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买卖煤窑
    李鲁生来到老宰辅冯铨的府邸,把提高柴薪价钱的谋划告诉了正在后院苑林里赏菊的老宰辅冯铨,只是慢条斯理的叙说,一副任由老宰辅做决定的姿态。

    如今已经立冬时节,由于天气过早的寒冷,秋菊已经全部凋谢。

    竹亭外的菊花,全是冬菊。

    只有等到天气寒冷了才会开放。

    李鲁生的那句话在老宰辅冯铨听来,却比立冬时节的天气更加寒冷。

    一句轻描淡写的提高柴薪价钱,不知道多少老百姓会成为李鲁生仕途上的枯骨。

    老宰辅冯铨注视站在竹亭外台阶下的李鲁生,心里有了想法,不论这件事成还是不成,都会扶持李鲁生坐上一部侍郎的位置。

    李鲁生的心计城府远不是一般东林党官员可以媲美的,更为关键的是他没有底线,一个能够拿老百姓的命为仕途铺路的人,能有什么底线。

    心计城府远超常人,没有底线,只要他能迈入朝堂,想必一定会成为让朱舜极为棘手和头疼的人物。

    老宰辅冯铨招了招手,示意李鲁生来到竹亭子里来烤火,还是没有说话。

    李鲁生却是笑了,能够与老宰辅冯铨站在同一屋檐的门生极少,过去算上郑员外也不过五人,从今天开始他也是其中一员。

    提高柴薪价钱这件事,老宰辅冯铨虽然没有明确表态,让他走进竹亭却是最大的表态。

    不仅意味着李鲁生从此以后成为了老宰辅冯铨最倚重的五个心腹之一,也是在说全力支持李鲁生去做。

    有了老宰辅冯铨的支持,李鲁生就彻底放心了,扯上老宰辅冯铨的这张大旗,手里能够利用的人脉和权利将会进入另一个层次。

    接下来说服东林党权贵们出力就容易多了,说服晋商一起参与这件事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鲁生不像其他东林党官员,拉不下脸来去求军头,毕竟他们可是文官,对方不过是低一等的武官罢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鲁生还会去一趟军头们在京城的府邸,得到军头们的支持。

    东林党,晋商,军头,三方全部支持他李鲁生。

    柴薪价钱这件事稳了。

    李鲁生站在竹亭里陪着老宰辅冯铨赏了一盏茶功夫的冬菊,转身离开了这里,准备一一去拜访三方的权贵了。

    李鲁生拜访东林党权贵的同时,朱舜也已经抵达了一位勋贵的府邸。

    镇远侯府。

    镇远侯的府邸在东华门的王府街,因为建造了十座王府而得名,又被叫做十王府街。

    街道胡同十分的繁华,聚集了京城内最多的天下第一之物,内酒、端砚、高丽秘色、兴化军子鱼等等。

    这位镇远侯在勋贵里威望很高,还是一位坚决扛清的侯爷,曾经在崇祯二年死守德胜门。

    侯府内。

    镇远侯府的大总管正在接见一名在京城威望很高的乡绅,这名乡绅看似是和东林党没什么纠葛,其实他是参与提高柴薪价钱的乡绅之一,还是李鲁生多年的好友。

    按理说一般的乡绅见了侯爷府的大总管,应该做出一副谨小慎微的姿态才对,这位家世在州府排在前十的乡绅,却是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

    原因无他,只因镇远侯有求于他。

    镇远侯这些年一直用高于市价三成的银子,采买山海关总兵满桂俘获的辽东大马,变相的支持扛清的辽东将士们。

    就在一个月前,山海关的参将孔有德突然说有一笔大买卖,希望镇远侯能够多带一些银子。

    辽东大马在中原属于紧俏物,只要有人肯卖往往会被抢光,镇远侯支持辽东将士们的同时,也从中赚取一些银子。

    孔有德也是山海关的一位边关参将,镇远侯很信任这些辽东将领便拿出了库存的所有银两,命人前往辽东采买辽东大马。

    镇远侯的这一支行帮有着足足三百名忠心耿耿的家丁,配备了大明军火公司的燧发火铳,铅弹充足,只要不碰见五千人以上的流寇基本上没什么危险。

    前往山海关的这一路又是正儿八经的官道,沿途不仅有大量巡检司的官兵,还有不少驻扎重兵的卫所。

    别说是五千人以上的流寇了,就是出现超过一千人的流寇,也早就被各个卫所的官兵剿杀一空了,毕竟流寇的人口值不少银子。

    但谁能想到,就在快要到山海关的时候,一支用过三百名家丁还拿着大明军火公司生产的精良火器的行帮,全部死光了。

    镇远侯这些年苦心经营来的家底也不翼而飞了,镇远侯府很快就陷入了缺少银子的危机。

    首先三百名家丁和商队管事伙计的抚恤银,就是一笔很大的缺口,其次镇远侯府的丫鬟仆僮多达上千人,每个月消耗的银子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镇远侯又是很好面子的人,拉不下脸来去找勋贵里最有钱的兴安伯、新宁伯、怀远侯三人去拆借,只能另想办法。

    眼看镇远侯府都发不出丫鬟仆僮们的月钱了,李鲁生的这位好友找上了门,愿意买走镇远侯在京西荒废煤窑。

    镇远侯早先在京西占据了三成煤窑,刚开始赚的盆满钵满,后来因为难以排除矿坑积水和挑拣费时费力等等原因,煤窑渐渐荒废了。

    没想到居然有乡绅愿意买走这些废矿,镇远侯府又很缺银子,侯爷府的大总管便亲自接待了这名乡绅。

    乡绅买走废矿同样是没有任何用处,一来没有蒸汽机解决不了积水问题,二来招不到长工短工无法对荒废在煤窑外面的原煤进行挑拣。

    买走这些废矿只有一个原因,李鲁生用不了这些煤矿,情愿废弃在京西也不让朱舜得到。

    大总管看着手里的栈单,里面是乡绅对于各个煤窑的买走银价,价银确实很高了,但镇远侯现在太缺银子,不免想要再提一提价钱:“能否再加一成。”

    大总管说完再加一成,自己都感觉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了,毕竟是在所有煤窑的总银价的基础上再加一成。

    就在大总管准备以原价签订文契的时候,乡绅居然爽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