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机缘聊天群 > 正文 第179章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木鱼声停了。

    空山破庙之中,老和尚抬起头,看着周易。

    周易低着头,看着老和尚。

    片刻后,点头,“从前。”

    “那后来呢?”老和尚追问。

    “后来啊”

    周易的目光中露出一抹追忆,面上稳如老狗,心中却慌得一批。

    鬼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啊!

    群里也没说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啊!

    低下头,看一眼老和尚,周易肯定的说道,“你已经死了。”

    老和尚愣住,继而恍然。

    点头,“是了,我已经死了。”

    又喃喃,“死了很久很久了。”

    又自追问,“那我为什么还会在这里?”

    周易想告诉他因为爱情。

    想了想,没多嘴。

    实际上,也不用他多嘴,他也没想要他的答案。

    自问一句,老僧又自答。

    “我本来就在这里。”

    “我从来就在这里。”

    说着,老僧伸手一引,一张蒲团落到周易身旁。

    “坐。”

    周易也没客气,直接坐下。

    老和尚脸上露出满意之色,“施主,想不想听一个故事?”

    周易看了他一眼,摇头,“不想。”

    似乎没想过会被拒绝,或者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拒绝,老僧微微愣了一下,转而问,“为什么?”

    周易指了指天、指了指地,指了指老和尚。

    “施主是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周易撇嘴,“我是说山都没了,庙都塌了,你还讲什么故事。”

    老和尚“”

    无言的看着周易,看了半天,老和尚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趣!有趣!你不怕我?”

    “怕的,”周易看着他,认真的答道。

    “那你还这么和我说话?”

    周易点了点头。

    “你点头?”

    周易又点了点头。

    “你又点头?”

    周易烦了,抬起头看他一眼,点了点头,想了想又加了个声音,“嗯。”

    老和尚似乎稍稍满意了一些,问,“为什么?”

    周易反问,“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你怕我还敢这么和我说话?”

    周易犹豫了下,想了想,看了看庙、看了看山、看了看和尚。

    “你是想说山都没了,庙都塌了,我也死了?”

    周易摇头。

    “那是?”老和尚又弄不明白了。

    “我什么都没想说,”周易认真的看着老和尚,“我只是想确定你还是不是你。”

    闻言,老和尚又是一愣,愣的比先前每一次都更久。

    继而又是哈哈大笑。

    “好!真好!不想数劫过后,世间还有人记得我是我。”

    周易面色平静,目光平静,稳如老狗的看着他,其实心里想的是我真不知道你是不是你。

    或者你就算是你,我也不知道你是谁。

    “阿弥陀佛。”老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

    周易看着他,老和尚也看着周易,就不说话。

    周易等了片刻,他也没说话,就有些不明白这老和尚又要干什么。

    正准备开口问的时候,老和尚再次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

    周易又看着他,不知道他是抽什么疯,跑着跟哦,不对,自己跑着就听他来念佛号来了?

    不过

    念的是佛号的话,应该就还没有危险,他应该就还是他。

    群里的攻略说,这里有座不存在的山、这不存在的山上有做不存在的庙、这不存在的庙里有个不存在的老和尚。

    老和尚不存在了之后,世上多了一位旷世大魔。

    那老和尚还存在的时候,魔就不会出现,就证明着没有什么危险。

    当然,也不一定就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的危险,否则乌之邰和古大力也就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了。

    按照大佬们给提供的攻略所说那座不存在的山上的不存在的庙里住着的不存在的老和尚会给每一个踏入这座山、走进这座庙的人讲故事。

    当故事讲到第九遍的时候,你可以向他提一个问题,只要问题不超过山海秘境的范围就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当故事讲到九十九遍的时候,你可以向老和尚提一个要求,只要这个要求不超出山海秘境的范围,老和尚就一定能帮你做到。

    当故事讲到第九百九十九遍的时候,你可以想办法跑。

    跑的办法有不少,比较保险的有俩,一个是之前姜凡用过的,一个是周易现在用的。

    其实都是在老和尚讲这第一千遍故事前把故事给他打断,让他没办法再讲下去。

    据说,老僧是在讲故事,也是在追忆过往。

    当故事讲到第一千遍的时候,他对过往的回忆就会翻转一遍,如默片电影播放到了最后。

    那时的老僧就会想起自己已经不存在了,会想起自己后来变成了一尊旷世大魔。

    那但凡踏入这座山、进入这座庙,走到他面前的人,都会被魔所吞噬。

    但你又不能在那之前把他的故事给打断。

    因为在那之前,老僧还在对过去的美好不断的回忆,你打断了这些美好,同样会让他忆起那被美好所压制的苦痛,唤醒他魔的回忆。

    所以,时间点要卡好,卡好了时间点就可以把好处拿光,又不用设险。

    所以说啊,拿着攻略刷副本的感觉是真特娘的好!

    心里正这般想着,老僧突然冲周易笑了笑。

    “没明白啊?老僧只是想告诉你,我还是我,摩罗。”

    “嗯,”周易点头,心说我自然知道你还是你,要不然我早跑了。

    正想着,突然一愣。

    他刚刚说他叫什么?

    魔魔罗?

    看着周易脸上的表情,老僧微微皱了下眉头。

    “你不知道我是谁?”

    周易心里一慌,面上却越发淡定。

    “怎么可能,我自然是知道你的,魔罗嘛,六梵天主嘛。”

    原本想说第六天魔王的,但考虑到一般的大魔头都不喜欢被人称为大魔头,纠结了下周易还是用出了另一个称呼——六梵天主。

    果然,老和尚脸上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对!贫僧正是六梵天主——摩罗。

    施主果然是了解贫僧,世人都称贫僧第六天魔王、他化自在天魔王。

    那绝对是对贫僧的污蔑。

    什么魔王,魔王明明是魔罗,关我摩罗什么事,贫僧只是小小的六梵天主啊。”

    看着眼前说这话连脸都不红一下的老和尚,哪怕有些畏惧于这位的身份,周易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下。

    这是不是就是现实版的传说中的‘你要抓的是鲁迅,关我周树人什么事’?

    老和尚笑了片刻,看着周易,“难得遇到一个懂得贫僧的人,施主可愿听一听贫僧的故事?”

    同样的话题再一次被提出,但如今已经知道了这位的身份的周易却没敢再给出同样的答案。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老和尚就笑看了他一眼,小滑头你刚可不是这么说的。

    之前拒绝的这么干脆,可没见你有半点所愿的意思,怎么这会就换了个答案了?

    不过,也可能是憋得久了,老和尚也没去纠结这些。

    “故事啊,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周易正襟危坐,做出一副要听一个漫长的故事的准备。

    “那时候,贫僧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修士。”

    老和尚的脸上露出一抹追忆。

    “一日,贫僧正在修行悟道,突然发现在那唯一的一条大道上,距离贫僧不远处出现了一条岔道。

    那条岔道少有人走,虽然比之原本的通天大道要窄上不少,但同样走的人也少上不少。

    贫僧觉得走这条道因为走得人少,或许能够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就在那岔道前离开了通天大道,走向了那另一条岔道。

    贫僧沿着那条岔道,沿着前人的脚步向前走啊走,走啊走!

    一路上,前方少有行人,贫僧时不时的能遇到一个行人留下的痕迹,并将之超越。

    就这样,走了不知道多久,一些跟贫僧走同一条路的人就渐渐的聚在了一起。

    我们共同信仰这条路的开创者,我们尊其为佛,我们信封他,敬仰他,追随他。”

    说到这里,老和尚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直到有一日,贫僧在这条路上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前人所留下的痕迹。

    只是这痕迹很有意思。

    贫僧借此推测,走出这条路的人,似乎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贫僧讲这一推测告诉同道,同道们不信,还说贫僧亵渎了佛,对贫僧大打出手。

    贫僧实力不强,他们又人多势众,只能被动挨打不敢还手。

    他们打了贫僧,问贫僧服不服,贫僧自然是坚信自己的推测的,但贫僧不想再挨打,所以贫僧就告诉他们贫僧服了。

    他们就污蔑贫僧,说贫僧是想要动摇他们的向佛之心,想要扼杀前路上的竞争对手。

    贫僧打不过他们,也不敢与他们争辩。

    慢慢的,他们开始孤立贫僧,贫僧就一个人向前走。

    走啊走啊,走啊走啊。

    不知道走了多久,贫僧突然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沿着这些蛛丝马迹,贫僧确定了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贫僧想了想,没敢再跟同道说这件事,但贫僧发现这条路上的先行者不仅是两个,还是一男一女。

    贫僧就来了兴趣,一路上寻找着他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渐渐地,贫僧的心中生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条路上的先驱者,那位被尊称为万佛之佛的这条路的开创者,那个自称菩提的男人。

    并不是众佛口中所称赞的那般是披荆斩棘,在为后人开辟前路。

    他并没有众佛称赞的那么高尚、无私。

    甚至他都没有想过要让别人走上自己的这条路。

    为了查清真相,贫僧自斩大道,重修一次,重新走上了这条路。

    在这条岔路的开端,贫僧留意之下果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众佛口中的万佛之佛,那位堪称唯一的佛并不是这条路真正的开创者。

    实际上,在这条路的开端,走出这条路的并不是那位菩提,而是另有其人。

    只是后来这条路的道果被后来者的菩提给窃取了。

    贫僧一开始是这么猜测的,但随着往后走,随着发现了更多的痕迹。

    贫僧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佛,或者说那位自称菩提的先行者,他走这条路的目的并不是在为后人开辟前路,也不是在窃取另一个先驱者的道果。

    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因为在盲目的追随着那另一位先驱者的脚步。

    通过几次的变幻,几个重要节点留下的痕迹,贫僧推测出了一段自己觉得应该是真相的真相——

    那位唯一的佛,只是想要和那另一位先驱者在一起,只是想要能一直一直的看着她,所以才会随着她的脚步走向了这条路。

    后来,可能她累了,他就到了前面,为她披荆斩棘。

    所谓的佛修、所谓的佛果,不过是两个人,一对男女之间的风雨同行。

    这一真相让贫僧震惊,但贫僧并未觉得那位菩提就没有资格被称为佛。

    相反,贫僧从不认为无心所做的贡献就弱于有心的奉献。

    无论如何,这条路确实是那位菩提所开辟,贫僧也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佛。

    发现了这一真相,贫僧不敢向任何人诉说,只敢默默的藏在心底。

    后来,因为贫僧自斩重修了一次,早一批的同行者早已经走了很远很远,把贫僧远远的落在了身后。

    贫僧换了一批同行者,因为这批新的同行者不知道之前的事,也并不会孤立贫僧。

    贫僧和他们同行,甚至因为走过一次,还能偶尔引导一下同行者的前路。

    贫僧和他们其乐融融,走的并不孤独也不难过。

    直到

    后来有一天,贫僧的一位好友来找贫僧,说他有所顿悟,有把握成就佛之道果。

    贫僧很为他开心,就接受了他的邀请去了他的道场,见证他成就佛果。

    受邀的人有很多,贫僧和那些人一起等待着那位好友成就佛果。

    贫僧的那位好友出身很好,以前是一个国家的王子。

    那位好友向佛之心坚定,甚至为了表达自己的向佛之心,那位好友不惜花重金易栽了一株万佛之佛故居中的古树,并命名为菩提树。

    在贫僧和诸多同修的见证下,那位好友在菩提树下悟道。

    这一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贫僧的那位好友身上亮起佛光,成功凝结佛果。

    众人无不道谢,贫僧也不例外。

    有同道好奇,在祝贺之时问了一句那位好友悟通了怎样的佛果。

    贫僧的那位好友含笑指身后菩提树,做了一段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抹尘埃。

    贫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又想到了贫僧之前的发现,就觉得这佛偈有些好笑。

    下意识的就反驳了一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贫僧终还是没忍住,想暗示一下其实佛并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个样子。

    然后

    ‘噗~’

    听了贫僧的话,那位好友当场吐血,受到严重的反噬,佛果差点当场寂灭。

    贫僧慌了,还未来得及开口劝慰,就被一帮人围了起来。

    他们对贫僧拳打脚踢,说贫僧是见不得别人好,是故意阻人道途。

    贫僧打不过他们,也无力反驳。

    就这样,贫僧的那位好友好不容易修复了自己的佛果,佛果之上却也出现了裂痕。

    不出意外的,他和贫僧彻底决裂,贫僧的名声也在这一批同修中彻底的坏了。”

    说到这里,老和尚抬起头看了周易一眼,特别的委屈。

    周易“”

    听到了这里,周易也看了老和尚一眼。

    他想问你说的那个好友是不是叫释迦摩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