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207章 友好访问(3)
    可无故去更换合法的继承人,先不提对父子、兄弟亲人关系的巨大影响。

    众多淳朴善良的忠诚百姓们、就会首先犯迷糊。

    部分人弄不好就会失去对皇室、政府高层的基本信任。

    更换合法继承人,在欧洲的皇室和王室内部、贵族圈子里,也是大忌中的大忌。

    每个国家皇储的背后,都代表着一圈大贵族、大资本家们的核心利益。

    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秩序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德皇腓特烈三世,只能私下里希望霍亨索伦家族、能被上帝他老人家一直的眷顾。

    希望未来数十年,德国政坛安安稳稳、风平浪静;国家不要有大的刀兵之灾、长期的军事行动、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所以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敢放权让他的继承人监国,自己带着老婆、孙子、孙女等人,放心的出去友好访问、旅游度假。

    而腓特烈三世却不那么放心,试图继续锤炼一番威廉皇储的个人忍耐力等。

    原来试图完全放手的后果,就是被耿直、眼里不容沙子的皇储威廉,搞的内部鸡飞狗跳、乱七八糟。

    德意志帝国内部的众多大贵族、大资本家,甚至部分将军们。都对皇储威廉的一些鲁莽、冲动行为不满意。

    不知道国家的最高掌权者,要学会偶尔看不到吗?

    应该学会包容,是人都会犯一些小错误的,怎么能简单粗暴的认真依法解决呢?

    不知道法律、法规那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不能往我们这些贵人身上硬套的吗?

    大家都要有贵族的心胸、风度与高贵气质?……

    同时,腓特烈三世也认为,弗朗茨·约瑟夫那个老家伙,这次又走了一步好棋。

    距离遥远,有时代表着一种美、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大清帝国那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会,明眼人都是看在眼里的,谁不想从中分一杯羹?打牢友好的关系基础。

    大清帝国的市场,不但对奥匈帝国异常重要,对德国各界也是一样的。

    德国各界每年在大清帝国和附属国家的经济收益,那是仅次于奥匈帝国的市场空间。

    在德国的对外出口创汇中,大清帝国的市场与美国市场始终把持着第二、第三两位,而且是标准的互通有无。

    德国高层、民间企业,想分享东方市场更大份额的蛋糕。

    那要么得有那个实力和魄力才行,天上不会平白无故的掉馅饼。

    要么就是有非常良好的各界关系了,从国家高层到民间百姓都高度认可的关系,这些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

    ……

    而弗朗茨·约瑟夫,那个老家伙看来,就属于魄力方面足够,国家实力也基本足够的一员。

    其他欧洲国家的王室、皇室高层,一般情况下都不敢这么玩。

    怕被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或自己内部的一些贵族、政客们,给暗中悄悄收拾了。

    所以腓特烈三世不佩服、羡慕还真不行。

    至于奥匈帝国与大清帝国的关系,两国从皇室到普通百姓的良好关系,那就更别提了。

    那是二十多年风雨同舟、互利互惠,结下的真挚友谊果实。

    奥匈帝国皇室和政府高层,为此二十多年,未与庞大的沙皇俄国,建立什么密切的合作关系,怕影响与大清帝国的友谊。

    更两度主动跨越万里调兵,帮助大清帝国抵御其他强国的侵略……

    能做到这个程度,那是真的不容易,把其他一些国家得罪死的节奏。

    腓特烈三世就不敢轻易干这些事,万一害的国内一些贵族、资本家损失惨重,那不是就收获巨大仇恨了吗?

    但也对奥匈帝国皇室这个长期盟友、更为的看好了,这说明哈布斯堡家族有信誉、很注重信誉和情谊。

    以后霍亨索伦家族,这个长期盟友碰上什么大事,人家哈布斯堡家族也会顾及颜面与信誉而顶上。

    ……

    而且平时人家奥匈帝国也是这么做的,国家高层就从没跟法国政府有过什么联系。

    私下该动手坑人时从没客气过,往死里阴法国政府,一股子坚决挺盟友的真诚架势。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奥匈帝国高层与法国有领土纠葛、巨大矛盾呢?

    气的法国政府高层、一些资本家那是愤怒不已,大家哪来的这么大仇怨?

    不就是殖民地的一些利益纠纷吗?值得两国高层闹这么僵吗?还有没有基本的政治觉悟了?

    国与国之间,不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吗?

    ……

    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自然也会去考虑如何从中分一杯羹呢?他心里想着:

    “人家奥匈帝国与大清的关系在进步,自己原地不动的话,不就预示着德国与大清的亲密关系是在退步吗?”

    “所以顺势参合一脚是必需的,而且派出的团队代表规格,分量上还不能比奥匈帝国差的太多。”

    “让皇储威廉代表德国皇室跑一趟,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了。”

    “可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能坚持到这个臭小子回归吗?”

    “要是奥匈帝国方面,去的是皇储鲁道夫那小子,哪还有这么多烦恼的事情。”

    “弗朗茨·约瑟夫那个老家伙,真真是不厚道、坑老头啊!”……

    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这个决定,在德国的贵族圈子、政府高层等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腓特烈三世的部分心腹大臣们,感觉皇帝的这个决定、还是太过冒险了。

    皇帝身体健康情况不好的时候,国家的储君可是不能长期在外的,更别提德国内部那糟糕透顶的众多邦国制度。

    当初的沙皇俄国尼古拉皇储,就在日本碰上了刺杀,还为之破相。

    奥匈帝国的“小魔王”也在天津码头遭日本人公然枪击,东方可不是那么友好、和平的。

    ……

    这些心腹大臣们,认为不如另选一位身份尊贵的王子,隔一段时间代表国家高层、前去进行友好访问。

    没必要大家都凑到一起,威廉皇储现在去、还不是给奥匈帝国的皇帝当配角。

    腓特烈三世慎重思考一番后,也只得同意了大家的合理建议。

    决定派二儿子海因里希王子夫妇,代表德国皇室和联合政府高层,迟三个月左右、友好访问东方大清帝国。

    腓特烈三世的这个决定,也同样获得了德国国内大贵族、商家们的大力支持与高度肯定。

    要知道其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维持原本的、长期友好经济利益关系,市场空间不至于萎缩掉……

    下面的德意志联邦的国王们等,同样是大力的支持。

    不少的大家族,都决定派出足够分量的家族重要成员随行。

    所以这个友好访问团的规模,是越来越大,倒是弄的气势上、规模上,不输于奥匈帝国方面了。

    ………

    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对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友好访问大清帝国,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等。

    主要是西班牙王国,在东方的市场空间实在有限,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指向中、南美洲各个友好国家。

    要知道他们说的是同一语言、拥有近乎相同的习俗,交流起来更加的方便、亲切。

    可阿方索十二世,还是对每年大清帝国来西班牙旅游、度假等的客人们,异常的关注。

    这可都是些优质的客户,消费能力上杠杠的。

    但自己确实走不开,王子的岁数又太小当不了大任,只好等以后找时间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