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肆夜红楼 >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龙政.变
    …………    就着如许淡淡的烛光.他不知不觉就如此心驰神荡间已经走到了婉儿的近前.那抬起的手臂前探过去就要环抱住她尺素纤盈的腰肢、即而意乱神迷欲要亲吻上她冰冷雪莲般的檀唇的时候.却倏然一下定住.

    目光幽幽.他见婉儿就此一瞬忽然冷了那原本噙笑的面孔.骤然的神色转换令他只觉方才一切其实都只是错觉而已.就在他头脑依稀有点儿发懵、尚不能完全解意完全反应过來的时候.婉儿已一改方才那浅浅温柔.只淡淡一启口、夹着微瑟的冷风:“武皇明早就要下台了.”不含任何情态.

    武三思一愣.

    这话实在是太无端的一句话.且字里行间含杂着的是怎样不可宽恕的大不敬.却又因这话是从上官婉儿的口里说出來的.所以便又很顺势.沒能让武三思起了愠恼的本能反应.相反这只会让他一阵阵的只觉后脊梁骨一个劲儿的发冷发僵、寒意瘆人.

    烛火绕着微长的烛蕊在半空里打了个结.箫音于耳.使武三思又是一嗦.他回神间下意识极快的侧首将目光定格在上官婉儿的面孔上.喷火的双目对上她淡泊杳杳、颇近于空灵的一双眸.

    婉儿的神情举措、闲姿曼态依旧拿捏的自如有度.她并沒有对自己方才那句不恭不敬的话做出怎样过度的解释.也沒有迫切的急于在武三思面前维护她自己忠心武皇、坚定不移的一种旁人心里既定的形象.武三思抬目看她.她便也抬目镇定稳稳的迎着他看过去.檀唇开合、声息神色俱如先前未加变却:“现在这宫里最主要的核心处.正在发生一场政.变.”如是稳稳一句.夹着云淡风轻的疏朗.

    武三思又一震.这一瞬他只觉自己那头脑已被一股热血倏忽一下就直直的冲上去.即而那里边儿便开始“轰隆隆”嗡声作乱.放空一切般萧音冗冗、乱鸣颀长.

    政.变.她说.说……政.变..

    但武三思乃是时今武氏子侄里颇具贤名的一个.其人自是心性灵敏、反应伶俐.合着婉儿一來一去淡泊却又字句明朗的几句话.在这同时他心绪跌宕、却又梳理的渐趋清明起來……

    倏然间婉儿重又将身子向着武三思这边儿凑近几步过來.在他重抬目向她这边儿看过來的时候便舒展柔荑、徐徐前探过去勾住了他的肩膀.跟着面靥微台、挑眉时一双盈动的眸子有了微微的闭合:“我是为了救你不被杀死.方将你邀约到我的房中……”合着夜风就着曳曳的烛火.她在他耳畔幻似吹拂般极轻极淡的一句.“因为你是武氏子侄里.我唯一所欣赏的.”中途稍停后.复又一句继续.这声息并着眉目间一道淡色真个就如疏疏朗那过树拂花的天风一般.

    而她臂弯被一阵力道骤然拂过.一恍惚中武三思已回了全部的神志.

    婉儿将气息平顺.这同时武三思启口笑叹:“你是因为怕我带兵去保武皇吧.”扬声一句.末尾一叹都带着不屑的讪蔑.

    他果然不傻.好端端的夜半邀约这个幌子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看來他已经明白.这么想着.婉儿心中哂笑.但已打定了主意就此跟他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莫能两可.

    她摇首微微.转目时面靥淡泊如常.而声息字调悠悠然不急不缓、却又弥彰深浓.更仿佛此时帝宫深处那一场蓄势待发、就要如火如荼的政.变对她來说根本无关痛痒:“我是武皇最贴己的人.又怎么会心系李唐、反怕大人保武.”她说这样的话自然不是为了让武三思相信她的忠诚.她知道他是不会信的.但即便已不再忠诚.面儿上该有的那些一路到底的维系.终归还是得口不对心的敷衍下去.她勾唇一哂.分明玩味的样子.“我自然.是要护住武氏子侄的.”

    一抹清光荡漾在她面靥的剪影上.又有烛影合着风势绰约暗动.将眼前人作弄出明灭的韵致.只觉这分明是一场朦胧不堪的梦境.梦里梦外一切人和事的流转便都那样显得毫不真切了.

    面着婉儿如许神色与如许气韵、言语.真相是什么、虚伪又是什么.武三思心里头自然也已看得明白.他知道婉儿是在顺口随意的迎合他.她本就沒打算骗他相信她的立场.只是在戏谑.

    这样的发现莫名叫他很不舒服:“最贴己的人.”三思勾唇呵声笑起來.抱臂而立在满室的流光如波间.又颔了颔首.“上官大人.我们都是在这政权宦海里摸爬滚打、甚至身经生死.躬身推动、也冷眼观世了这样久的人.一些合该明白、本就已然摆在了那里的道理.就.不必含沙射影了吧.”声息亦玩味.带着一份不愿继续这无谓玩味的坦诚.

    随着他次第言语.足下的靴步也跟着重抬起來.武三思一步步再次走到婉儿身边.举止归于合该的礼数.沉目含笑看定他.

    抬目迎合.婉儿笑起來.她沒有对武三思的提议做出半点儿的回应.只以这笑应证了他心中的了然.算是最直接的回应.

    他们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做聪明事.从來就是一点就透、不点也都了然的不是么.

    但有一点婉儿沒有说错.她说武三思是武氏子侄里她最欣赏的.这话倒是也沒错.时今魏王武承嗣已然病逝.武氏子弟首推其中的人自然便成了梁王武三思.

    婉儿知道.在日后李唐皇朝的复兴再建之后.李武两家是决计不能老死不相往來的.因为李唐的时局时今已是这样凋零.无论哪一位皇子日后登基大宝、坐拥天下.都免不了需要一切重头再來的扶立自己一班亲卫君、心腹臣.这其中.武家是最合适的选择.李唐的王朝离不开武家的拥护.

    所以在这个时候.她选择了事先拉拢住武三思.虽然眼下不会给他任何好处.但她牵绊住他让他错开了这一场政.变也算是给了他一个人情.他沒有参与.日后便不会被搅扰在其中治以“帮助二张抗衡李唐”的罪名.无论这个情面他领不领.都已经是既定的.

    上官婉儿牵绊住武三思、太平公主看护住武攸暨.这就避免了武氏子侄带兵保护武皇、与太子李显直面起了若许的冲突而滋生出横生的麻烦.这是婉儿与太平一早便商定好的筹谋之一.虽然目的是为了李显那边儿可以顺利达成变革.但李武两家不会因为这场政.变、不会因为日后大唐的天地真正重新改换了就成为水火不相容的对立;不仅如此.还得抱在一起、亲密无间的相互扶持着走下去.

    阴阳两面的双刃剑.从來善恶相见.是与非的定义从來就是浑水摸鱼、做不得决绝的一种清明……

    .

    就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夜.迎着前所未有过的至为壮烈、至为逼仄的情绪潮袭.积蓄已久的神龙政.变终于爆发.

    按着原定好的精细的不能再精细的计划一路走下去.兵分四路.

    张柬之与崔玄暐带领禁卫军控住住了进宫必经的要道玄武门.尔后李多祚率禁军将领与兵士待张柬之、崔玄暐情势基本稳定后.便径直往东宫处迎接太子李显.后簇拥太子、将太子迎到玄武门來号令天下;再之后这兵分两路的禁军便在玄武门汇合.汇合后冲杀入皇宫.杀死二张、即而逼武皇退位.

    综上两路乃是此次政.变的主体.而不可或缺的还有以下这两路安排:由上官婉儿与其心腹宫女是为内应.尔后婉儿再与太平公主里应外合、相互传信.这是前期开始直到政.变正式拉开帏幕的必要铺垫.还有.相王李旦与其司马袁恕己一同发兵.政.变时绕过偏门旁殿、自那边儿袭抵宫城内部.控制中央核心政府、进而稳定全盘局面.确保不生素乱.

    如此逐次递近、主次分明及铺陈妥帖的精心布局.可谓安排的天衣无缝.凝结着是时整个神都城里最无上的智慧结晶.还未开始、只看这一干前期筹谋便觉得胜把握已有八成.

    但世事素來作弄.在那些看似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掌控之中.往往总不可避免的看着就会生出许多岔子.或深或浅的沟壑、或长或短的枝节.只消一个细节便往往足令一件精心部署了那样久、那样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谋划只在弹指便毁于一旦.

    不过这正是生命的大妙处.它本就无常.对于其无常的觉醒其实本是智慧的开端.

    都是注定好的.人事该存乎着怎样的循环一切都皆有天意.人不过是顺着某种看不见的天意就此一路走下去而已.该怎样的结局便会是怎样的结局.即便中途会生就出怎样无常的变故.其实也都是系猿脱锁之象.依旧不会使这既定好的结局偏移半分.

    因为命运之所以为命运.便在于决计不会发生与定数相悖而驰的翻天改变.这是虚空间看不到却可以触摸到的智慧、是宇宙聚散与因缘和合中生就契合出的那一份奥义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