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74章 转业安置
    这些军人的转业、就业安置问题,奥、匈两国政府部门也是头疼不已。

    愿意移民去美洲、海外州等地的,政府工作人员直接笑的脸都烂了,办事时利索着呢。

    头疼的大问题丢出去了,政府部门将直接支付一笔军人退役补助了事。

    头疼的人成了皇室和那个退伍军人基金会组织高层。

    皇室和退伍军人基金会,得给这些退伍军人家庭,找到气候条件说的过去地区、大量的肥沃土地,还得保证他们的农牧业、种植养殖基本利益。

    没移mín yì愿的,那两国政府部门你不得为这些人的工作岗位操心吗?不可能大家都去挖矿、当工人、当农民吧?

    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岗位,也必需用来安置这些人吧?这样他们的一些子女、亲戚们安排到哪去啊?

    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又不会大量的增多,彼此之间的竞争不是无形中加剧了吗?

    ………

    同时不保持这么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也是因为完全没必要,奥匈帝国明面上的强大盟友国家多,一般的周边国家根本不敢招惹。

    暗地里的龌龊事,根本没必要军队出手,否则不就成了明面上的战争行为了,真正想打仗的国家政府真的不多。

    军人的意见直接甭去考虑,不扩军,哪来的更多的个人上升渠道?不打仗,他们怎么建功立业,在高层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奥匈帝国维持如此规模的大军,除了会让周边国家的高层、百姓们心里发慌外,没什么实质作用啊?

    两个国家的高层,又早就统一了意见,短期内根本没考虑去其他地方抢地盘的事,一切以自保、发展经济为原则,自然都想大裁军了。

    不过皇储鲁道夫已经代表皇室高层,答应了两国的政府高层,同意了逐步大裁军的问题。

    会在2年内、逐渐把军队的规模,压缩回23.5万常备陆军{每个国家10万,皇室直管2万,海外州总共1.5万}、3万常备皇家海军及海军警卫队,以减轻两国政府财政方面的负担。

    皇帝陛下、皇储鲁道夫等人,也是因为军人退伍的安置问题而发愁,如果安置问题处理的不好,那以后还有多少的忠诚军人,会为了皇室、国家奋勇作战呢?

    所以各地金矿的开挖、海洋资源的打捞等,能赚到高薪水、高福利待遇的工作,也就让更多的退役军人,去分享这块大大的利润吧。

    否则皇帝陛下的私人小金库再牛掰,也是不够大家一起造的。

    ………

    皇帝陛下等人,也在为了如何去获得更多的气候舒适地区,大量的无主土地而犯愁,欧洲人的身体体制摆在那呢?

    并不适合去那些气候炎热、特别干燥或湿润的地区。自己的那些殖民地基本就被排除在外了,坑谁也不能坑这些拥护者不是?

    美国、加拿大地区按理是最理想的,其他的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南非一些地区也说的过去。

    可奥匈帝国和美国的关系实在不咋地,也不想帮美国吸引人才,发展经济,所以即使移民、也将是少数族裔的农业移民为主。

    加拿大的中北部地区,气候又太寒冷,并不适合百姓们居住,只有南边稍稍好一些。

    ………

    这次退伍军人基金会,虽利用部分加拿大富人的撤离,购置了一批较廉价的大片土地。

    可要知道,想出国当农民阶层的人还是非常多,大家伙根本不够分。大部分军人家庭,还是得去南美各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区圈地。

    土地是农民心中的命根,稍微保守一点的农业百姓家庭、都会选择拥有土地,自己家庭最起码日后不会饿着。

    有技术、想当工人那太容易了,把土地的事情敲定了,你再返回本土打工就是了,有着一些战友的牵线搭桥,还怕找不到好工作?

    尤其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族裔退伍军人,那是一大家子整体性的移民,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人员一长溜。

    有多少人最终真的移民出去了,鬼才知道,你总不能让他们不能回来探亲戚吧?

    人家只是回来住的时间长了一些而已?看着国家需要工人,帮了企业的忙好不?

    按基金会的规矩,退伍军人根据军龄,可获得1-2公顷的免息土地{一定年限后返还本金则可},家人减半点人头,那需要的土地简直是海量的。

    把皇帝陛下等人心疼钱、心疼的啊!换谁都肉疼的呢?本金虽不会少,但亏的利息就吓人了。

    虽返还时一律按国际黄金价格返还,但退伍军人基金会亏本是必然的,这就是个填不满的大坑。

    ……

    这次皇帝大伯又把他那个败家侄子弗朗茨·费迪南盯上了,你当初出的馊主意,你不负责买单、谁去买单?

    费迪南那小子、很少干什么好事,当然不会去傻乎乎的帮助美国人了,肯定是能从中赚大钱,小钱那小子根本看不上眼。

    比如:“费迪南那小子让自己老爹的制药厂,三班倒的加班加点生产那个什么dù lěng dīng止疼药、阿莫西林消炎药等。”

    “然后大肆的通过墨西哥边境,走私到美国各地高价贩售,据说倒是大赚了一笔。”

    “可真正大赚的还是那些流通环节和炒作人员的啊?费迪南那混小子能在其中赚多少呢?”

    ………

    张祥要是知道自己大伯这种想法,心里那是肯定要骂人,开什么玩笑呢?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呢?

    这里是欧洲,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亲父子、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比如说朋友,也不是一味的单方面付出的,也不可能要求人家一直去付出,能适当的帮助就算是够意思了。

    自己这可怜孩子,天天被自己的亲人,这样无情的残酷剥削,那也是不合常理的,大家可都是要养家活口的好吧?

    自己的长辈、家族的族长,也不能这样不顾及脸面的呢?大贵族就要有大贵族的样子吗?

    ………

    美国政府高层前些年的挥霍无度,害的历年来的积累大幅度下降,也严重的损害了美国现在的经济能力及战争潜力。

    加上政府财政上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没解决完、解决好,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工业生产能力还没全部转化为国力,总体上并不如张祥想象中的那般强大。

    也就是说量变还没能引起质变,美国现在总体上还是个虚弱的大胖子,那一身的肥肉还没转化为有战斗力的肌肉。

    这方面反而是英国政府高层,一些资本家、财团们,更有准确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但英国政府高层,也不希望把美国政府完全的玩废掉,要不然人家被逼急了,狗急跳墙、什么事情都敢干。

    联邦制国家总体上,是很难让内部各界齐心协力,加上美国内部的民族成分更加复杂,出点意外啥的就不好了。

    垮台、分裂的美利坚政府,也不符合英国很多大贵族、资本家的利益。

    自己背后的资本家、财团们,又怎能不断的去剥削、搜刮大量的金钱呢?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屁事怎么会有人去干呢?

    只是英国政府高层,不能让美国的总体实力增长太快,需要美国总体上、始终是一个相对软弱可欺的国家。

    在一些高科技、高技术工业、军事发展方面更是要严格限制,免得日后、体型庞大的美利坚再次威胁到大英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

    美国陆军部队发起的大规模攻势,也如塞廖尔·b·杨陆军上将所料。

    英国、加拿大的陆军各边防部队,顶过了美国陆军战士第一波的疯狂攻势后,就开始充满自信和有底气了起来。

    英国、加拿大的陆军战士,在一些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士官、老兵指挥下,打的坚决果断,进退有序。

    让美国陆军的主力攻击部队,人员损失非常的惨重,交换比方面可谓惨不忍睹。

    而美国陆军的前线指挥官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止损,如果突然间撤退的话,估计大量的新兵会失去锐气与气势,损失反而会更大。

    所以还是继续发起进攻吧,让上帝多关照关照他们这些勇敢的孩子们。

    何况美军的前线指挥官们,也不相信,英国龙虾兵和加拿大人的防御阵地,都会守的这么好,都会防守的那么严密。

    只要有了个别的突破口,美国的陆军部队,就可以利用人多、枪多、炮多的火力优势,扭转这种暂时不利的局面。

    到时发愁的,会是他们的对手英国龙虾兵。

    经过三天的惨烈鏖战,美国陆军整体上战果不大,抢占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英军防御阵地。

    但自身的损失非常巨大,整支部队彻底的失去了开始时的锐气、锋芒,士兵缺乏系统性严格训练的恶果,开始逐步显现。

    一些部队的新兵战士们,慌乱恐惧之下开始无令擅自撤离阵地想往后退,暴漏出了部分友军部队柔软的腹部、侧翼。

    逼得这些友军部队的官兵,也不得不放弃部分重要的防御阵地,又间接的影响到了其他美军参战部队的作战。

    不得已,美军前线的高层在权衡后,只得命令各部队有组织的交替掩护逐步后撤,退回之前的出发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