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野私不了情 > 正文 第七十一章 他嗜色但思想超前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当时的和尚尼姑是混居在一起的。法定师父想,虽然尘缘未尽的聪福已被辞退,但日子一久,难保在另外的和尚中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聪福。因此,当小岛清月庵需要人时,她自告奋勇地带着师姐上了小岛。

    自从聪福走后,师姐十分内疚与痛苦,佛顶山上的一切,往往勾起她对聪福的一腔辛酸的回忆。山上丛林里曾留下过她和聪福挥刀砍柴的身影,井台边曾留下过她和聪福吊水时的笑声,平静清澈的井水曾共映过她和聪福的盈盈笑脸,一千多级的石阶上,曾留下过她和聪福无数个往返于山上山下的矫健的身影。这一切,无法随着聪福的离去与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师姐常常触景伤情。

    到小岛后,虽脱离了伤心之地,痛苦有所减轻,但师姐还是常想起与聪福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时光。为了排遣这难言的苦痛,每天除了拼命劳动以及一心做佛课外,清晨与傍晚,师姐常去海边坐在礁石上,呆呆地望着奔腾不息的大海出神。直到后来来了善淑,她的痛苦才有所减轻。

    但师姐发现,自上岛以来,善淑竟像她当初一样,除了挑水、种地、做佛课外,常常去海边沙滩与礁石,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师姐明白,那是由于善淑的心里苦哇。为此,她常承担着师姐的职责,时时关心她,帮助她,安慰她。今日见到黎敏,使她心生一动,想促使他跟师妹交往,以便给师妹带来欢乐。没想到,事情没办成,相反竟勾起了自己对聪福的一腔辛酸的回忆。此刻,师姐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师姐清楚,师父之所以放弃在佛顶山舒适的生活来这荒凉的小岛,最主要的用心是希望她从此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和异性的接触。如果现在她怂恿促合善淑去和黎敏接触,虽然不是她自己,虽然黎敏是军人,但让师父知道后,师父还是会伤心不已,责怪她不听她的告诫与教诲,重犯佛教的清规戒律。

    “师妹多虑了,就算你答应,我战友也不会来找你。我们是军人,是有纪律的,是不可能轻易麻烦老百姓的。黎敏,你说是不是这样?”见说着,说着,都陷入了沉默,本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听着的秦强连忙插话说。

    “对,是这样,部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是必须遵守的。”黎敏附和道。

    为了打破尴尬,秦强岔开话题,说:“师姐,师父这次过海去,那么久了,怎么还没回来?”

    “你清楚,小岛交通不便,过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师父也就趁便在那儿多住几天了。另外,听她说,还要去普陀山办事。”

    “在这里交通确实不便,一有风浪就根本看不到船了,尤其是在刮台风的时候。”秦强频频点头,深有感触地说,“那天师父过海去,正是黎敏来岛上的那一天,她是搭送黎敏的交通艇过去的。”

    “是吗?真是凑巧,那天我还担心她搭不上船呢。”

    海港公社有一个自然村叫道人山,岛上有五六十户人家,以打鱼为生。

    道人山四面环海,没有什么交通与通讯工具,除了上公社赶市,渔民摇着自家的小舢板渡海来陆上外,其它日子很少离岛。如碰到刮风或大潮讯,岛上与陆上便断绝了音讯。但岛上资源丰富,仅山上的花岗岩和环岛的那片日积月累海水冲击而成的沙滩,在这国家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今天,经济价值就不可估量。

    为开发这片潜在的宝藏,海港公社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在党委书记郑天佑的带领下,曾多次进行可行性报告的调查与研究,终于取得一致意见。为了搞活公社经济,便于行政管理和开发资源,决定撤销道人山自然村,将小岛上的村民全部搬迁到海港公社所在地,经报告县委县府后得到批准。

    郑天佑自从某局副局的位置上调任海港公社后,动作频频。他的奇思妙想一个接着一个,让他人眼花缭乱,叹为观之,又肃然起敬。因为他的工作思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脚踏实地,贴近民生。

    世上的事就那么奇怪,想当初他连跟了他几年的情人戴妍的家乡是海港公社都搞不清,没想到现在却来到了这个地方,当他们的父母官了。

    “你怎么会去那里任职?”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戴妍着实感到意外与震惊。

    “有什么办法?上级让那里去,就得那里去,没有条件可讲。”

    “你不会是犯了错误吧?”

    “怎么可能?去海港公社,可是提了一级。再说,宁做鸡头,不做龙尾,去那里好歹是一把手。”

    “可你知道吗?那里是乡下,且很不发达。我怕到时候,你会陷在那里,葬送了前程。”

    “你老家有那么差劲吗?”

    “反正很落后。”

    “早知道有一天去那里任职,以前真该跟你好好去海港逛逛。”

    “早去了,也就不会有那一天了,你准定会打退堂鼓。”

    “不会,因为那是你的故乡。为了你,我有责任把你的故乡建设好,让他人另眼相看。”

    “如果以你的魄力与聪明才智,真能改变了海港公社的落后面貌,那我就先替家乡的父老乡亲谢谢你了。”

    “不用谢,因为我是他们的父母官,我有这个责任与义务。”

    虽然听了戴妍的话,郑天佑有思想准备,但海港公社的贫穷落后,还是超出了郑天佑的想象。然而,郑天佑并没因此气馁,相反激起了他想在那里大干一场的勇气与决心。

    以往在局里,除了偶尔的开会、出差、去下边检查工作外,就无所事事。整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打发时间。闲得发慌的时候,有时只好天马行空地想些有关女人的事情。乡下的工作显然跟局里没法比,吃喝拉撒面面俱到,几乎忙得他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