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66章 移民
    1901年9月,在瑞士巴塞尔城外的一座古城堡内,举行了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复国组织高层代表会议。

    会议上阐述了、详谈了什么具体的内容,外界人士都普遍的不得而知。

    信息灵通者也只是知道,许多的犹太富豪们事后,纷纷对“犹太人复国组织”捐献了大笔的活动资金。

    从此以后,欧洲的部分战乱、不稳定安全地区的犹太人家庭,开始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移民。

    前往非洲的利比亚北部的“的黎波里”等沿海城市发展,利比亚地区的犹太人群体更加的多了起来。

    这次的犹太大移民都是定向移民,只能去这个圈子里的地方发展、生活,其他的地方奥匈帝国高层可不敢让他们去折腾。

    个别犹太人的可怕、无底线操守,那是让世界各国高层都心有余悸、担心不已,没有国家会真心欢迎他们的到来。

    欧洲各国,如果不是因为怕贵重金属大规模流失、货币链断裂,人道主义谴责等,那很多国家都想把犹太人送走、甚至直接消灭掉。

    奥匈帝国高层本就在发愁,维也纳等地的犹太人太多,在律师、金融、教师、医生、艺术等领域占的比重太高了。

    当然不会去犯原则性的大错误,为国内各界再拉大量的犹太人进来、尾大不掉。

    奥匈帝国高层,也想把这120多万犹太人弄到利比亚地区去,换成日耳曼人来补窟窿,可人家犹太人不愿意挪窝,你就毫无办法了。

    故土情结是人的本性,只要日子过的说的过去,没几个人愿意去陌生的地方从新开始生活。

    要不那些有本事外出创业的人,怎么又号称“过江龙”呢?真的很不容易。

    加上奥匈帝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很快,百姓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这些人就更不愿意离开歌舞升平、文化娱乐活动众多的本土繁华地区,去偏远、贫瘠的海外生活了。

    奥匈帝国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其中犹太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本就一点都不差。

    普遍是社会中上游水平,舍弃了这类大量人才,也是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前期的海量投入直接打了水漂。

    所以现在大家只能都**律、法规,不断的在报纸等新闻媒体上为广大百姓们普法,宣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要求大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有秩序的发展、生活,和谐社会的环境。

    ………

    “的黎波里”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地中海大城市,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了时代变迁的各种劫难。

    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ā lā bó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先后占领过的黎波里,在这里留下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和大量的文化遗产。

    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马卡斯·奥欧里斯凯旋门、查梅勒清真寺、卡拉曼利清真寺、盖尔吉清真寺、萨布拉塔废墟、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庄严肃穆,展现着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辉。

    “的黎波里”也是一座充满地中海情调,和ā lā bó***风韵的具有独特魅力的商业和海港城市。

    正是因为地方历史文化的复杂,张祥当初才劝皇储鲁道夫直接选择将相对繁华的这里,自由化、卖掉。

    再好的自然环境、再好的气候条件,如果连当地治安状况都搞不好的话,那还有什么搞头?更别提发展前景了。

    ………

    首批的境外主要移民,来自于混乱不堪的两个俄国各地,其中的俄联邦合众国是其中的大头,沙皇俄国移民过来的犹太百姓家庭也不少。

    把两个国家的政府高层、部分大贵族、大地主们,都郁闷的够呛,要知道这些犹太人家庭,相对其他淳朴、善良百姓家庭,可是富的流油。

    结果这些大、小肥羊,都这么大大咧咧公然跑掉了,让大家红着眼睛准备搜刮一番的心思,都暂时没有了。

    大量犹太人家庭的搬迁,不可避免的带走了俄国市面上的海量真金白银,为利比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可两个俄国市面上,能够流通的金、银币大幅度减少,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影响。

    两个俄国政府部门想不郁闷、气愤都不可能,可大家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得把这份怨气埋在心底。

    ……

    吸血鬼学校{班斯卡·什佳夫尼察矿业学院},再次在奥匈帝国皇室的牵线下,接到了一单小买卖。

    计划明年1月前往利比亚西南部地区进行一次探矿,前期的筹备、准备工作,在学校内部悄悄的展开。

    这个矿业学院,可不是没有生意,是生意实在太好了,一般情况下根本跑不过来,没关系想请动他们,那得慢慢的排队吧。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始终要有大量的各种资源、矿藏,你找不到就对不起了,慢慢的继续忍受贫穷、看着别人发展吧!

    所以这个矿业学院要价高,你也得老老实实去请,人家还得根据情况安排人员,往往不是说短期内能请到的。

    而探矿工作本身可是个辛苦活、仔细活,能吃的了这种苦、忍受这种孤独寂寞的能人太少。

    而效率方面高的探矿队伍,往往身价自然也是更高,物以稀为贵的道理shì jiè tōng用。

    否则等着排队请他们的国家、企业集团多了,没人不想早点获得大量财富、从而富裕起来。

    犹太人的复国组织,也聘请了一些可靠的自己人,前往利比亚地区,核实那些已经被发现的矿藏和水资源分布状况。

    如果情况完全属实,那光是日后卖地、卖矿藏资源,或许就能值回这笔巨额的土地花费。

    利比亚沿海地带的水产品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这也是一块巨大的利润点,能吸引一些小资本家的目光。

    所以奥匈帝国内部,反对卖地的百姓也是很多,作为利益的获得者之一,大家都不想放弃自己那份蛋糕。

    幸好奥匈帝国的大贵族、大地主们现在看不上这点利益,有大型船、中型海船的话,去资源更富足的海域挣大钱,无疑更实惠的多。

    想挖矿,也最好去那些气候条件说的过去的地区,利比亚中南部的炎热气候、缺水的条件,会直接要人老命。

    仍旧盯着利比亚沿海这一块的都是些小资本家等,那些大贵族、大地主们懒得带他们一起玩。

    ………

    犹太人复国组织同时考虑的是,奥匈帝国高层肯卖一些殖民地,带了个好头的话。

    那日后找找关系、多给英国、法国政客们塞点红包,英国、法国政府的问题,也不应该太大?

    尤其是这个地区,紧挨着法国人的两块殖民地、半殖民地,法国政府高层,一直为双方边境走私的问题而郁闷?

    可单靠法国那少少的殖民地军队,想要搞什么幺蛾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当地的土著武装势力、也不是很友好、反而非常难缠。

    为了防止大量武器dàn yào,源源不断的流入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法国政府高层,应该会大力支持犹太人复国组织在这个区域建国。

    从而隔断法、奥两国殖民地领土相邻的问题,免得为此影响两国的正常邦交{关系一直都够糟糕}。

    如果日后能顺便买下一部分、法国殖民地边境地区的廉价土地,那不就更好了?弄不好这里的地下,也有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呢?

    ……

    犹太人复国组织领袖赫茨尔,最希望建国的地方,当然是西亚大陆地区,他们犹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附近了。

    可赫茨尔和其他的复国组织高层也知道:

    “短期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远远没有那个实力。”

    “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教在耶路撒冷的势力,相比犹太人势力而言,仍旧强大无比。”

    “英国政府高层的一些人,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那片广袤土地,根本没有给犹太人铺路、贩售的想法。”

    “俄国那纯粹是条贪婪的恶狼,虽然与奥斯曼帝国关系不对路,可想的始终是自己的利益,外人根本入不了他们的圈子。”

    “法国、德国的政府高层,也根本不会实心实意的帮犹太人去搞什么复国运动,带走国内大量的贵重金属资源。”

    “奥、匈两国虽与奥斯曼帝国苦大仇深,很想收拾奥斯曼帝国,可奥匈帝国四周遍布德、俄两国的势力,根本不敢再去拉仇恨。”

    “奥匈帝国的高层,更像是做一笔生意了事,不可能不顾国内的实情,去大力支持犹太人在西亚搞什么复国运动。”

    “更别提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教势力激化矛盾,爆发剧烈的长期正面冲突。”

    “所以一切还得靠自己才行,自己日后强大了,哪天说不定可以出兵,把圣城耶路撒冷等地抢回来。”

    “现在吗?还是低调悄悄发展吧?出头的橼子最容易烂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