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下,鼓声隆隆,战马长嘶,霹雳弦惊。
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但见上万名叛军将士高举巨盾疾步飞奔,冲向高达三丈、厚约丈五的东门城墙下。紧随其后的是数千甲士肩扛云梯,快速靠近城墙,试图架上云梯,攻上城头。
在云梯大队之后,则是两辆极其笨重的冲城车,以及高达数丈的井栏被两千余将士肩扛手推,缓缓前行,一点点的缩短与城门的距离。
行进途中,密密麻麻的流矢箭雨咆哮长空,急坠如雨,悉数落在城下试图靠近城墙的叛军将士头上,给予攻城将士迎头痛击,造成极大伤亡。尽管他们高举着盾牌,手中挥舞着兵器,却仍旧无法抵挡密集如雨的流矢利箭,在凄厉无比的惨叫声中成片成片的栽进血泊里,既而沦为后面将士的垫脚石,人踩马踏,化作肉泥。
而那些侥幸逃过乱箭射杀的攻城将士,躲过了流矢箭雨,却仍然躲不过城头上的迎头一棒。城头上的守军将士早已做好准备,只等他们自投罗网,自己跑过来送死。
就在数以万计的攻城将士冲到城墙下的一瞬间,但见城头守军顿时忙碌起来,一块块簸箕大的擂石从女墙垛口推下去,一根根大腿粗的滚木翻滚急坠,一只只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腥臭气味的大釜被推到城墙边侧翻倾倒下去。
霎时间,只见城下一个个爬上云梯试图登上城头的攻城将士被擂石滚木迎头砸中,被腥臭无比的沸水烫得嗷嗷嚎叫。旋即。数以千计的攻城将士或被砸中或被烫伤,亦或是被同伴拖累,纷纷翻滚坠落。一边坠落翻滚一边痛声惨叫,继而“嘭嘭”坠地。落地之后,八成以上的兵士都摔得血肉横飞,鲜血四溅,眨眼之间便在墙根下堆起数尺高的残骸尸山,十丈之内全是断臂残躯,还有那冒着热气的血肉。
端是惨烈至极。血流成河!
然则,城下的攻城叛军决计不会坐视守军猖狂,更不会任由守军肆意杀戮而毫无反击之力。恰恰相反。截至此刻,像这样异常惨烈的攻城战已经打了半个月,攻守双方先后较量了十余次之多,彼此早已熟知对方的攻守套路。并制定极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就在城头守军奋力推下擂石滚木和沸水的时候。随着一阵“嘎吱”声响,但见城下攻城的叛军将士推出一架架重型攻城军械,投石车和巨型车弩。旋即,数以百计的投石车被推到距离城墙不到两百米的地方,车弩则摆在投石车两侧;随即,一个个酒坛大的火油瓦罐放进投石车的布兜里,点燃引线之后,两百余架投石车几乎同时投掷发射。而两旁的车弩则是被垫高了许多。抬高角度,六十度仰射。随即利箭齐发,直奔城头尖啸而去。
霎时间,只见一个个装满火油、熊熊燃烧的瓦罐咆哮升空,如猛兽般嘶吼着窜到城头上空,既而急坠直下,精准无误的落在城楼上。
旋即,伴随一声声“砰砰”巨响,一个个火油罐砰然炸开,从瓦罐中飞出无数星星点点的铁屑碎片和花生米大的石子,四散爆裂,飞溅开来。顷刻之间,却见这些铁屑和石子以肉眼难觅的速度扎进守城将士的身体,致使他们失声痛叫,捂着痛处上蹿下跳或满地打滚,当即丧失战斗力,蜷缩在墙角哀嚎抹泪。
事实上,这些火油罐的威力并不大,受伤的守军将士八成都不会丧命,只有少数倒霉蛋当场身亡。但是,火油罐爆炸之后的破坏力(即杀伤力)却十分惊人,辐射范围颇大,三丈之内的所有人都在四散飞溅的铁屑和石子的打击范围之中;往往一个瓦罐爆炸就能炸伤十多个守军兵士,甚至更多。
紧随火油罐而来的便是穿透力极强、威力巨大的车弩利箭,趁着城头守军被火油罐炸得鸡飞狗跳之际,倏然而来的弩箭瞬间吞噬了数百条人命。并且,但凡被弩箭射中的兵士,八成以上都会当场丧命,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侥幸存活下来,死里逃生。
这些特制的巨型弩箭,杀伤力惊人。在有效射程之内,一支弩箭足以射杀一头极其健壮的公牛;距离适度的话,甚至能够透体而过,若是两头牛并排而立,极有可能一箭双牛(雕)。昔日卢龙塞一役,就曾经出现过一支弩箭射杀两匹战马的惊人一幕,以至于很多热衷于军械运用的统兵将领对此都有耳闻,记忆深刻。
随着夕阳徐徐落下,在“叮叮”的鸣金声中,这场极其惨烈的攻城战慢慢停歇下来。随即,攻守双方不约而同的偃旗息鼓,各自罢兵,城头守军目送城下的赵韪叛军相互搀扶着蹒跚离去。直至他们返回数里之外的叛军大营,守军将士才能真正松口气,继而浑身瘫软地靠在墙边贪婪的喘息起来,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还活着。
夜幕缓缓拉开,喧闹了一整天的成都城终于安静下来。
许多受伤的兵士都躲在夜幕下舔舐伤痛,迫切希望明日不要出太阳,最好是大雨倾盆,这样明天就能歇息一天,不用打仗了。
这是赵韪大军围困成都东、北两面城门的第十六天。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除了中途一场大雨致使两军休战两天之外,余下时间全都在攻守厮杀中度过,因此刚刚结束的惨烈战斗就是双方之间的第十四场攻守大战。
在此之前的十余场厮杀同样十分惨烈。每次厮杀过后,双方都要折损许多兵马,少则三千、多则上万人的伤亡,天天如此,无一例外。如此惨烈的厮杀之下,一场厮杀造成的尸首残骸就能堵塞东门和北门外的护城河,使得赵韪叛军可以直接攻打城门。
值得提的是,时下正值夏季,天气极其炎热,堵塞护城河的尸骸只需浸泡两三天,便会腐烂。那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四散弥漫,以致住在东城和北城的百姓整天都生活在刺鼻的尸臭当中,当真是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自怜自哀,徒呼哀叹。不仅是靠近护城河的城中百姓能够闻到腥臭味,就连远在数里之外的赵韪叛军大营,同样飘散着令人难以忍受的尸臭。
迫不得已之下,为了避免尸骸腐烂后爆发瘟疫,两军主将赵韪和张任二人于阵前商议,每天晚上轮流清理护城河里的尸体残骸。在此期间,双方不得发动进攻,不得偷袭或射杀清理河道的军士,为此两军主将于阵前当众立誓,以示诚意。为了达成这项协议,张任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赵韪叛军在护城河上架设四座渡桥,是以赵韪才会允许守军清理尸骸,疏通护城河。
显而易见的是,张任之所以让步,是因为城池是死物,无法移动。一旦爆发瘟疫,城中十余万百姓和数万兵马都将无法幸免,整座城池极有可能变成一座死城,人畜无存,十余万人尽没于一役。相比之下,赵韪叛军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进退自如,一旦发现情形不对,便可拔寨撤退,躲得远远的。所以,张任不得不妥协,不能不让步;而赵韪也不是丧尽天良之人,更何况他此前也在城中生活了将近十年,是以他斟酌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张任的请求。
经过半个月的殊死搏杀,双方都很了解对方的兵马实力。赵韪虽然拥有优势兵力,但在地利方面却处于绝对劣势;而城中守军则与之恰恰相反,占据城池之利,却又兵力不足。如此一来,双方才会激战半月之久,却仍旧胜负未分,僵持不下。
然而今天这场厮杀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守军将士明显比之前凶悍很多,而且兵力充足,致使叛军将士屡屡登上城头,却始终无法立足,硬生生地被守军杀退下去。这一点,叛军主帅赵韪起初并没有发现守军有何异常,但是随着攻城将士的伤亡越来越大,他才想到城中又有援军赶到了。
出人预料的是,赵韪对此并不在意,反倒乐见其成。这是因为他对刘璋帐下的兵马了若指掌,深知刘璋早已无兵可用,即使还有援军,也绝对不超过一万之数。而他手中拥有三倍于刘璋的强大军力,真正是有恃无恐,毫不担心刘璋帐下援军参战,根本没把这些援军放在眼里。
正是因为这样,当赵韪发现城头上又有援军参战守城之后,他并没有改变攻城策略,依然沿用原有的强攻战术,一如既往的大举攻城。
然而赵韪绝对不会想到,城头上的援军是张任故意让他看到的,并且张任早已料到赵韪不会将这两千余人的援军放在眼里。结果正如张任所料,整整一天厮杀下来,赵韪都没有改变攻城策略,依旧是强攻城头。
夜幕下,随着一阵“吱吱”声响,东门吊桥缓缓落下,随即城门徐徐打开,从中走出一支千余人的骑兵,全都打着火把,将城门口照得亮如白昼。这是出城打捞护城河中尸体残骸的队伍,今夜轮到守军清理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