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肆夜红楼 > 正文 第二百零一章 相王锋芒难敛、定数早是定数
    ()    一夜之间的时局颠覆、乾坤逆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那些隐忍和压制、那些明明暗暗的沉淀和积累.算來也不过就是这一夜之间便尽数云散烟消去.

    长安街上的滩滩血迹还沒有清除干净.便又在七月二十四日(即唐隆政.变发生的三日后).皇帝李重茂与其叔父安国相王李旦登上承天门城楼.

    月色幽暗.李旦垂首立于皇帝一侧.那威严且肃穆的面孔上沒有染就半点儿情态.整个人有如一尊沒有生命气息的神祗雕塑.却又那样不怒自威、震撼天成.

    皇帝立身笔挺.抬起章纹攀附的广袖.那明光的颜色大刺刺的在半空中滑出烁亮的金波.启口时声音如珠玉清脆、又透着天子的一脉独特稳健:“韦皇后窥伺神器、已被诛灭.原是除去唐城一大祸患.与百姓、与群臣俱无干系.臣子们不必惊慌.”这一通礼仪的周成.这恩泽百姓、泽被苍生的浩浩天恩.被他表现的尽致淋漓.

    这时.垂立一侧的李旦几步上前.对皇帝并未行礼.只是谦和的颔一颔.即而那浑厚的嗓音便扬起來:“一场祸乱.百姓受惊不小.朝廷欲免除全城百姓全年一半的赋税.以滋安抚.”这是不比皇上少却多少威严的声息和字句.这话音一落.隐有一种相王隐现复辟之势.皇帝不过只是一面旗帜、一件衬托相王威仪之用的陪衬之感了.

    但百姓的心思素來简单.加之这近年來的大唐皇帝轮换的委实频繁.帝都的百姓渐渐也适应了这种繁华鼎盛依旧、却政局并不稳定的局面.他们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安稳的生活、不过就是朝廷的德泽.旁的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联.

    故而相王这话才一出口.门楼之下匍匐跪拜的若许百姓代表便顿然起了雀跃欢呼.这是朝廷给予他们的莫大恩泽.这是百姓之福.

    只在瞬间.高呼万岁、膜拜叩首之音不绝于耳.场面之浩大、情势之蓬勃.并着这天这地这一座巍峨且美丽的城郭.顿然便有一种天人合一、造化神迹的鼎盛至极之感.

    这无边的繁华与无边的感念.化为巨大的力量.温温的波及了在场每一个人急需雨露恩泽的心房.

    李旦立在这城门楼迂回不止的天风之中.任耳畔垂下的散丝被撩拨起來.在面颊上服服帖帖的触动起一痕痕的微痒.这时心口顿然就是一涩.忽然觉的这万众的膜拜、臣民的欢呼.看在眼里却是一种怎样彻骨的落寞……

    若她还在自己身边.若她这个时候还在自己身边.那该有多好呢.那一切的一切便又都会不一样.那么不一样.

    这样的景象.是不是她经年以來一直心心念念所祈盼的景象呢.这样的景象是否出现在她午夜的梦寐里过.她若是看到了.会欢喜的.一定会欢喜的……旦觉的自己的眼眶有点儿湿润.

    一侧隐匿在侍从阵列中的隆基.察觉出父王神态的凝重.心念微紧.向父亲贴身服侍的宦官使了眼色.那宦官会意.忙小心翼翼的上前牵了牵相王的衣襟.即而行了一个礼.

    李旦方回神.察觉到自己方才的即将失态.便又把心念敛了敛.

    可他却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这一浪浪紧密袭來身上的繁重情丝.即便他以为自己已经可以极平静的面对那心中不能于外人道的惊变.即便他以为自己已经将这皓月朗日、造化自然、甚至每一丝清风每一缕阳光都看成了她……但依旧还是不能避免的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忽然清楚的察觉到.察觉到她真的已经离开了她.这自然的一切全都是她.又全都不是她……特别是在面对着重要的场合、无边的热闹.对她旷远的思念与无法收束、沒个着落的感情就越是明显非常.

    沒有了她.即便他坐拥这万里江山、身享那称孤道寡万岁之呼.这一切的一切又都还有什么意思.不过是旷古的寂寞与愈发无望的孤绝.死一般的寂寞孤绝.

    容华谢后、君临天下……这世上最悲凉与凄美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但一位真正的王者.素來都注定是孤绝的.

    ……

    虽然朝廷大颁的减税令让百姓高呼万岁、欢喜激动不已.但是时朝臣中任谁也能嗅出中间很多不对味道的地方.

    皇帝针对动乱一事亲自登上城楼抚民.安国相王一并跟着又是什么样的意思.

    不过.稍有眼招子、稍有心思的人便都能明白过一种天下大势、民心万众尽归相王的不可逆的格局.那一场彻底的改换天地.怕是不多久便会应运而來……

    .

    这一日天气晴好.澄澈的天幕中倒映着浮云的暗影.摇曳着如线的春光一倏然的洒下來.溶溶的暖色铺陈在大明宫每一处角落.

    这委实是一个大大主吉的甲辰之日.少帝重茂在政.变之后首次上朝.

    国丧之期尚且未过.朝堂的格局很是微妙.御座主东、皇帝坐东朝西.而那西面.对着的便正是驾崩急促的中宗李显的梓宫.

    微妙的格局一如微妙的情势一样使在场众人心中难安.因为便在中宗李显的棺椁旁边……便负手而立着安国相王李旦.

    周遭流转的气氛似乎已经僵滞.又因这僵滞而一层一层压迫着渐渐变得冰冷、变得催人心魄.

    那看似足步稳健、后高坐龙椅的皇帝.面上挂着的神色委实不好看.虽然国丧期间肃穆是应该的.可皇帝的神色更趋于的是一种受制于人、受人胁迫又不能说出口的危机感.

    这时.又见一抹天青素裙的身影自那开阔的殿门处一步一步的行进來.如织天光在她身后的华盖处打下一层细密的绰约.造势的这个人威严殊胜、恍若天降.正是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的出现令在场文武心中一噤.很快便意识到了时局的严重性.

    在太平身后不远的地方.亦步亦趋跟着相王李旦的三子、也是那一场刚刚结束且余味犹存的唐隆革新的大功臣……临淄王李隆基.

    诸臣的心跳已然如擂鼓般快且细密.下意识偷眼去瞧棺椁旁的相王.这样的阵仗带着呼之欲出的天地改换.在这样一份咄咄的压迫之下.相王通身的威严便显露的有如天成.

    隆基以一种晚辈的姿态跟在太平身后.那英毅与阳刚的气质很快便有一种是为这群臣之中、巍峨朝堂之上一抹红颜坚定护持的感觉.

    太平的威严是天成的.在流转光阴的磨洗与淘沙之下.她愈发出落的有如当年其母一辙的凛冽无双、仪仗肃穆.

    她沒有多兜转.径自立身于诸臣子之前.这群臣的为首者便是太平公主.

    殿内诸臣沒有人敢多发出半点儿言语.便是连高坐主位、却看起來被这阵仗逼迫的何其无力的皇帝.都似乎被惊蛰了一般.显然这一切來的太突兀.那呼之欲出的危机就摆在眼前.可他事先并不知道.

    隆基正了一下衣襟.与侧首相顾的太平做了个示意.太平了然.便又投目去看李旦.待旦亦以目光示意自己已经准备了好.便由这位巾帼不输须眉的公主清喉开嗓、拉开今儿这朝堂之上主要大事的帏幕.

    就着天光明明灭灭的错落影像.她出列转身.正面对着规整林立的这一班群臣.微微扬首.那声音一如她通身的气韵一样威仪凛凛、风度自成:“国家不安.皇帝为了稳定国祚、造福万民.决定传位相王李旦.”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就此被太平倏然一下干练的言出來.

    似乎一股寒流倏然便流转在周身四处.在场众人心中一个剧烈起伏.即便这是一早便任谁都已看出的结局.此时此刻如此昭著的摆在眼前.还是未免会心惊.

    这话才一出口.龙椅上的李重茂只觉自己这身子一阵冷又一阵热.身为皇帝的他自然也洞悉了太多世事.加之太平这阵子一直在他耳边时不时的念叨、并授意他做了很多事.他也明白自己的皇位必将不保.但是万不曾想到居然会这么快.且这么突兀.

    而李旦面目平和、肃穆依旧.虽还沒有正式登基成为大唐的新任天子.但那通身的帝王气韵其实已经天成了.

    气氛绷紧在这里.在这至为关键的当口.太平身侧偏后处的李隆基亦几步出列.颔首时一双星目如浸寒池:“国家多难.皇帝愿将皇位让给相王.此乃与尧舜相媲美之大功德.”声息陡扬、不容置疑的沉淀.即而又向太平看了一眼.抬手把太平往前让一让.“而太平公主身为皇帝姑母.却愿于纷乱的时局中站出來主持公道.此乃慈爱之心.”这一句落定后.他回身.摆袖向着大殿之外遥遥的抬手拜了一拜.“我大唐能有此帝王与公主.实乃江山社稷之福.”

    “吾皇万岁.”那话音才落.政.变时隆基麾下的大谋士刘幽求便适时的也站了出來.抬手自袖口间展出一道灿然的明黄色圣旨.这是早便拟定好的传位诏书.

    这位刘幽求刘大人委实有着经世之才与极快的敏锐辨达.当初唐隆政.变那一个晚上.需要向各层次、各地传达而去的几百份诏书.全都是出自他一人之手.此刻这圣旨亦是隆基与太平放心交给他躬自起草的.

    刘幽求话音一落.便当即持着那份传位诏书宣读了起來.直到这所谓的圣旨宣读完毕.灿色龙椅上的皇帝李重茂亦无所举措、无所言辞.委实是一下子就傻愣愣的木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