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130章 抗旱抗涝(7)
    也有一些国家的报纸等媒体,披露了这些犹太人等行事的严重后果,大骂这些人的无耻和贪得无厌。

    认为这些犹太人等那是自作自受、连累自己的家人一同跟着遭罪、受苦。

    不少的国家zhèng fǔ部门、百姓们,排油的心思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内部本来就比较混乱、缺钱的国家。

    “打土豪、分财产”总是让大家心里万分高兴与期待的事情。

    张祥当然知道这些人的无耻了,那是可以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

    比如历史上1900年-190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点竟然是1900年的世界粮食大丰收,粮价大幅下降。

    众多美国的农场主、农民家庭,获得的那点土地利润。

    甚至根本不够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更别提那些聘用人员的工资了,大家纷纷破产引发的。

    随后几年,没一年消停的,世界各地洪涝灾害等不断,世界粮食大幅减产,始终有着欠缺,广大农村百姓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城市的工人阶层等,也因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原因,更加的贫困潦倒,能不与zhèng fǔ高层离心离德吗?

    能不发生各种金融、经济危机吗?

    东方总结的俗话说的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排第一位的。

    农牧业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没有农牧业,其他的所有发展都是空谈。

    通俗的说“民以食为天”,大家连肚子都没吃饱,何谈什么诗歌和理想,何谈什么花前月下、情情爱爱。

    可这个位面,因为奥匈帝国、德国、大清帝国的强势和大气,1900年,国际粮食价格跌幅不大,被几个大国那是一抢而空。

    美国、乌克兰、罗马尼亚等产粮大国,并没遭遇历史上的那种巨大伤害。

    不管是广大农民家庭还是农场主、国家还是zhèng fǔ都多少获得了一些收益,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的粮食产品出口大国,甚至还大赚特赚了,而这个年代,世界各国农民阶级所占的比例,普遍高达60%以上.

    即使是工业大国、经济强国也普遍超过50%{英国、法国等是例外}。

    广大农民阶层的利益获得保证了,消费能力、市场秩序就稳定多了,所以世界经济危机暂时没发生。

    而今年的自然灾害问题,奥、匈两国的本土地区基本上,算是暂时的顶过去了,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让社会秩序出现什么动荡。

    众多农民家庭的损失虽有,但还算可承受;矿业企业的损失虽大,也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并没有影响到两国zhèng fǔ大的财政收入状况。

    两国的zhèng fǔ部门去除了体内的一些糟粕、白捡了几个钱包后,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等,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张祥按私底下,打听到的信息估计,德国、波兰百姓的损失,也应该在百姓和zhèng fǔ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最起码不用太头大,粮食供给问题不会困扰大多数百姓家庭和zhèng fǔ的高层。

    而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地的自救,虽也搞的据说有声有色,大家都高度的重视,但无奈地理位置较低、地势平坦,这个时侯就实在不怎么好了?

    几条大河和周围山脉上的大水、洪水冲下来,情况就真的不好讲了呢?尤其是罗马尼亚大平原上的粮食产品,被水淹是跑不掉的。

    但这些产粮区的广大百姓家庭,只要高度重视了,原来的家庭存粮,没被大水直接冲掉、泡掉,最起码解决国内的粮食供应,还是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还想向以前一样,大规模对外出口创汇,估计就不那么容易了,自己百姓的肚子得先搞定才行的,否则人家也是会闹事的。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资本家的节操问题,可不止是奥匈帝国一些人会搞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

    小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们同样是很可怕的,胆子弄不好更肥。

    加上一些大国资本家的参合,就折腾不出什么好事,始终有人要遭殃。

    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这类殖mín guó家,那是根本不用操心。

    辽阔富饶的大片殖民地,多搜刮搜刮,就足以帮他们解决国内那点损失了,大不了让船队多去打点鱼,向海洋多要点资源。

    真正会发愁的,应该还是那些平时就缺大量粮食的国家,如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等国。

    加上他们国内的那些人为因素的巨大影响,普通老百姓家庭的日子会非常不好过,弄不好比那些灾民也强不到哪里去。

    南美地区的那几个粮食产品出口大国,即使受到了一些影响,估计自给自足也问题不太大。

    那边可是和沙皇俄国一样,标准的地广人稀、丛林茂密,对大水的克制作用还是很大的。

    百姓人均的耕地面积、土地资源,那是非常多,大家平时根本种植不过来。

    东头不亮西头亮,保住大部分收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也就没必要担心了。

    至于人为的因素,那就是神仙也没什么办法的,纯粹靠大家的节操与不怕死程度。

    南美各国在这个年代的工业人口毕竟不多,人家大不了去山林中打打猎或下河、下海打打鱼,活下来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

    疑问最大的,就是产粮大国美国了,要知道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各方面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哪怕你是天选之国也没法逃避。

    以前的美国,可是标准的粮食、棉花、牛肉等农牧业产品出口的大国,这次几个事件下来,不知影响会有多大。

    所以世界粮食价格的整体大幅度上涨,乃是必然的趋势,蝴蝶小小的翅膀,还是无力阻止世界大势的。

    “这时奥匈帝国就需要两国zhèng fǔ高层,对农牧业产品进行一定的补助了,不管是粮食的收购价格,还是粮食的市场售价控制。”

    张祥还是私下找到皇储鲁道夫,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原因。

    听的皇储鲁道夫火冒三丈,恨的牙痒痒,没好气的把张祥这个败家玩意赶了出去。

    “我也知道农业和农民非常重要,维护好城镇多数百姓家庭的利益、控制好物价水平也很重要,可这他妈的得花掉多少钱啊?”

    “一些地方zhèng fǔ的官僚们会同意吗?地方zhèng fǔ的财政也大多没有那个财力,还得靠两国的zhèng fǔ高层拨款。”

    “纯粹是个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败家货。”

    但还是吩咐人去找经济专家们研究、分析这个事情,现成的收买人心事情不去做,那叫发傻、政治觉悟不够。

    弄不成、搞不定、没办好,大家要怪就去怪zhèng fǔ好了,有仇恨绝对不能往自己身上拉!

    张祥还是有点不放心,回家后又去找老爹汇报了一番想法,被财大气粗的老爹欣然接受了。

    说会找机会说给皇帝听,让张祥不要再去管了,自己干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张祥那是没任何意见的,早就准备悄悄的、静观世界风云不断变幻了。

    顺便考虑一番,如何能在其中跟着巨额获益的事情,“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该做的自己还是要做好。

    这个事情最终引起了皇帝陛下的高度重视,于是又召集两国zhèng fǔ的高官们,商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大致办法。

    “既不能让农民家庭的利益受损大了,也不能损害其他广大百姓们的利益。”

    所以zhèng fǔ财政亏这笔钱,就成了必然的,大家根据具体情况拿出方案来。

    幸好两国的zhèng fǔ高层在打了土豪后,现在富的钱不知道该怎么花了,不能全去修路、架桥吧?

    多修一些农业灌溉渠等是应该的吧?钱砸到基础设施里,再想循环起来、高速流转就难了。

    皇帝陛下帮他们想出花钱的点子,给他们个人创造政绩、良好声誉,他们思考后当然同意了。

    受益了的农民、工人阶层总不会指望着钱去生仔吧?

    该花销还是会花,资金就自动流转起来了,zhèng fǔ的财政收入就有保障的。

    反正zhèng fǔ高层又不是花的他们自己钱包的钱,而他们这些人的家族,也算是这项国策的受益者之一。

    综合算下来,真正亏本的是谁,是那些贪得无厌的部分触犯法律者。

    其他人都成了从中获益的人群,市场的资金流动并没出现大问题。

    ………

    奥匈帝国的海外州,也是有样学样,在军队、zhèng fǔ官员们的带头下,齐心协力的对抗各地的各种自然灾害、消灭危险的生物。

    刚果地区因地盘较大,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更加的复杂,加上以前放火烧山、烧林子时点的火有点多。

    在农业种植、矿业开采方面受了点小伤害,但并不影响整体大局的良好、稳定。

    加上这里大部分地区的雨水等本就多、各种植被相对茂密,城镇的选址建设,地势本就较高,大雨洪水能带来的影响还算有限。

    干旱、少雨地区那就更不是个事了,百姓们巴不得雨水能多点呢?

    也好改变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最好把部分的大水引到干旱地区来,我们也想发展发展农牧业。

    刚果zhèng fǔ各地的战略储备粮食,让整个受灾地区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最起码受灾的百姓们吃饱饭没什么问题。

    刚果的部分种地百姓们也才发现,自己从没给zhèng fǔ交过什么税钱,受灾了却还能得到zhèng fǔ的大力帮扶,大家对zhèng fǔ、皇室当然的更为满意、拥护了。

    边上可以进行对比的国家百姓太多了,其他的都是被殖民者加大了剥削的力度,只有自己是个例外,大家关键时当然不傻。

    灾后的清淤重建、消毒、灭四害等,那是搞的轰轰烈烈,大家也生怕有什么疾病、疫病蔓延。

    当地百姓家庭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听zhèng fǔ的总归是没错”。

    那数十处边境自由贸易区的生意是更红火了,非洲各地受灾后都是缺各种粮食产品的,其他的烟、酒、盐、糖等也都缺。

    百姓们为了活命,大量的用私藏的贵重金属、钻石等资源进行商贸往来,就成了正常的事情,让刚果的商人们那是纷纷大赚了一笔。

    把北欧各国、南美各国生产的各种肉类罐头、香肠产品等,轻轻松松销售一空。

    商家们不得不催货,让各国家、各地的渔场、食品厂商们加班加点打捞、制造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小赚了一笔的个人、企业多多。

    刚果zhèng fǔ一些人员也才感觉到了,某无耻的剽窃之徒说过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正确。

    利比亚地区更如得到了甘露,全境的雨水难得有这么多,一些绿洲的农牧业方面,是难得的大丰收年,海量的产出也算补足了奥匈帝国部分的粮食缺口。

    不少沿海的城市、地区都在考虑着,如hé xīn建、扩建一些蓄水水库的事情,浪费是可耻的行为。

    要知道有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才能大幅度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完成基本的绿化工作等。

    让更多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有了,面包迟早都会有的策略,否则即使再耐旱的植物、动物也受不了这个干旱的天气。

    单靠船运来运水,对地方上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实在是杯水车薪的,对大量增加农、牧业的产量帮助非常的有限,成本费用方面太高。

    现在的奥匈帝国买船的人是非常多的,早就排了一长溜的队。

    各种各样的大小渔船、油轮、水轮,普遍是各大造船厂生产出来多少,就能被内部消化掉多少,实在是各地的市场需要量太多。

    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也是雷同,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等的造船厂,那都是在加班加点的组织生产,销售利润率之高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心动。

    如果不是大中型造船厂、船坞的修建费时费力,需投入基础建设资金量巨大,那愿意进场分润这份红利的人和企业,就非常多了。

    而船运、海洋捕捞等,在这个年代是一种暴利行业,连带着造船业也成为了一种暴利行业。

    在其中受益的工人阶级等自然不少,薪水低了就无法留住熟练工人等,资本家们剥削、也不能忘记分润出去一些利益。

    一艘大、中型商船、渔船从竣工下水到拆解报废,起码都要使用20-25年以上。

    如果平时爱惜、保养到位、勤俭一些,修修补补还能再用10年以上,又不是出去打仗,鱼比炮弹总体上可是弱多了的。

    只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出现什么幺蛾子,可想而知海洋捕捞、航运公司的利润之高。

    这个年代的人工降雨,那存粹是靠着运气,运气好了怎么都行,运气不好即使降雨降下来了,也降到边上的大海里去了,好处落不着不说,还得贴进去大量的成本费用。

    感谢大家了,实在是写不了两章,抱歉抱歉,感谢哥们的支持,友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