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野私不了情 > 正文 第 七 章 为了前程
    茅草丛生的村口土坎上,婉君焦急地眺望着行人渐少的道路,见黎敏和哥哥终于出现在了视线里,忙跳下土坎迎上前去。

    “婉君,伯母怎样了?”鲁成君问。

    婉君悲痛地别过脸去没有吱声,她的双眼红红的,鼻沿两边泪痕清晰可见,显然哭过了。

    不远处的大樟树上,几只乌鸦凄凉地哀叫着,扑冷冷地从头顶飞过。黎敏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猛地跳下车推开婉君,一阵风似地向家里奔去。

    院子里,乡亲们紧张地忙碌着,黎敏像块石头一样直立着,怔住了。

    “孩子,别难过,你妈已去世了。”婉君母亲见了,忙过来扶住黎敏。

    黎敏的心一阵颤抖,浑身神经质般地哆嗦着,一句话也没说,便奔进堂屋,抱住躺在木板上的母亲遗体,撕心裂胆地叫道:“妈,我来迟了!孩儿不孝,孩儿对不起你啊!”

    想想母亲的一生不是容易的一生,母亲的命真苦。他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不久以后,在一次赶海时,年轻的哥哥又被大海夺走了生命。为此,母亲的身体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摧残。而他作为母亲唯一相依为命的亲骨肉,为了学业却常常不在家,生活的一切都由母亲一个人艰难地支撑着。在她老人家与世长辞时,也未能让她见上最后一面,他对不起母亲,他是个有罪的孽子!

    黎敏嚎声大哭起来。

    鲁成君、萧丽以及其他乡亲见黎敏悲痛欲绝,哭得伤心,禁不住也唏嘘地抹起泪来。

    泪眼朦胧中,见黎敏将脸颊亲他母亲的脸,婉君母亲忙惊慌地拦住他,说:“孩子,你妈去世了,身子不干净,想开点。”

    话还没说完,就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子夜过后,一声鸡啼惊醒了埋头打瞌的萧丽,她看了看手表,忙摇了摇一旁为母亲守灵的黎敏,轻声地叫道:“黎敏,醒醒。”

    “什么事?”黎敏嘶哑着声音,迷迷糊糊地问。

    “去县城参加高考。”

    “高考?”黎敏条件反射地立了起来,但一会儿又重重地跌坐在凳上,沮丧地说:“不去。”

    “不,你必须得去,让成君骑车送你去。伯母已经去世了,你应该节哀。伯母的后事,我妈和成君妈会帮你料理的,你放心地去好了。”

    黎敏摇了摇头,不无痛楚地说:“如果没有这该死的高考,我妈也许不会这么早就去世了。”

    “你糊涂。”萧丽生气地瞪着黎敏,动了感情地说:“伯母生前辛辛苦苦供你读到高中,读复习班,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指望你能考上大学。还有,柔红通过关系帮助你,使你有机会再复习一年,她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你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如果我不去参加复读班,有我陪在身边,我妈一定还活着。”黎敏痛悔不己地说。

    “既然知道对伯母有愧,你就更要考上大学。可是,你却这样地不争气,连最后的一天考试也想放弃了。”萧丽扑在黎敏母亲的遗体上,伤心地抽泣道:“伯母,你的命好苦哇!”

    “别哭,萧丽,我答应你,我去。”萧丽一哭,黎敏的心就慌了,只得含泪扶起她,答应道。

    去县城的路都是沙石路,坎坷不平,黎敏和鲁成君骑一段,推一段,艰难地行进着。天开始朦朦胧胧地亮了起来,路上来往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成君,你不用再送了,家里事多需要人手,你回去吧。”黎敏在一处陡坡下停了下来。

    “也好,你快走吧,还要赶许多路,可别误了考试时间。”鲁成君催促道。

    黎敏推着自行车吃力地走上坡去,站在岭顶回头望了望,发现鲁成君还站在那儿目送着。他的心头不觉一热,为了他能考上大学,多少人在关心着他。他后悔当初不该听柔红的话再上县中插班复习,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也不会连累这么多人为他操心。

    东方公社车站十分简陋,几间平房,座落在一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翻滚的公路旁。

    “外婆奶奶爸妈,你们回去吧。”茵枝踏上汽车,朝父母他们挥了挥手。她发现母亲和外婆背着她在抹眼泪。想到自己就要永远离别生她养她的故乡,告别亲人,去陌生的香港,茵枝心里酸酸的,泪水禁不住扑扑地掉了下来。

    “茵枝,到香港后要立即写信来,让家里放心。”父亲站在车窗下面,仰着脸嘱咐道。

    “我知道了。”

    “要孝敬姑妈,听她的话。”

    茵枝点点头。

    “别想家。”

    茵枝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任性地说:“爸,我真舍不得离开家,离开你们,我真的不想去。”

    “别说傻话,姑妈会像你妈一样疼爱你的。”

    “可我……”茵枝的心里很痛,这里是生她养她的故乡,这里有她的亲人以及她所爱的人,一旦离开,唯有在梦中才能相见了。香港不是北京、上海,说能来就能来。

    汽车开了,茵枝泪眼朦胧。公路两旁的白杨树纷纷一齐朝后掠去,汽车吼叫着,奔驰在去丹象县城的蜿蜒的山道上。

    到县城汽车站后,茵枝提着行李来到售票室。

    丹象县交通闭塞,去甬城只有定时的几班车子,已远远满足不了交往日渐增多的旅客流量。售票处人头攒动,排起了两条长龙。经过询问,才知道下午去甬城的班车已没有了。

    茵枝原想等买了第二天的车票后再去姐姐家,这会见买票的人那么多,她只得退了出来。

    姐姐梅枝结婚后,和丈夫戎建国一起仍住在婆婆家。公公戎太祖是县委第一把手,一家六七口人住在一座老房子里,木结构楼房,解放前这里原是庙宇。茵枝在县中读书时,曾随戎建华来过他家。但姐姐嫁过来后,她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茵枝不知道姐姐住在哪一间房子,也不知道是否在家,她站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茫然地喊道:“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