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94章 内功(4)
    同时,奥匈帝国潜艇的发展给力,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三五年不成问题,在专注于海底悄悄寻宝工作时,带来的高额收益率,还是极度让皇室高层满意的。

    如果奥匈帝国高层,能稳稳的玩个二十年、海底寻宝打捞,张祥倒是什么都不用怕了,可那玩意可能吗?

    首先的是、皇帝大伯那,老早就被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私下给警告了,不能在爱琴海、希腊的海域附近玩,否则他不好给国民一个交代。

    哈布斯堡家族,与出身于德国奥尔登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家族,的乔治一世之间,私人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现在只能去其他国家的、近海海域发展了。

    不过奥匈帝国的寻宝、打捞队,在爱琴海的各处浅海海域,已经是发了大财的,前前后后获得的,各个朝代的金币、就得到高达10多吨,其他的黄金制品也有数吨之多。

    获得的白银、银币、各种宝石等,折价下来也是个天文数字般的金额,所以奥匈帝国的寻宝、打捞队,准备等风头过去后,找机会还是得去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浅海海域,好好的再发发财。

    奥斯曼帝国海军的潜艇入役,也是非常早的,可追溯至1885年,瑞典诺登菲尔德公司的产品,诺登菲尔德-1型蒸汽潜艇。

    加上奥斯曼帝国海军,在伊斯坦布尔地区的巡逻力度,那是非常严密的,寻宝、打捞队一直没得到大的空子,去发展业务。

    再加上现在的德国、西班牙高层,在那悄悄发展、快速跟进,虽面对广阔海洋还没形成大的竞争,但未来其他国家大量进场,和高度关注、防范,也就让这行难混了啊。

    所以张祥必需关注,其他的金矿、银矿、铜矿等方面的信息啊,如何能使得奥匈帝国皇室,悄悄储备大量的贵重金属资源,抵御住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袭扰,就必需考虑了啊。

    同时还得尽量避免、奥匈帝国无谓陷入战火中,否则就竹篮打水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比如张祥的亲人,如果跟历史上的他一样,被人家的狗屁野心家直接弄死了,张祥还是会坚决同意、去全力报复的,这都不报复,那还算是人吗?”

    “报复方法也简单,拿钱去砸,价值200万两{100吨}黄金的、háng kōngzhà dàn够不够,不够再加。”

    “一个城市抹平了够不够,不够的话再砸,啥时气出了,啥时算了,所以那现在就玩命的,去想法储备黄金、白银吧。”

    这也是当初张祥,得到不好外号的原因之一{魔王},皇储鲁道夫和茜茜公主,在英国遇刺后,张祥后面回到国内,张祥与皇储私下喝酒时说道:

    “老子捐100吨黄金,给俺都加工成háng kōngzhà dàn、重炮炮弹,意大利的国王敢不给我跪了,先想法都丢他头上去,然后再去扯蛋。”

    后面他真的把钱,交给了两个dàn yào厂家,真的就准备这么干了,把皇帝大伯气得、叫他过去一顿好训。

    dàn yào直接成了国家的储备物资,但为啥钱没退给俺呢?这还有王法吗?抢劫啊……

    这可是皇帝陛下的巨大战果啊,当然得私下吹嘘一番了,皇储鲁道夫就知道了,认为表弟这人够意思啊、够狠……。

    对自己老爹的举措就不满了,事情一闹,不少大贵族就陆续知道了,这还得了,张祥的外号就……

    同时战争一来,你国家的那些境外资产、财富等,不就危险了吗?各国的孬人,都是普遍存在的,敢玩各种明着、暗着手段的人多了。

    比如历史上德国、奥匈帝国,企业和个人在境外的投资、股份等,那被敌对参战国,是直接没收啊。

    其他的所谓中立国高层等,也是坑蒙拐骗,近乎半价的情况下,就把那些运转良好的企业等全弄走了。

    国家的总体经济、财富损失之惨{主要是资本家、财团},完全不亚于正面战场,带来的财富损失{不包括人员}。

    要不历史一战的中后期,怎么会德皇威廉二世表示不想打了,下面军官团、资本家等根本不干,直接把德皇给架空了。

    德国的主流大商人,也是容克贵族家庭出身啊,战争没打赢,那他们的巨额损失,怎么能弥补回来呢?

    所以所谓的忠诚、荣耀等就远离了军官团高层。但想想也可以理解,那可是老鼻子钱的损失了啊。

    而且不止光是钱,还有平时各企业的独门秘密、先进技术、高科技等,甚至大量的企业各种人才。

    这也是一战后,美国zhèng fǔ高层和背后的资本家、财团们,甚至都懒得计较德国等,战败国赔偿款的原因。

    他们发大财了啊,更捡了大量会下金蛋的鸡,对德国等战败国稍稍好点,那原来企业中的、部分骨干员工的心就留下了。

    要不美国的化工等行业,在人才、技术方面,能反超一战前、近乎完全垄断世界市场的德国化工业等。

    美国的造船业设计、技术、制造等,也大踏步跟上、逐步反超英国本土的、百年造船王牌企业呢?

    而张祥能想到的,所谓避免大额损失的法子也没有,这些企业不管怎么讲、在人家的地盘上生存,那被人家收拾也是正常的。

    能减少点的就是靠移民了,公司变成了当地企业,员工也是当地户口的美国人等,看你敢来黑我不?

    对个别的国外野心家、胆大妄为者,该玩土飞机、汽车zhà dàn的得大力的玩,否则他们真的把自己当上帝的,以为没人敢打击、报复、收拾他们的。

    但这个法子、正常情况下,也只能是减少一些损失,真正的大头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按张祥的思路,皇室和国营企业主内,资本家的资金自由发展,出了事皇室帮他们全力的讨要、要求个公道,损失必需得赔够。

    高新技术产业等、严防死守不出境,尤其不能扩散到没国王的国家,一旦发生战争,国家必需得打赢、把对手往死里揍。

    且奥匈帝国高层,始终想法站在必胜的一方,尽可能的减少各种损失。只要是战争打赢了,一切的损失自然找战败国去买单了。

    剩下的拉清单、搞清算的事情,各国的资本家、财团们拿手着呢?当时怎么黑我的,不给我说个清楚,赔个肉疼、讲明白,那大家就好好玩一番吧?

    所以奥匈帝国的“内功”修炼,比起大清帝国还是简单许多的,这主要是底蕴不同造成的,初步计划是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农户养殖规模,不止是牛、羊,还有鸡、鸭、鹅等农家家禽,要不肉、蛋,的供给始终是个大问题,而这些家禽的大规模饲养,也有利于贫困山区、地区的百姓家庭致富。

    养殖规模大了,羽绒产品自然就多了,可满足大量士兵们和广大百姓,冬季所需要的羽绒服、羽绒被了。

    这样做,也可增加广大普通农民家庭的收入,养一些这类家禽费不了多少事,投入小工作轻松。

    同时也不差销路的问题,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大事啊。加上国家鼓励、扶持,就没什么不行的。

    二、完善工业化的多样发展,比如简单的速溶咖啡、牛肉干等物品,只是原本大家没想到而已,并不是弄不出来,只要稍稍提点,把味道弄好,就能获得巨额回报的。

    轻、重工业都得大力均衡发展,不能偏的太多。否则对这个年代的、百姓生活条件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更不利于外部环境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

    三、适当扩大钢铁、铜等冶炼行业的储备产能,并不需要盲目扩大、建新厂。

    而是在现有厂房、场地条件下,适当的更新技术,与添加部分设备、扩充企业的产能,从而适当加强军事物资的战略储备。

    例如:jī qiāng、大炮、子弹、炮弹等。这些东西的储存年限普遍都很长,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过期作废问题。

    如果都等到战争即将爆发,才开始考虑生产、装备,那就太晚了,历史的奥匈帝国也是吃亏在这上面,否则lǎo máo子真的不见得,能摁得住奥匈帝**队,更别提尽情摩擦的问题了。

    于是该提前储备的战略物资等,得大量储备,尤其是那些先进的各种武器、相关dàn yào,反正这些东西保质期比较长。

    可和平时期,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发展军事工业吧,要不不是让其他国家有想法吗?所以只能在私下悄悄想法解决了啊。

    四、军事人才的储备,现役优秀的士兵,要照着士官标准培养,军方要高度重视各种人才。

    预备役的日常训练要基本跟上,训练时间必需保证,随时能保证一线部队的人员补充和战争时期的扩编备战。

    可以把一些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用电影的行事来传播,经常出现在一些相关电影内,让这些军事文化融入广大百姓生活之中,从根本上成为一种习惯。

    五、黄金、白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储备还得加大,随时执行“禁止黄金、白银自由兑换”措施。

    部分外汇储备要压到最低线,尽量兑换成瑞士、瑞典、丹麦等中立国家的货币进行储备,防止大额的贬值。

    当然,也得安排金融、经济专家进行参谋分析,如何在其中巨额获益的问题,风险与利益是相关的,有多大的风险危机,往往同时伴随着同样的利益。

    只要皇室和奥匈帝国的,密探网络足够强悍,覆盖国家、地区足够多,那其中的利润空间,绝对是异常可观的。

    更别提应该涉及的走私等行当,如果提前完善好了,绝对是个另类的大金矿,对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帮助还是不小的。

    六、边境地区,适当增加一些坚固的永备工事堡垒。

    奥匈帝国该防御的时候,还是得防御的住,不可能真的如历史一般,傻乎乎冲上去与优势数量的敌人、在野外决战、兑子,尤其是在北方,防守反击、保存实力才是理想的策略。

    这样就必需得先防得住了,否则奥匈帝国的核心地带、发达地区,被敌人攻击、占领了,那损失就太惨重了。

    所以如何去xiàn zhì对手的正常发挥,就非常关键了,得想法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坚决不按敌军的思路接招。

    七、完善部分城市的公路网、铁路网、广播信号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企业、民间的各种车辆保有量,从而富国、富民。

    ……………

    在奥匈帝国高层想着如何锻炼好内功时,世界其他强国也是雷同的,不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要,还是战备需要,该完善的措施都要陆续完善,该补强的短板要补强。

    德国的区位劣势,在有时也是优势的。如他们就在奥匈帝国的快速发展中,跟着受益显著。

    奥匈帝国不论是在工、农业方面,还是在各种基础建设方面,奥匈帝国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呢?搞什么都缺人。

    于是,农闲时的外出务工,就成为不少贫困地区壮劳力的一种常态,奥匈帝国方面的工费,给的还是相当厚道的,何况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另算加班工资。

    粮食等的物价水平,相对德国国内也稍稍便宜,不乱花钱的话,吃饱喝足攒下70%收入没问题。

    一般的小病,这些企业会给你报销,但大病就只报销一部分了,工伤会全报,还有部分工伤工资,可谁愿意受伤呢?

    德国同波兰zhèng fǔ的关系,也相当不错,每年进口大量的波兰廉价矿石、贵重金属,出口大量的武器装备、dàn yào、战马等。

    波兰zhèng fǔ因没有港口设施对外,他的矿藏等要出口创汇,只能从德、奥境内过,与其折腾不如相对廉价的卖掉。

    德国的工业品虽面临法国、奥匈帝国商品的竞争,但同样优势明显,他有地缘优势和一定的成本优势啊。

    法国的产品从任何国家运往波兰,当然都得被搜刮一次;奥匈的同类产品成本,也会稍稍高一些,捷克地区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是很高的。

    德国高层同沙皇俄国的关系,也说的过去,德国的高技术产品等,都是沙皇俄国缺少的,市场空间很大,让德国的一些企业赚的不亦乐乎,而广袤的俄国大地、又矿藏资源多多……。

    奥匈帝国皇室和zhèng fǔ高层,搞什么战略物资储备的事情,还是没能逃过神通广大的英国、德国密探的探查,在两国高层引起截然不同的应对措施。

    英国高层觉得自己,根本没那个必要玩这个。

    英国本土的物资来源极其广泛,印度地区的粮食,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的牛肉、奶制品,只要有强大的海军舰队,保障海上的运输线,根本不怕各种断货、缺货。

    德国皇室和zhèng fǔ高层,就不能不重视了,德国的本土资源,甚至还不如奥匈帝国丰富呢?境内连个像样的大油田都没有,人口却多出许多。

    奥匈帝国关键时候,百姓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奥匈帝国有着匈牙利大平原的粮食产出,现在搞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养殖,利用率非常高,有大量的富裕粮食,可以用来酿酒,顺便搞下养殖等。

    而德国本土就不行了啊,虽这些年德国有了更加良好的粮食基础,各种粮食,奶制品,肉类等产量提高很大,但每年本土的粮食、肉类等缺口,还是不小的。

    平时有着南美各国、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地,的粮食、肉类产品补充,才能解决广大百姓的肚子问题,甚至可以悄悄的,倒卖给沙皇俄国一部分。

    而且德国虽不缺少铁矿、煤矿,但更缺少铜矿、硝石矿、石油等资源啊,石油的重要地位这时已经凸显出来了,由不得德国高层、不去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