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29章 矿藏开发权
    大英帝国作为世界霸主、最强大的国家,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自然有着发达的情报网络,而欧洲的强国更是他们的重点监控目标。

    关于奥匈帝国皇室成立了个什么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建立了几个下属公司,自然很容易被调查了出来、汇报了上去。

    让英国皇室高层感慨不已啊,可想要在英国本土开展类似动作,难度太大了。会招到不少资本家、政客们的联合抵制,影响高层内部团结、稳定。

    毕竟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大多数国家,都是施行的自由资本主义的路线,而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是国家资本主意的代表,国情的不同有些东西是没法套用的。

    自由资本主义的厉害可不是吹的,确实是天下无敌的,想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时,那些资本家都敢逼着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改姓,英国王室bèi pò放弃萨克森.科堡王朝姓氏,将姓氏改为了温莎。

    估计要不是英国的那些自治领等高度认同英王室,那些资本家、政客们怕自治领彻底zào fǎn脱离英国,都敢直接把英王一家象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一家那样吊死,自己当家做主人。

    当然这种耻辱也将伴随英国王室成员一生,自此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辉煌彻底远离了大英帝国,没有人敢不怕啊。

    估计这也是德国一战前,盼星星、盼月亮想同英国结盟,而始终无法达成心愿、甚至被逼得站到了对立面的主要原因吧,不符合资本家们的利益啊。

    这些资本家、政客们宁可接受世仇法国zhèng fǔ,全力发展美国的经济,就是不接德国高层抛来的橄榄枝。反而把责任都栽在德国高层的头上,打了一场导致双方衰弱的4年苦战。

    但英国女王精明着呢!王室不弄一个类似的,日后也很难稳定、安抚住广大为国征战的那些老兵家庭,失去大量忠诚的拥护者,会给英王室的亲民政策留下污点。

    维多利亚女王这次亲自来谈这个问题,自然是想从中分杯羹,使得英王室今后在国民中维持住崇高的威望。而派其他王室高层来谈判,她怕狡猾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糊弄他们啊。

    当英女王大致意向说清楚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倒是无所谓,巴不得双方高层能展开更多的合作呢,最好能成为长期的亲密盟友,跟着英国王室发财致富,短缺利益损失点就损失点吧。

    于是皇帝陛下带着皇太子鲁道夫,亲自陪同维多利亚女王等一行,直接前往基金会总部参观,听取了基金会负责人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日后的发展重点、远期规划、预计收益的多少。

    维多利亚女王知道,约瑟夫皇帝并没有什么准备,被她们打了个突袭,她们看到的、听到的也是原汁原味的实际情况,但这更方便她们了解基金会准确资料。

    女王尤其关注基金会的内部规章、财务管理问题。在基金会负责人的详细解说下,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听的维多利亚女王心里还算是满意,也就决定趁热打铁,在国内各界反应过来之前快速搞定。

    下来的资产评估、股份比例分配和让渡就相当麻烦了,虽双方都有合作意向,但该争取的利益那是绝不能手软啊。

    最后在双皇的友好交流下,达成一致意见,英国王室和zhèng fǔ以对奥匈帝国企业放开澳大利亚地区矿藏开采权、民间土地购置权,置换基金会25%的股份。

    但矿藏开采,奥匈帝国的进入企业只能是退伍军人互助基金会下属的矿业公司,其他的矿业公司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以奥匈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企业,在非洲拥有与英国企业同等权利,置换基金会24%的股份。同时英国高层将支持奥匈帝国在非洲地区开拓殖民地,但不得影响到英国现有殖民地利益。

    退伍军人基金会下属的饮料企业,可以到英国本土投资办厂,但员工90%应聘用英国的退伍军人和家属。其他矿业企业等也应有一定比例的英国籍员工,享受与奥匈员工同等的薪资、福利。

    这些合作条款一出来,等于英王室空手套白狼,从奥匈帝国皇室方面获取了不下1000万英镑的巨额利益,只是付出了一些偏远地区的采矿权等。

    明面上,奥匈帝国皇室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毕竟除了去英国本土投资办厂外,鬼知道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

    合作条款传回英国本土,在英国各界引起轩然dà bō,民众对王室的拥护度明显提高。只有资本家们感到不满,但还在他们容忍度之内,懒得去触犯女王的威严。

    欧洲各国知道后,都骂奥匈帝国皇室方面是傻子,尖酸刻薄的更是画了个大大的猪头。资本家们也不由的警惕了起来,这可是从他们的盘子里分蛋糕啊。

    同时,发酵起来的这个事情,对欧洲各国的皇室、王室、民间触动同样很大。

    但他们这些国家既没英王室的资源,手头也缺乏大笔资金,何况你都有了,敢向奥匈帝国皇室那么玩吗?不怕资本家们zào fǎn吗?自己玩不了,想参一股,但英、奥两国皇室会接受吗?

    张祥哪知道,他想破脑子,折腾了几年也没搞成的事情,皇帝陛下轻松拿下了。虽表面上损失不少经济利益,但心里有数的张祥知道,奥匈帝国方面这回赚大发了。

    等英国女王一行,满意的离开奥匈帝国维也纳,已经是9月初了。好不容易轻松下来的皇帝陛下,又接到大清帝国方面不断的报告,事情还是好事,那只能再次跟着忙活起来,所以心情能好才怪。

    既然有足够的利益,也让奥匈帝国方面的zhèng fǔ高层和资本家们不由行动起来,等着分润这份蛋糕。

    现在就等着奥匈帝国大使乔尼拉的具体汇报了,好采取相应的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所以张祥的回国请求,直接被皇帝大伯驳回。听到这货的名字就忍不住发火,回来干什么,老老实实在那守着吧。你不是能折腾吗,离老子远远的,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

    奥匈帝国大使乔尼拉的汇报,加上和张祥二人详细的分析报告,再次让两国zhèng fǔ和企业兴奋起来,日夜加班,做好应对的措施,并筹集资金,计划派出先遣队伍前去摸底、考察。

    而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作为皇室代表、全权大使,全面代表奥匈帝国各界,负责同大清帝国高层的协调、沟通。

    得知父亲大人这时将亲自来大清帝国主持工作,张祥不由傻眼了。这事情搞的,不是让老爹遭罪吗?

    看来自己也不用回去了,老老实实在这陪老爹过节、过年吧。对了,还得早点去天津港迎接,这可是当儿子必需做的。

    拜访了醇亲王奕譞,将事情大致告诉了对方,自然也引起了大清朝廷高层的重视。看来奥匈帝国高层对大清帝国是异常重视和友好啊,这皇帝唯一的弟弟四年都来了两次了,大公长子更是在大清常驻。

    那大清方面更不能失去了礼数,规格必需符合对等原则,何况还有大清帝国的部分军火在船上,也得精锐部队去接收不是。

    11月20日,大公一行抵达天津,如不是北京现在有电报,有船发现大公的船早早出现在大清海域,张祥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大公一行会来的这么快,也会耽搁张祥等来迎接。

    看到大公他们乘坐的战舰,张祥知道为什么这么快了。只见舰身修长,单烟囱,飞剪艏,无撞角,全水线长度装甲带,全封闭式炮塔。大约排水量3000吨左右,虽战舰不大,外观上感觉非常不错。

    历史上法国于1859年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英国也不甘示弱,于第二年建造了排水量高达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均包裹铁质装甲。

    而法国在1873年建成的“蹂躏”号战列舰则彻底废除了使用风帆的传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纯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行者”。

    这次奥匈帝国之所以放弃1866年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撞沉了意大利战舰“意大利”号后惯用的撞角,也真算难为那些海军设计局了。

    如不是张祥当初拍胸脯保证,出了问题有大公亲自承诺来担责任,才没有人愿意去承担这个巨大的责任与风险呢。

    看到惊讶的众人,尤其是自己骄傲的长子,看到战舰后都目瞪口呆,很是满足了大公的成就感。直接邀请前来迎接的醇亲王奕譞一行上船参观,并为客人们做了大概的介绍。

    这是奥匈帝国自行设计研发的新式装甲巡洋舰,排水量3800吨,长70米,宽10米,整体采用数个斜角甲板,武器系统是4门150毫米舰炮,8门75毫米舰炮。

    设计最高速度18节,但这次的航行中发现,轻松能跑出20节的超高航速。

    该战舰这一路上是风光不已啊,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快速战舰,也引起英国海军部分人士的关注。本也想近前看个仔细,但速度相差悬殊,只能越拉越远。

    因为有大量贵宾在,父子这种场合下也不适合深入交流,当即随着主人家的安排行事。

    先准备在天津休息一晚,大家喝点小酒,让大公等解解乏,明日再前往北京,晚上进宫参加皇帝的迎接宴会。

    等第二日,张祥陪着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大公赶到北京,参加完皇宫的晚宴,回到府上,才大概的聊了聊彼此关心的事。

    首先是张祥的汇报,将大清方面的举措等详细的描述了一番,建议今后奥匈帝国应采纳的对策和理由。

    至于和醇亲王奕譞之间合作开矿的事,也详细的说明了一番,尤其是选址的问题及原因。

    大公对张祥说的,大清内部民族*盾、地方顽固家族势力的事情同样很重视。对投资和经营的安全问题反复询问,对各地的风土习俗同样不厌其烦的了解。

    最后就是各项目预期利润的预估,幸好张祥做了不少的功课,调查的很是详细,否则很难让大公满意。

    听了儿子详细的回答,大公心里有数了。大清虽好,但总体上还是守旧、排外的。大部分项目,奥匈方面没必要参与,否则作为外来者很难获益,只有几个项目需争取。具体如下:

    一、修路方面,奥匈帝国争取能获得一些设计、规划上的合同,具体建设施工就不考虑了。

    二、大学的规划,奥匈帝国除参与规划、设计外,先期可提供部分教师队伍,并承认这些大学的én píng,接纳这些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到奥匈帝国进修、深造。

    三、大清建厂的事,奥匈帝国可有偿*供全面技术支持,并有偿派出专业人士为大清寻找矿藏,方便其选址建设。

    四、金融改革方面,只提供专家组,帮忙解决一些国际上的常识问题、重点问题。

    五、沿海经济特区方面,奥匈帝国下面的企业可积极参与,但选择的项目应以高科技、高、中端产品为主,主打青少年客户群体。

    六、奥匈皇室同醇亲王奕譞之间的贵重金属矿探矿、开采合作,大清高层方面要占大头,奥匈方面以探矿和所需技术、设备出资,占个30%-35%则可。

    七、奥匈皇室同大清皇室合作,开发大清的西北边疆,主要是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初始资金可以由奥匈皇室出,大清皇室以土地入股占总收益的50%,工人由大清出面统一组织耕种和管理。

    八、奥匈皇室同大清皇室合作,开发大清及其属国的沿海、沿河蔬菜种植业。包括朝鲜咸菜工厂,大清的泡菜工厂,资金由奥匈皇室出,管理由大清皇室派人出面经营,销路方面可根据市场定,但20%以上合格品得销往奥匈帝国。

    九、医药、粮食产品{包括养殖业}的互通和合作,一方有难,另一方要尽可能的支援,价格按照国际市场定价,给个折扣。

    正事探讨完,大公也告诉张祥,帝国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大事,把张祥简直惊呆了,即使送大公回房休息后,都没完全返回神来。

    对于当英国王室的小弟,张祥真没什么心里负担。不论是合作做生意,还是在国际上给予大力支持。

    但澳大利亚和英国非洲殖民地的矿藏开发权就这么到手了,简直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啊。

    何况还有将两国利益,深深的绑在一起的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这样奥匈帝国方面的未来活动空间就大了啊,也不再怕少数英国政客、资本家的蓄意针对了。

    比如说,这个年代的沙特ā lā bó和奥斯曼帝国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两边打的天昏地暗,中间的油水简直让人悸动啊,何况沿海地带的巨量油田躺在那呢。

    奥匈帝国暂时拿奥斯曼帝国没想法,但英国zhèng fǔ就早想收拾他了啊,合作一番不是不可以的啊。

    大油田有了,那奥匈帝国的汽车产业不是可以加快进度了吗,反正实用型四冲程奥托内燃机早就有了{1876年},汽车、摩托车工业已经具备起步的基础条件了。

    另外,奥匈帝国在非洲与比利时、法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但奥匈帝国在英国、德国支持下已经获得了巨大优势,正在逐步清理比利时人、法国人的势力。

    法国想对奥匈帝国进行xiàn zhì和报复,但有英国、德国在背后支持,奥匈帝国怎可能让步,对海岸线附近的争夺,获益良多。

    法国zhèng fǔ最近跟奥斯曼帝国走的很近,给了奥斯曼帝国大量的低息贷款,大部分用于从法国购置武器,使得俄国高层极度不高兴。

    也让奥匈帝国内部有了紧张的气氛,尤其是匈牙利王国,匈牙利议会难得的同意添置部分新装备了。

    张祥才不相信,刚打完仗没多久的奥斯曼帝国有那个胆子来挑衅呢,如果是真的,反而好了,正好狠狠收拾一番,把利比亚、yī lā kè弄到手。

    无烟huǒ yào的研制也有眉目了,毕竟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在1845年就研制出来了,只是生成的huǒ yào很不稳定。

    现在奥匈帝国只要解决稳定性就可以了,张祥上次把从中国搜集的一些huǒ yào资料交给父亲时,里面个别位置动了点小手脚,除非那些家伙没有认真对待,否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无烟huǒ yào出来,那原来的qiāng xiè子弹等,身价将直降三个等级啊。新式的qiāng xiè和子弹都将从新开始设计、研发。

    这个张祥喜欢啊,后世大名鼎鼎的三种最好用bù qiāng,他都了解的透透的啊。比如英国的李-恩菲尔德bù qiāng、俄国的莫辛-纳甘bù qiāng、德国的毛瑟bù qiāng。

    子弹方面也肯定选上述三国的口径了,7.7毫米、7.62毫米、7.92毫米。

    三家可谓是各有擅长,但经济方面肯定是毛子的7.62毫米子弹全面占优了,也是张祥计划的首选。

    同样,炮弹的dàn yào设计等也得全部更新、完善才好,幸好奥匈帝国有着斯柯达军工在,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