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正文 第1138章 目光短浅之辈
    景明十三年,秋。

    齐王刘御自西域归来。

    林书平奉命,亲自带人到城外迎接。

    鲁王刘衠随同。

    城外十里亭,兄弟二人见面,分外激动。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

    “三弟!”

    一身冷硬气质的刘御,在见到三弟刘衠的那一刻,瞬间笑了起来。

    仿若冰雪融化,春天提前到来。

    笑起来的刘御,气质为之一变,不是百战将军,而是温润贵公子。

    “三弟可否同哥哥一起公乘马车回京?”

    “当然愿意。”

    鲁王刘衠弃马匹,登上马车。

    兄弟二人在马车上把酒言欢。

    “可惜二哥和姐姐没能和大哥见上一面,他们都倍感遗憾。”刘衠感慨道。

    刘御说道“我也很遗憾。有机会我去海外看他们,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看一看他们的地盘。”

    “大哥如果真的要去海外,弟弟愿意一起前往。”

    刘御意外,“你不是怕水,不愿意出海吗?”

    “我们可以从西南出镜,走陆路前往二哥和姐姐的地盘。”

    “西南通往海外的官道修通了?”

    “已经通了!”

    历时数年,从西南通往海外港口的水泥路终于打通。

    如今,前往海外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

    水路就是坐海船出海,优点方便快捷,一次可以运载几十艘海船的货物和人口。

    缺点就是受气候干扰,无法控制行程。其中有几个月,没办法出海,因为风向不对。

    走陆路,路途遥远艰险,胜在不受气候干扰,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发。

    用马车将货物人口一拉,就可以出发。行程自己安排。

    为了打通从西南到海外的官道,花费了巨额的财力和物力,以及人力。

    “听闻自从这条通往海外的官道修通之后,那边热闹了很多。我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去那边走一走看一看。大哥也想去,我们就结伴而行。”

    鲁王刘衠兴致勃勃,恨不得明天就出门。

    四兄妹里面,就数他最宅。

    这么多年,还没离开过京城。

    刘御笑道“此事不急!我听人说,你看上了顾家的姑娘。”

    “是平南侯府的姑娘。”

    没有发生顾玖担心的事情。

    刘衠看中的不是顾珽的闺女,而是顾瑞同周氏的女儿。

    刘御笑了起来,“没想到你不声不响,已经解决了人生大事。”

    刘衠得意一笑,“比起大哥,我的婚事也算顺利。”

    ……

    刘御先回王府看望了妻儿,才进宫请安。

    离京几年,有许多话要说。

    有私事,更多的是公事方面。

    西域的战事,格局,安西王府种种情况……

    这一切都是皇帝和皇后急需知道的消息。

    “西域战事烧遍整个大陆,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被牵连进去。这场战事,三五年内结束不了。打上十年二十年,也不意外。”

    这是刘御的观点。

    “对方战力如何?”刘诏问道。

    “士兵悍不畏死,武器锋利无匹,骑术不在话下,优势很大。他们的冶炼技术不容小觑。这一次儿子带了两个西域工匠回来,或许能有帮助。”

    顾玖问道“比武器,我们的武器可有优势?”

    她自问寰宇钢铁技术领先世界,没道理自家的武器比不上异族的武器。

    刘御迟疑了一会,才说道“各有千秋!”

    顾玖蹙眉。

    “你可有将他们的武器带回来?”

    “儿子带了一车武器回来,同样是精钢炼制。”

    牛逼大了啊!

    寰宇钢铁,因为顾玖有穿越金手指,有理论依据,才能成功炼制出精钢,进而用精钢打造武器。

    西域异族,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竟然也能成功炼制出精钢打造的武器,果然有几把刷子。

    难怪能在西域挑起战火,一烧就烧几十年上百年。

    这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顾玖和刘诏对视了一眼,两人有了默契。

    “得加快武器更新速度。”

    是时候推出热武器。

    “就为了打西域?”刘诏问顾玖。

    顾玖说道“不光是为了打西域,还有海外那么多土地。真正的对手,海外行营还没碰上。等碰上了就知道更新武器是多么明智的一件事情。”

    刘诏看着寰宇地图,的确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大周军队未曾踏足。

    大周的商人,很多地方也没去过。

    刘御看着寰宇地图,眼睛一直发亮。这

    他伸出手,将地图上的土地圈起来,“大周的皇权威严,一定可以深入这些空白的地方。”

    “很不错,有朕当年的风范!”刘诏哈哈一笑,很是嘚瑟!

    顾玖也不拆穿他。

    她吩咐刘御,“你先回府休息。西域的事情,你做一份报告交上来。”

    刘御起身告辞。

    刘诏的手指,在地图上,从西北一直滑到西凉。

    “是不是该修一条官道通往西凉?西域战争少说要打一二十年,中间若是出现变数,说不定要打几十年。修一条路,可以缩短京城同西凉王城的距离,信息能够更快的传回京城。”

    顾玖点头认可,“我们想到一起了。是时候修一条从西北到西凉的水泥路。”

    “钱从哪里来?”

    几千上万里的路,翻山越岭,遇河搭桥,甚至要在悬岩峭壁上修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所花费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这条路上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其实很有限。

    让户部掏钱修路,户部尚书就敢在金銮殿上撞柱身亡。

    满朝堂的官员都会指着刘诏的鼻子臭骂昏君。

    顾玖咬咬牙,手指在地图上圈下大片土地,“据我所知,这一片可以种植棉花!正好能缓解国内棉花不足的情况,降低棉布价格。”

    “种棉花,首先得开荒。开荒需要大量人口,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顾玖面色一冷,“两套方案,一是从民间招募人手,给工钱,给土地。二是用战俘奴隶开荒。”

    刘诏直言不讳,“用战俘奴隶是个办法,就是容易滋生各种黑暗面。”

    “战俘奴隶,干满十年,可以给他们一个合法身份。”

    “确定要给合法身份?不如全都驱赶回家,大不了给一笔钱。”

    “驱赶回家,有可能会被再次抓捕,再次成为战俘奴隶的可能。开荒十年,给个身份,圈定范围,可是尝试一番。但是要控制人口数量,要分散居住,不可聚集住在一起,以免生乱。”

    “那就试一试吧。”

    十年时间,刘诏等得起!

    钱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募集资金!问常年跑西域的商队募集资金,好处就是免过路费二十年。”

    “即便这样,修路的费用还是不够,缺口甚大。”

    商队给钱,了不起几十万两。

    有可能只给几千两,几万两。

    这点钱,对于修建几千里的水泥路来说,杯水车薪,还不够买粮食。

    “找安西王,让他陶一部分钱。”顾玖想着办法,“安西王府至少要拿出五百万两。”

    “裴蒙恐怕不会答应!”刘诏了解裴蒙,那是个铁公鸡。

    只见他从别人手里薅羊毛,就没见他大方一回。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过去钱粮不足,西北军经常闹饥荒。

    弄得裴蒙每次面对涉及钱粮的问题,总是紧张兮兮。

    顾玖霸气回应,“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修路这事,轮不到他说不。否则,本宫就切断大周通往西凉的商路。”

    “这招够狠!裴蒙一定会就范!”刘诏一脸乐呵呵,很乐意看到裴蒙吃瘪。

    切断商路,大周损失的那点钱,对于皇后顾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但是对于安西王裴蒙来说,损失的钱财是王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商路一旦被截断,安西王府立马得瘫痪!

    裴蒙的王位,休想坐稳当。

    没了关税收入,安西王拿什么养军队。

    没有大周商队源源不断将货物运送到西凉,西北军吃什么喝什么?

    解油腻的茶叶,只有大周才有。

    对于上半辈子都生活在大周的西北军,没了茶叶,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偶尔吃上一碗大米饭,也是一种慰藉。

    是稳定人心的重要手段。

    商路一断,无论是茶叶,大米,家乡的各种小吃,全都断货。

    时日一长,军队非得生乱不可。

    这就是顾玖的杀手锏。将商路牢牢掌握在手里,等于是掐住了安西王府的命脉。

    修路所需资金缺口,只能靠少府和四海。

    户部是指望不上的。

    户部的人,天生守财奴。

    叫他们掏钱修路,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万万不能答应。

    夫妻二人确定了大方向,定下具体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安排人员去执行。

    这事没拿到朝堂上讨论,直接通知兵部和工部配合。

    西北路段先动工。

    西凉路段,安西王什么时候把钱拿出来,什么时候动工。

    朝臣得知此事,一片哗然。

    “在荒漠修路,那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分明是浪费钱粮。”

    “有修路的钱,为何不拿出来这建学堂?”

    “陛下和皇后娘娘疯了吧!天高地远,一路荒凉又乱,干什么要特意修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凉?毫无意义!”

    “同西凉的通商,每年规模有限。就为了区区一点关税,特意修路,纯粹就是浪费。”

    即便修路不花户部一文钱,朝臣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责任劝解帝后朝正确道路走的责任感,纷纷上本阻止此事。

    即便花的是少府的钱,也很令人心疼,好吗?

    陛下不可任性啊!

    那么多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修路?

    辛辛苦苦修路,大周百姓又用不上,浪费啊!

    陛下要是嫌钱多,花不出去,不如把钱给微臣。微臣很穷,从不嫌钱多。

    微臣同样很穷!

    朝臣人人叫穷,分明是在讥讽调侃皇帝刘诏。

    刘诏坐在金銮殿上,直接翻了个白眼。

    “朕也很穷!”

    “陛下喊穷,却有钱修一条没人走的路,实在是荒谬!”

    “朕花自己的钱,有何问题?”

    “名义上,陛下花的是自己的钱,实际上花的都是民脂民膏。盐铁税收,进了少府口袋。十税一的税收,同样进了少府口袋。少府钱庄的收入,同样进了少府口袋……这些钱,陛下能说是自己的钱吗?”

    “进了少府的口袋,就是朕的钱。这是在太祖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如今你们是想打破这个规矩吗?你们总说要守着祖制,现在朕要求守着祖制,你们怎么又不答应?说对的是你们,说不对的也是你们!敢情对不对,全凭你们一张嘴。”

    “陛下此言差矣!若是在国内修一条路,少府出钱,绝对没有人反对。但是陛下现在要修的路,是从西北通往西凉,此去几千上万里路,所费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这一路上土地贫瘠,荒无人烟,这样路修来有何益处?”

    “说修路没有益处的人,在朕看来,皆是目光短浅之辈。为什么要修这条路,修这条路有何益处,这个问题不该由朕替你们解答。你们身为臣子,理应自己去寻找答案。若是事事都需要朕出面,朕要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