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79章 炮战(2)
    炮兵也是个高技术兵种,技术、计算方面要求的很高,两**队官兵在软件水平上相差不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陆军中、高层将领,感觉到不对劲了。

    美国陆军将士这存粹是准备拼dàn yào、物资消耗的节奏,看谁炮弹多、大炮多、兵力多。

    英国、加拿大陆军高层们,心中的那个恼火啊?感觉:

    “美国陆军官兵,太他妈的无耻了、就是些卑鄙无耻的小人”。

    偏偏兢兢业业的老实孩子,从来都是个勤勉的受气包,熊孩子那才具备真正的对外威慑力。

    英国、加拿大的陆军部队,要是不全力的反击、狠狠的打击,那美**队的兵痞们,不是更得士气高昂、蹬鼻子上脸吗?

    同时造成的英国、加拿大战士的伤亡数字,也会几何倍数的大幅度增加,自身的官兵士气方面、受到巨大的莫名挫折。

    这种明面上、暗地里吃大亏的事情、当然不能去干,谁不想平平安安的回家过节、过年啊?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如果军队高层不考虑将士们的切身感受,他们还想带兵打好仗吗?不被暗地里打黑枪就不错了。

    所以英国的将领们,只能要求一线战士们咬着牙,继续仔细搜索、强有力的优先攻击,狠狠的打。

    就当成实弹高规格训练了,反正美**队战士的素质就那么一回事,95%的情况打不准,正好把所有的部队将士们轮训一番。

    英国陆军第三军军长、乔治·怀特中将,不得不将这个事情,详细的汇报了上去,要求国内和加拿大自治领,提供更多的迫击炮、大炮和炮弹。

    结果英国陆军总司令布勒上将,也没什么好法子进行遏制对方的挑衅、打击报复,只能打报告向国内高层进行详细汇报,催要大量的兵员、dàn yào物资。

    ………

    大英帝国首相罗伯特·塞西尔,还是很尊重军队两部{陆军部、海军部}意见,知道专业上的问题、还是得专业人士来具体的解决靠谱。

    陆军部将领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运输更多的迫击炮、大口径炮和炮弹过去,尤其是海量的炮弹。

    其他的各种物资也要足额供给,比如高热量的巧克力糖果、大量的急救药品等,万万不能让前方缺医少药。

    加快对美利坚合纵国,经济、物资、兵员的消耗速度,提早让美国陆军的将士彻底认输{自己官兵轮训的事,直接被他们抛弃了}。

    反正西班牙、奥匈帝国政府,都承诺了他们的战略物资,英国政府可随便提货,只需市价结算{支付}价款则可。

    那就干脆大气些,大批量采购后,补足国内企业产量方面的不足,优先保证前线将士的足额供给。

    海军部也是类似想法,要求可以派出些过时的中型、轻型战舰进入五大湖地区。

    不图能获得多大的战果,只图能给美国政府高层、民间造成更大的压迫力。

    哪怕这些战舰比较老旧,也打不出什么实际伤害战果,但能让美国陆军在布防上、紧张不已,分担一些陆军部队的防守压力。

    要知道战舰想进入五大湖地区,只能通过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连通大西洋,而这条河道是过不了大型的战舰。

    只能让现在的轻、中型战舰通过,而美国海军舰队是拿英国的优势海军舰队没什么办法。

    破例前来参会的费舍尔海军上将,也认同海军部高层的一些观点,他始终认为大英帝国的老旧战舰太多了。

    在未来的国家战略上,实际使用价值、威慑力已经非常低,现在能发挥发挥余热还是不错。

    只是不能让人员方面损失大了,有经验的水手、炮手等高技术兵种,那都是国家、海军的人才,培养、补充起来都不容易。

    即使以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底蕴,想配齐、补足这些专业的、坚韧高技术人员,现在都非常的不容易。

    真正愿意为了伟大祖国,奉献出青春、宝贵生命的人,在任何国家都不多。

    每一个都必需得小心的呵护,他们才是国家真正的脊梁与铁拳,国家对外威慑力的存在。

    至于dàn yào等物资的生产、运输问题等,那根本不归费舍尔海军上将负责、考虑。

    费舍尔海军上将相信,以大英帝国的生产、运输能力,前方需要的dàn yào、大炮等都不是个事。

    英国各地的各大军工厂、船运公司等,肯定会为此非常的高兴,政府高层只要获胜后、找美国政府高价报销、就可以了。

    而且五大湖地区,同样是美国工业发展的菁华地区,工商业方面都非常发达,不容轻易舍弃。

    大英帝国的海军舰队,大规模进入该地区,会造成美国这些繁华城市的紧张、混乱,给美国政府高层造成巨大的压迫力。

    ……

    于是,两国边境附近陆军战士的炮战,越打规模越大,越打越精彩,两军将士都逐渐的找到了状态,发挥越来越好。

    也让对方的战士、流血越来越多,火气越来越大,但总体上英国、加拿大陆军官兵的优势、还是非常的明显。

    随着美军战士的不服者,死伤惨重、越来越少,技术兵员的补充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中二青年军官、士兵们,也不敢再狂妄叫嚣要报复了。

    美军边防部队的炮火反击、出勤频率,逐渐的开始有气无力起来,有了逐步退缩的架势。

    可是得势不饶人的英国、加拿大陆军官兵,可不会放弃获得优势的良好机会。

    为了能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大炮射程比对方远、精度比对方高的优势,打的更加主动、灵活机动。

    美军一线阵地上的防守战士,不由的陆续撤出了一些防御阵地,回后方悄悄的回血去了。

    暂时的结束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边境长期炮战。

    更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天气问题,寒风呼啸、大雪封山、冻死冻伤的士兵比被炮弹直接炸死的还多。

    那还打个什么劲啊?拿人冰天雪地里去扛着迫击炮、推着大炮玩机动作战,那不是疯完了。

    美军可不是坚韧的俄军,身体娇贵着呢?也不会把冬将军当作自己的最可靠战将。

    ………

    美国的总统威廉·麦金莱,无疑是极度郁闷的人之一。

    本来海军大优的局面,被部分政客们乱插手,造成英国海军的残兵败将,硬生生华丽翻盘。

    美国海军的整体优势、荡然无存,变成了极度的劣势,国家战略上开始出现极度被动的局面。

    两洋海军的大量主力战舰等,更是被人家英国舰队、收拾的沉没了一大半,其他的全部回船坞大修、维修。

    现在的美国海军舰队,想出去和英国舰队拼命,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果、更多的只能是送。

    所以麦金莱等美国政府、军方高层,也不能指望海军舰队、能有什么大作为,还是躲在港口内慢慢的回血吧。

    威廉·麦金莱可不想当,另一个签署“不平等条约”投降文件的美国总统,可国内的混乱局势,实在让他揪心。

    美国内部的各种各样大小矛盾,多的让麦金莱都纳闷,而且随时可能彻底爆发、引起一些地方上的混乱。

    更主要的是,当时支持麦金莱的不少金主、财团们,现在大部分开始后悔了起来,不少人陆续开始对他施压。

    要求麦金莱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要不那些穷困的工人、农民阶级,会不堪生活的重负,主动发起bào luàn、推翻现政府的统治。

    麦金莱也知道,随着美国国内物价通货膨胀水平的加剧,众多的美国人民,已经与他离心离德了。

    而且英国等国政府的势力,在中、南美洲国家的发力和排挤,美国财团、资本家们的日子非常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