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82章 野心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到是希望英国的军队与美**队,能打的更久一些、更激烈一些。

    最好是美国暴发户最后获得胜利,将日不落帝国打出狗脑子、打落凡尘,使得世界霸主的威望跌至谷底、精锐军队损失惨重。

    可现在看来,希望方面太渺茫了,美国海、陆军将士的锐气已失,军队官兵已经逐步失去了顽强战斗的勇气。

    于是哈米德二世,又天天盼望着、两个俄国内部打起来,打的越惨烈越好,最好能够双双完蛋,四分五裂开来。

    哈米德二世好趁机出兵,顺利的夺回东亚美尼亚地区和外高加索的巴库等地。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巴库大油田,可是一个人人眼红不已的巨大财源,不少国家的资本家们都在盯着。

    跟奥斯曼帝国同样盯着这个大油田的,还有伊朗的恺加王朝等。

    可伊朗的恺加王朝方面,限于自身军事实力和英国殖民军的威慑力,轻易哪敢妄动啊?

    奥斯曼帝国这些年,同德国政府走的很近,获得了大量的德国新式武器装备,在稳定奥斯曼帝国内部的苏丹统治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奥斯曼帝国高层还是感觉到了,英国殖民政府从东方带来的巨大威胁,不由的让哈米德二世等人犯愁。

    幸好分裂的俄**队,无力全力南下;奥匈帝国高层这些年来,没有了向外部扩张势力的想法,奥斯曼帝国在北方、西方的压力减少了许多。

    奥斯曼帝国与俄、奥两国高层之间,虽暂时仍没有什么合作关系,但最起码能够和平相处一段时间。

    俄联邦合纵国是迫于沙皇俄国带来的巨大压迫力,只得收起自己的雄心壮志,先考虑自保的问题。

    奥匈帝国的高层,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国内经济、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上了。

    俄联邦合纵国、奥匈帝国现在不足为虑,内部的各种事情会拖累他们的军事实力、外交政策。

    但随着奥匈帝国的整体实力、飞速进步,国力、军力不断变强,已经让奥斯曼帝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奥斯曼帝国暗地里,也只有靠着德国政府的帮助,才能更好的限制奥匈帝国未来的可能扩张战略。

    所以哈米德二世,非常的想得到巴库油田这块巨大的蛋糕,有了油田等资源带来的巨额效益,奥斯曼帝国的综合实力,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哈米德二世就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从德国采购更多的武器装备、机器设备,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加快发展奥斯曼帝国自己的工业化发展。

    哈米德二世不知道,他的现有地盘上、一些广袤荒漠的沙子下面,就有着海量的石油资源,更有着其他大量的矿藏资源。

    比如铜矿、铁矿、钼矿等,都非常的丰富。张祥那个孬人,还一直惦记着这些海量的矿藏资源呢?

    只是因为两国历史遗留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等,想要展开官方、民间正常的合作很难、很难。

    哈布斯堡家族与异教徒奥斯曼帝国接近,自己的百姓就不会同意,那是血仇国家。

    也会被欧洲主流社会文化所诟病,所以奥匈帝国皇室没有去探矿、采矿的想法。

    而且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庞大俄国已经分裂的情况下,也明显不符合奥匈帝国高层的想法。

    所以宁可自己不去占那份便宜,也不能帮助现在、未来的可能敌人,从新变得强大起来。

    ………

    沙皇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经过这些年来多番的挫折与磨砺,现在的自控力和理性,远远高于历史的同期水平。

    加上沙皇俄国国内,没有了历史上的那么多大贵族、大地主、大资本家势力,拼命扯后腿、制约和内耗问题。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定决心,发展国内经济、改善民生、改革政治,恢复国力,准备先当一个合格的“沙皇小父亲”。

    静等最佳时机的到来,统一强大的俄国版图,然后再考虑开疆拓土,让“小父亲”的光环更加的伟大、耀眼。

    为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将内部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要从根本上改善俄国的落后局面。

    计划均衡的发展农、工、商、矿业等{毕竟沙皇俄国少了乌克兰等东欧大平原的粮食产品,没法全力发展大工业了}。

    更是准备把广大的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放在资本家们的利益前面。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政府高层的连番利民施政举措,得到了广大俄国人民的高度认可、支持,个人威望与日俱增。

    而境内被屡次沉重打击的资本家们,也根本不敢这时候跳出来炸刺,只能老老实实低调发财。

    沙皇俄国因并不缺乏贵重金属资源,私人企业的活力上又是远超国营企业,俄国资本家们的利益还是足够丰富。

    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军队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力的全面改革,学习德国等强国的先进经验。

    大幅度提高了职业军人薪资和福利待遇,得到了广大基层将士们的高度拥护。

    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外归还了大清帝国,近代沙皇俄国侵占的中国北方领土,共约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废除了两国1858《瑷珲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改订条约》。

    而且把这些的过失、罪责,安到了俄联邦合纵国政府和一些国家的头上,避免了沙皇个人威望的大幅度受损,栽赃了主要的竞争对手。

    暂时缓和了俄国东部地区带来的巨大威胁,让沙皇俄国能静下心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农业、经济等,从而积累国力、徐图壮大。

    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巴不得俄联邦合纵国政府高层,把那些反叛的无脑大贵族、大地主们杀个干干净净。

    这样沙皇俄国政府、统一俄国后,尼古拉二世在国内施政时的制约、阻力就会减少许多。

    否则这些家伙光明正大的回来了,日后和其他贵族、地主等势力勾结起来,怎么办?

    国内的大贵族、大地主的势力,会不会又将实力暴涨?最终可能尾大不掉。

    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是稳坐diào yú tái,不慌不忙的看着俄联邦合纵国政府,对付那些大贵族和大地主们,做好他手里的那把锋利剃刀之一。

    当然,政府和军队适度的压迫俄联邦合纵国政府高层,也是必然手段。

    大家演戏时,不能搞的太假了吗?免得让俄国的大贵族、大地主们发现,彼此日后成为死仇之一。

    尼古拉二世在双方边境线附近,部署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不断的进行着各种军事演习、演戏,锻炼军队战士的实战能力,积累作战经验。

    但真正的进攻俄联邦合纵国,还因为国库非常空虚、物资短缺遥遥无期,你们那些铁公鸡就慢慢等吧?慢慢的担惊受怕吧?

    反正短期之内,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没有那个快速搞定俄联邦合纵国的想法,国库空虚、物资短缺怎么去打仗呢?

    何况俄联邦合纵国的后面,还有万恶的法国人、波兰人等在那搅合着,实力也是不弱。

    沙皇尼古拉二世可不希望统一进程,变成持久的放血大战,把俄国彻底的玩废掉。

    尼古拉二世得找到、让自己军队将士的损失,可以接受的好时机,才会真正的考虑动手。

    果然沙皇俄**队的不断施压,把俄联邦合纵国政府高层、资本家们紧张的够呛。

    加大了在边境地区兵力的部署,准备征召更多相对可靠的少数族裔兵员,添置更多武器装备、dàn yào物资。

    同时对内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更大力度的严厉打击,俄联邦合纵国境内的大贵族和大地主势力皆损失惨重,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