周遭的一切再一次让他有了恍如梦寐的感觉.

    这时忽听有宦官隔着帘子唤他一声:“陛下.”

    隆基随着夜风飘向月宫的一片绮思就此凝住.陡然回神.便问他有什么事情.

    宦官回道:“刘大人來了.”

    隆基便一定神.这位刘大人自然指得是他的心腹刘幽求了.

    他不曾宣召刘幽求入见.这么晚了.这位臣子來主动觐见自己那想必是有极重要的事情.况且当今这局势、这风头都委实紧密.隆基也不敢怠慢.忙命那宦官引着刘大人进來.后退了一殿众人.只留下这位臣子议事.

    行了该行的礼之后.这位刘大人也是个直肠子.并不愿同皇上做些弯弯绕的兜转.便看定着皇上径自沉沉的开口:“陛下.时今这局势.陛下的皇权逐渐被架空、根基和势力也显得并不十分稳固.有一些话.臣不得不说.”敛眉时声音一落.

    隆基对他要说些什么话.心中隐隐有数.这当今处在什么样的局势他自己也是明白的很.心道着一定又是些关乎太上皇大权在握、太平公主伺机揽权等等能够想到的话.他也心照不宣.颔首让他继续说下去.

    却不想.刘幽求干脆不再言语.对着隆基立刻便跪下.

    这突忽的一跪令隆基半点儿准备都沒有.心念一紧.起了一惊.抬手欲扶.

    而刘幽求赶在他之前先开了口.这一通急急凿凿的言词里充斥着满满的恳挚:“皇上啊.宰相中有崔湜、崔羲.俱是太平公主的人.”他扬起脸.眉目动容.“竟天连日聚在一起施行阴谋诡计.其心不稳.皇上若不早做谋划.必成大患.倘若太平公主一朝事发.陛下这边儿后发制人就晚了.太上皇亦不得保啊.”声息急促、却不失那一通缜密筹谋.似乎是早在心中氤氲已久的样子.最后那几句话顺势逼仄着出口.更是显得煞是突兀.听在耳里便倏然就震在了心里.

    都是心思玲珑一点就通的人.况且饱浸在时今这类风声紧密、变化莫测的权势境地里.便是再愚钝的人也想不聪明都不行.什么“早做谋划”.什么“一朝事发”.隆基明白.这位谋臣字句背后的意思是要自己搞一场政.变……

    “陛下.”微微的光影将隆基这张脸染就了些许莫测情态.而刘幽求正话至兴处.故而沒有察觉到皇上的异样.稳住声音继续急急然开口.“羽林军中有一将军乃是皇上您的心腹.那是在潞州时就牢牢儿的跟着陛下了.”微缓又道.“现今只要您一声令下.臣与他便立刻点兵.直取太平公主.”至此终于不再婉转.话里话外的意思随着最后一句“直取太平公主”.一切已经清明如许、不消质疑了.

    一股无形的压迫感倏然在周围聚拢.隆基胸口一阵阵的发闷.

    那臣子的心思是根据皇帝素日的心思揣摸着培养出來的.若皇帝沒有这方面的意思.臣子也委实不会起了这样大胆且有点儿出格的想法了.可当隆基忽然听到自己的心腹说出了一个.其实也是自己一直都想听到的规划之后……他的胸口却如被潮水充斥般闷的厉害.

    倏然间发现.原來自己还是不够从容.原來自己还是沒有办法丝毫都不顾惜的去谋划、甚至是去触碰这件事情……

    头脑铮地一下起了一阵嗡鸣.隆基转身.清俊的眉目隐在烛火乌沉的暗影里.那心口一阵阵莫名的疼痛.这疼痛由浅至浓.致使他下意识抬手抚住了心口.

    隆基面上的变化、心里的反应.因是背身以对的缘故.刘幽求并不能看得很清楚.他只一心以为皇上一定是听进去了自己这话.并且此时正在暗暗的思量着具体的谋事计划.

    可过了一会子都迟迟不见皇帝给自己一个进一步的答话.刘幽求也委实经不得这样干熬干耗着.

    心念一灼.刘幽求等不及李隆基思量的沉淀.抬步又对着隆基走过去、绕到他正面直直的跪下去:“陛下.”

    隆基心里正乱.虽然他已与太平争锋数次斗法数次.可真正到了切中要害的时候他却发现.却原來……自己还是少了那迈出最后一步的一点勇气.只有那一点勇气.

    时今被臣子逼到了这里.他念头纷沓间又不好多表露心曲.便半是敷衍臣子半是给自己这迟疑不决而找了理由:“可时今朕的父皇.就只剩下太平公主这么一个妹妹了.”他颔首.眉峰聚拢.声音明显底气不足.“朕若动了公主.父皇他老人家怎么受的了.”

    这个理由委实是一个妥帖的借口.且于情于理都还说的过去.

    大唐是一个以孝治世的国家.素來将这“孝”之一字看得极重.此时这情况.若隆基动了太平.那李旦则必然心痛难过.这便是为不孝;隆基他是皇上.皇上是天子、是一国之君.便更应是这泱泱天下臣民的表率.岂能最先失了这对太上皇的孝道.

    这话才一出口.隆基自己那浮躁动荡的心先安了一下.显然.他不愿真的去动太平.同时又恨自己的软弱无能下不了手;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刚好给了他自己一个光明正大的交代.他深深舒了那一口久蓄于心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