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津门风云 >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斗法
    中街分局的华捕过百,有资格招待宁立言的,也就是几个华人探长外加充当杂役的探目。英国人没有参与,但是也没有阻挠。这帮人在天津年头多了,终于明白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国家,强行干涉别人的人情往来,必然要落个万人恨的结果。

    宁立言冷眼旁观,发现钱大盛虽然降职,但依旧是这帮人的头领。特务处有权没人,具体工作都得靠巡捕房。若是这帮人不听号令,自己这个督察长,也是有名无实。

    钱大盛款待宁立言的地方在小白楼的三角地,距离夏太太餐厅也没多远。这里既是俄国人的聚集地,也是个个繁华的商业区,吃喝玩乐都能找到地方。

    觥筹交错之间,钱大盛拍着胸口表示,今后一定听宁三少指挥,怎们吩咐怎么做,决不让三少为难。英租界的秩序包在自己身上,两个月之内,必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他探长附和着,许下不着边际的承诺。若是不曾在社会上闯荡过的,看这帮人的态度,很可能就把他们当了知己。但是宁立言心头雪亮,这帮人的话,连半个字都不能信。只看他们的态度就知道,是要用醇酒美人把自己架空,不让自己抓到实权。

    虽然自己花了大钱进警务处,但是这笔钱换的是个资格,不是个保证。英国人不养废人,若是在岗位上做不出成绩,这个差事很快就会丢掉。

    至于治安。这帮混蛋肯定会把治安蓄意破坏,给英国人施加压力。直到钱大盛复职,才有可能让治安回归平稳。这是江湖上常用的手法,不算高明。宁立言承认,这种办法简单有效,但是过程里受损害最大的,就是对风险没有抵抗能力的老百姓。

    租界里的罪犯也不敢随便去伤害洋人,只有日本兵才有才有让英国女人脱光衣服接受检查的胆量。本地的歹徒只会去袭击穷人,再不然就是那些关外跑进来的富商。

    随着大批流民的涌入,租界的治安本就处于危险状态,若是放任这帮人胡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受害。绝不能让他们如意!

    宁立言心里琢磨着,表面上则装作懵懂无知,对这帮人推心置腹。以钱大盛的能量,肯定对自己的情况了解过一些,但是以他的资源掌握的注定不全面。

    自己虽然是警察出身,却没受过业务训练,也不曾办过什么案子。破获绑架案,在外界的说法,主要是靠着帮会加上现大洋,还要加上一个乔雪。并不知道具体过程如何。

    所以这帮人拿自己当成个出身富豪之家,喜欢靠钱财解决问题的青帮龙头对待,自己也便顺着这个思路向下演。

    这帮探长、探目多一半都入过青帮。只不过这种身份是他们与江湖人打交道便利条件,并不像华界的混混那么守规矩。宁立言也不能摆出大辈身份压人。只是有了这个关系,大家显得更熟络。

    推杯换盏,酒酣耳热,宁立言借着闲扯的当口,尽力打探着租界的情况。陈友发、乔雪、这帮探长。大家的消息都灵通,但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同。把几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便可描绘出眼下租界治安的一个大概情况。

    只不过有钱大盛在,宁立言问的不敢太多,免得被他看破根基。钱大盛也在旁旁敲侧击地试探着,摸着宁立言的成色。问了宁立言在华界的差事之后,他差不多倒是确定了自己的分析没错,这位狗少根本对警务一窍不通。

    他眼下在江湖呼风唤雨,很有些能量,不好明着得罪。可是管警政抓治安,跟混江湖不是一回事。只要别让他和租界的帮会搭线,这件事就好办。出身富贵人家的少爷入了江湖,自然离不开酒色财气。

    钱大盛知道,宁家反对鸦片,便不提烟土,只讲女人。一帮探长在旁边起哄附和,宁立言表现得也符合这帮人的预期,虽然表面装着稳重,眼神里的跃跃欲试,已经出卖了他的想法。

    “三少,蓝扇子那边我都给安排好了。那个白俄听说还有皇家血统,今年才十七,正经刚下海的。我跟那边说好了,必须给三少留着。要是敢先许了别人,我就让他买卖关门!俄国人……俄国人算嘛?他们不是头些年的时候了,现在这帮白俄跟咱眼前就是孙子,就算是他们的公主,咱也照样……”

    果然。

    宁立言听到皇室血统的白俄少女,明显有些坐不住,钱大盛心里暗自佩服陈友发有远见。若是那个白俄妖精能把他迷住,自己既能复职又不会得罪宁立言,算得上一举两得。

    这种在帮会混得风生水起家里又是富翁且和英国人有来往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得罪,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拿软刀子把他扎死,最合适不过。

    “行了,吃的差不多了,赶紧动弹着。别跟几辈子没见过吃食的花子一样。”探长们一开始便坐下与宁立言交谈吃喝,探目在这种场合就是碎催,跑里跑外,不是去买烟,就是去催菜。现在刚刚坐下吃喝,就被钱大盛打断了。

    这几个探目一句话不敢说,都各自放下筷子起身,如同三孙子似的出门开道。钱大盛则陪着笑脸,请宁立言先走。宁立言看看那些探目道:“这不大好吧?几个弟兄还都没吃呢。”

    “没事。饿不着他们。一会到了蓝扇子,从起士林给他们要几个大列巴就都有了。时间宝贵,不能耽误三少高乐。那白俄的小公主,还等着您呢。”

    钱大盛脸上露出个暧昧的笑容,拉着宁立言来到外头。这么多人汽车拉不开,十几辆人力车已经一字排开等在饭店门外。

    钱大盛搀扶着宁立言来到第一辆洋车之前,可是还不等上车,远处就有人向这边跑过来,边跑边道:“几位长官,出事了!您赶紧着过来看看!”

    “混蛋!”钱大盛骂了一声,伸手就要掏枪,却被宁立言一把按住他的手。“钱探长这是干什么?不知道来人身份,怎么能掏枪?”

    “黑灯瞎火往这跑,就怕是歹人!租界最近不太平,若是个抢劫犯,那就不好办了。”

    “我看着不像,你听他声音,还是个童子音,多半是个孩子!别乱动!”

    钱大盛两次想要掏枪,却被宁立言牢牢攥住手腕。宁立言的手臂虽然不粗壮,可是手上力气大得吓人,钱大盛死活挣脱不了,枪也掏不出来。他不掏枪,身后的探长探目就没人敢动。

    这时,那人已经跑到洋车之前,借着路灯光芒看去,果然是个半大孩子,光着膀子,短裤的裤腿长短不齐,上面还有补丁。孩子身上黝黑,看不清五官,只有张嘴时,露出一口勉强算是整齐的黄牙。

    “长官……不好了,出事了!”男孩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话也有点结巴。

    钱大盛皱眉道:“干嘛!你娘跟人跑了,还是你爸让人弄死了。有嘛大不了的事,非得找我们!”

    宁立言道:“你有话慢慢说,别着急。”

    “谢谢长官。”孩子朝宁立言道:“海泉池那出人命了。我是海泉池烧锅炉的,掌柜的知道几位长官都在这吃饭,让我过来报案。”

    这帮巡捕房的探长一来,就把原本在这吃饭的中国人尽数轰出去,周边的商人自然都知道他们的下落。海泉池掌柜知道消息,一点也不奇怪。宁立言从一开始就没怀疑对方是刺客,原因就在于此。

    “海泉池?”钱大盛撇了撇嘴,“一帮码头上臭苦力泡澡的地方,死个人也叫事?你们掌柜的是诚心给我们找不自在是么?我告诉你,我叫钱大盛,你回去跟你们掌柜的说一声。他钱二爷今个心情好,不跟他一般见识,就当你没来过。今后他要再敢麻烦我,我封了他那破池子!苦力就不是英租界在籍人口,死活跟我有嘛关系?死了买领席一卷,扔乱葬岗子喂狗。找我干嘛?让我出棺材钱啊?”

    几个探长附和着钱大盛的话,对那报信的孩子一通臭骂,这孩子本已经被死人的事吓得不清,此时又挨了兜头一棒,就越发有些不知所措。低着头一动不动,像是做了什么错事。

    宁立言的目光从一干探长身上扫过去,看到的反应都差不多。冷漠、轻蔑外加上不耐烦。这种情绪既是为了附和钱大盛,怕也是他们平日的一贯行为。

    海泉池距离这里不远,是低等澡堂,主要接待那些码头工人。池子的水三天未必换一次,腌臜的很,体面人肯定不去。这种地方没什么油水,死的人也没有身份,对于他们来说,管这种闲事也得不到好处,只怕是不愿意出头。

    他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掠过,忽然发现,在队伍末排,一个年轻的探目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又不敢开口,只好看着自己。两人的目光碰撞到一处,那个探目又连忙把眼神移开。

    宁立言一摆手:“钱探长,这话就不对了。死的人虽然不是英租界的公民,可是事发地点就在租界,咱们吃这碗饭,不闻不问,说不过去吧?如果闹到英国人那,怕也不好交待。”

    钱大盛一笑,“三少,您老初来乍到想立功,我明白。可是这海泉池洗澡的,都是臭苦力,死几个不叫事,报纸根本不报,老百姓也不会知道。您破了这个案子,也没用。何必管闲事。”

    “闲事?我觉得这不是闲事。”宁立言的脸沉了下来。“你嘴里的苦力,是我的弟兄。我承包码头,都靠他们卖力气。我宁某人不能看着自己的弟兄死不闻不问!就算我不是督察长,这事我也得管!”

    “不是……那蓝扇子不还有个……”

    “让那小毛子候着。我今天不去明天去,明天不去后天去,我不去就不许她接别的客,不听我的,我砸了她的王八窝!今个,先办正事再说。你们累了先回去,你、你、还有你!”宁立言指向队伍后面几个探目,把那个与自己对视的人也点在里面,“跟我走,去海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