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奥匈帝国再起 > 正文 第22章 军人互助基金
    是什么赚钱计划呢,其实是百事可乐、芬达等饮料,陆续试验成功了,经过医学方面实践检测,确实没什么副作用,口感还的确不错,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现在可以将其逐步向产品方面转化了,难度很低且便于大生产,只是需要做好配方的保密工作。至于市场的初步推广,有着格拉茨足球联赛等的帮助不成问题。

    尼古拉·特斯拉的个人才华,近年来开始完全显化。在张祥不在的情况下,利用张祥留下的不菲资源,很是研究出了一些专利发明。

    在学校混的风生水起,成为学校的新进大名人之一。作为本校大力培养的优秀年轻人才,毕业后留校任教、继续深造基本已成定局。

    张祥父子为了笼络他,不但为他提供了最好的研究环境。还开出丰厚的日常主持研发年薪,送了他豪华的大住宅,超规格的家政安保人员,将其家人也接到格拉茨与其团聚,今后在格拉茨学习、生活。

    同时决定,将生产百事可乐等饮料的主生产场地之一,放到其家乡小镇,为当地的人民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正好那有大量、优质的山泉水。

    当然,作为研发领头人的尼古拉·特斯拉团队、格拉茨理工大学都在这些企业中拥有不菲的技术股份{各10%},剩余的80%则被张祥父子和一个新成立的退伍军人互助基金高价获得。

    除了张祥外,其他人显然对这些股份的价值没什么概念。不知道这个饮品行当将来会有多么的赚钱,即使仅获得10%股份的格拉茨理工大学高层,今后估计都会晚上睡觉必被笑醒啊。

    不对,他们经过这些年的磨砺,心里承受能力强着呢,毕竟学校的研发成果太多了,这几年赚的麻木了。

    至于获得51%股份的,奥匈帝国退伍军人互助基金会,那毫无疑问是张祥鼓动下成立起来的。

    全名叫奥匈帝国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现在下面有六个分公司。

    分别是皇家矿业集团{奥地利、匈牙利}有限公司、皇家海外土地发展{奥地利、匈牙利}有限公司、皇家百事可乐{奥地利、匈牙利}有限公司。

    为什么这么划分呢,还得主要归功于奥匈帝国那操蛋的二元经济体系,当然也有顺便防止垄断,促进彼此竞争的作用,如饮料公司在匈牙利的同类产品就叫可口可乐公司。

    这些公司,将一律采用正规的公司化运作模式,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等高层企业管理人员,奖优惩后。

    这些公司的普通员工,只招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你家要是没人参过军就不用考虑了。当然,特殊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还是择优录用的,要不亏损了的话不就玩不下去了吗?

    张祥跟基金会的负责人们聊天时,多次提出过大力发展境外资源开拓。不管是何种矿藏,只要赚钱,企业就应主动出击、大力参与,帝国和帝国的军人将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如非洲、美洲、澳洲黄金、白银、钻石矿的探矿开采,油田的发掘和开采、冶炼。另外境外土地的购置也可分为矿藏土地、养殖土地和耕种土地等,争取做到资本、资产的大幅溢价。

    后世说英国、美国富裕,能不富裕吗?看看英国、美国在世界各地有多少大型、巨型矿业公司活跃着。

    有多少的矿藏开发是英国、美国人在或明或暗的主导就知道了,这个现成的成功例子张祥当然得拿来复制了。

    至于国内的大发展,因现在的奥匈帝国刚经受过一轮外国资金的收割,本土市场相对乏力,张祥不担心国内的大资本家们在奥匈帝国真正做大做强。

    等几年后,该移民移的差不多了,皇室和退伍军人基金会的资金大规模反哺国内时,顺利掌控国内的民生经济工程还是很有把握的。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奥匈帝国国内没有大量、强力的工业竞争者,工业基础也比较差。

    再加上自己经营的是皇字号,皇家、zhèng fǔ方面的麻烦几乎没有,企业的发展潜力当然比其他资本家大多了。

    而且奥匈帝国没矿藏吗?当然有了,匈牙利大平原里的铝土矿藏世界第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也是矿藏丰富;维也纳山里的钨矿是世界第三大钨矿,那个铁矿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

    只是这些个嘴边的肥肉得留着,关键时候再启用。其他地区的金、银、铜、铁矿等也得适度开采,细水长流,这个时候就开始搏命开采那就太早了。

    话说张祥等人这次寻宝的总收入,经最后统计,溢价后达到恐怖的2000多万英镑{根本没考虑给zhèng fǔ交税的事}。

    其中10%为侍卫们的各种津贴、奖励,10%为张祥和皇室的,80%为奥匈帝国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的。如果单纯按金银来折算,根本不会有什么溢价,结果为啥溢价了呢?

    因为大公在张祥的劝说下,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收购了两个老牌的古玩店,将宝物里,成色说的过去的金、银币都想法按古钱币等溢价卖出,那价格能一样吗?

    结果大公赚了不少,侍卫们也赚了不少。当皇帝大伯得知最后的金额时,把本怒火已消的皇帝陛下,又惹的暴跳如雷,大骂张祥是个败家子,并毫不犹豫的将张祥那份黑掉了,气的张祥干瞪眼没辙。

    张祥暗自庆幸啊,提前留了个小金库,供自己日常花销。而且皇帝大伯虽不满,但没动其他的部分,让人员奖励和基金会的成立一帆风顺。

    毕竟这个基金会,明面上是以皇帝陛下的名义弄的。所有的投资、花销,也是皇室代表说了算,也就是还是皇帝陛下说了算。

    不过是左手换右手那回事,弄的好了,最大的功劳还是皇帝陛下的吗?弄的不好,钱也没跑掉,锅也有人帮他抗,反正在军队层面的好名声是得到了。

    倒是皇储鲁道夫给了张祥大力支持,但也仅限口头声援。那货也是个标准的穷鬼,本也打算从中分杯羹呢,毕竟也算跟张祥合伙做生意了吗?好处有他一份的。

    结果没他啥事了,心情能好才怪。肚子里也憋了一肚子火,这可是本皇储第一笔大赚的生意啊,以后可以跟人吹嘘的啊。

    侍卫们拿到自己那份所谓的津贴、奖金,毫无疑问高兴坏了,尤其是一些家道落魄的。

    这个年代的英镑是何等值钱,平常人家一月的生活费也不到一英镑啊{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虽然他们拿到的是塔勒支票,但也让他们一下子纷纷跨入巨富者行列,今后没必要再为钱发愁了,最终成为坚定的皇室拥护者。

    至于空头公司,奥匈帝国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则大致按着张祥的思路规划,成立了一些下属分公司,由皇室派出大量忠实专业人员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审计。

    第一个大项目则是饮品和果汁。

    按张祥对这两个公司的规划,要形成自己的良好口碑和品牌,走大众化品牌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低成本、低售价全球竞争,宣传和内部管理上都要跟上,最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具体的比如赞助足球等体育竞赛,广而告之,既可谓叫炒作、又可称之为推广,从而打开国内外市场和销路。

    其大胆的思路,把一圈专业人士都快忽悠瘸了,但意思他们还是很快明白了,也准备先试着施行着看看。

    第二个大项目则是矿藏。

    包括石油,这个年代的油气田被发现的已经很多了,如巴库、墨西哥湾等,但规模都还没发展起来,地价不高。可操作空间很大,其间同样意味着未来巨大的利润。

    而且石油提取后,现在能使用的、值钱的主要还是煤油,至于汽油、柴油等那都是蒸发掉、倒掉的废品,所以产业的升级、延伸和细化同样有着光明的前景,如果不好好把握,实在是亏大了。

    现在这个年代,虽矿石等原材料的价格普遍很低,但架不住投入少、量大啊,同样是能带来丰厚利润的产业。

    而且张祥对基础材料和资源的未来发展,那是深有体会和期待的,其间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可挖。

    如过几年将会出现的哈维硬化装甲,就是将现在的镍钢装甲,经过渗碳和浸入冷水中处理后得到的。

    而哈维装甲钢的出现直接横扫舰用装甲界!高达50%甚至100%的利润率让所有的军火商人趋之若鹜!这么大一块蛋糕放在眼前,张祥自然也不会放弃。

    至于哈维硬化装甲钢升级版克虏伯硬化装甲钢,也难度不大啊。

    这种将经过一周渗碳热处理硬化后的镍钢装甲,再放到油中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了早期的克虏伯硬化装甲钢,据说比哈维硬化装甲钢要强10%左右。

    而到了这个时候,克虏伯硬化装甲钢才正式开始起步。

    克虏伯硬化装甲钢最后的集大成者是一种被称为“瓦斯胶合法”的硬化方式,用含碳素的胶质放在装甲表面,然后再加热硬化,最后喷水完成最后的硬化过程。

    至于升级到克虏伯硬化装甲钢的利润增幅,那更是让人急眼啊,诚然,装甲钢都需要经过滚轧、渗碳、淬火等多道工序来生产,但真不影响利润率的,而且仅专利费都可回收成本后挣的盆满螺满。

    以英国为例,一吨普通钢板的价格才6到8英镑,而经过硬化处理后的克虏伯硬化装甲钢价格一般在80到150英镑之间,如果克虏伯家族背后没德国皇室撑腰,早就被人阴死无数次了。

    而一艘战列舰造价普遍25%到30%都是装甲钢造价,如果论利润率的话连武器和动力都远远不如的,前无畏时期造了多少战舰?

    这些船的造价乘以0.25后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而且历史上1905年前,克虏伯似乎没有扩散专利技术,所以这里面的利润,你懂的………。

    加上张祥早有加快奥匈帝国的铁甲舰发展计划,不是说增加多少数量和吨位,而是改变战舰设计理念,让其更适合实战与实用,在未来的海战中,奥匈帝国不会输的太惨。

    当然以奥匈帝国的体量,自用的远低于外销的,但外销挣别国的钱显然更符合张祥的理念啊。

    反正自己不搞,那两个国家的能人也会搞,何不自己也参一脚,把原来应两家挣的钱变成三家挣呢?

    至于说前期需投资的那些钱,原来或许还是个事,现在对他来讲根本没丝毫压力了啊。

    第三个大项目则是土地。

    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可是极度廉价的,而且现今这个年代,大量的金、银、铜矿还没被大家发现。

    当然得大力购买了,买下来后再找机会挑挑拣拣的偷偷摸摸开采,边发财、边继续买地。

    而且澳大利亚、兰德金矿等地区的土地也是非常便宜的啊,先把地盘占下来是不会错的,英国海盗一般也不会对白rén dà肆抢劫、tú shā,所以只要开采时小心点,就没太大问题。

    其他的地方、地区就碰运气了,廉价的肥沃土地就买,没矿也能搞搞种植、养殖。反正怎么都亏不了的,而且那些少数族裔也得安置出去啊,皇室不能说话不算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