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华夏海权 > 正文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季风之后是海啸
    “将军,您好像对即将展开的攻势并不是很有信心啊。”在众人都退散之后,法肯豪森小心的关上房门后对克鲁格说道。

    “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意识到了这场战斗打下去意义有限。你知道吗?政府需要的是一个体面的结局。而这个结局不一定非要用鲜血去换取。华夏需要的只是保住他们在伊朗北方的自留地就可以了,他们一切行动的核心都是围绕这一点炸开的,包括这次剑指基尔库克。这场战争双方都留了太多的血了。用谈判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非要用血与火?这对我们未来的战争很不利,数年时间培养的高素质官兵就这样拼光了。我有一种预感,这场战争结束后,最多2年到3年的时间!大战将最终爆发!”克鲁格揉了揉有些发麻的太阳穴说道。

    德国不惧怕和任何大国开战,即使是和美英华夏一起打德国人也会露出一丝怯弱。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德国的军备生产显然没有跟上战争的脚步,无论是意大利战争还是伊朗战争,其消耗都超过出了德国最开始的预期。尤其是伊朗内战,德国人从来没想到过先后投入了10个师以上的精锐陆军和4000多架飞机后依然无法解决这个中东的弱国!更没想到华夏会不惜血本的为伊朗和德国死磕到底!即使日后双方要决一胜负,但是现在的德军在装备和准备方面显然都要弱于华夏,所以德国人宁可忍一下,等到各方面都达到巅峰之后再找回来场子!

    虽然德国从高层到一线军官已经萌生了退意,但是并不代表南北两个集团的德军在即将到来的攻势行动中会手软!相反,这一次在仔细研究了战场的经验教训,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德国陆军打出了自从1战结束后最高程度的诸兵种合成攻势!各兵种配合之完美,攻击计划之流畅让作为敌人的华夏也不得不竖大拇指!在这最后一击中,德国部队可谓是竭尽全力!

    克鲁格非常清楚双方的优劣势,华夏装甲部队的硬件指标是德国陆军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一次会议中,他曾经直言不讳的说过。只要华夏能在德军的突破点处集中起来一个营的29型坦克歼击车,那么德国装甲部队将在齐腰深的血水中突破对方的防线!自从这款战车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它就是德国装甲部队最大的噩梦!低矮的车体、厚实的装甲、洗礼的火炮。毫无美感可言的外形设计加在一起构成了这款在德军内部被称为犀牛的致命武器!德国人的装甲矛头对于对方的铁壁防御没有太大作用,就连德军自己都承认。单纯依靠装甲力量很难突破对方的防御。

    德国人虽然有数量优势,但是那是体现在步兵和各种火炮方面的,如果说装甲单位的数量的话,2个机械化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所拥有的重型装甲单位其实并不比对面的3个华夏师多太多!而第二道障碍就是华夏的火箭炮和各种榴弹炮,根据可靠消息。华夏在这段时间的整编过程中从伊朗部队和俄国军团中收集了大量的支援火力。华夏认为伊朗和俄国军队已经被打残,再把重装备留给他们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他们将这些部队放到了后方执行后勤任务和作为预备队,而把原本应该补充给这些部队的重武器划到了自己的编制中,这就意味着,华夏拥有大量的射程在15KM左右的火炮,这对于德军的步兵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华夏计划用火力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而德国人的优势在于三点,第一是步兵数量比较充足,至少从纸面上看是这样,华夏北方正面只有3个师。而德国部队有6个师。虽然其中有两个是奥地利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师,不过本着只要能拔浓就是好膏药的原则,动用这些部队就可以把更多的精锐用于进攻。而且这些步兵就算素质差一些,但是各种装备配属还算到位,极大的提高了的德军一线火力密度。

    第二就是空军优势,虽然季风行动中原有的北线空军机群被打的头破血流,但是里希特霍芬很够意思,飞快的用南线航空群的飞机补充了北线的不足(南线布劳希契表示哥被坑惨了)。虽然无法恢复到开战前的状态,但是凑出400多架可用飞机,挤出250架的对地攻击和轰炸机还是可以的。这是德军和华夏交手一来第一次拥有较大空中优势。两个联队的轰炸机洗地的能力可是很强大的。一次攻击就是300多吨炸弹的火力输出啊,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叫输出了成吨的伤害!掩体再坚固能怎样,能挡住1500KG的穿甲弹吗?

    第三就是德国一直拥有的重炮优势,华夏和美英军队中射程最远的火炮就是被称为长脚汤姆的M1型155MM加农炮。而德国人装备的170MM加农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个优势依然被德军保留下来。总体而言。德军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虽然有些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不明显,比如说空军,凯赛林在电报中多次提到华夏空军只是因为后勤设施的被毁而暂时处于静默之中。随着时间的退役,他们的恢复速度会很快的,而且他们的战斗机超长的航程使他们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成为可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拼死一搏的。

    根据双方的优劣势,克鲁格大胆的对原有的编制体系进行改革,单纯依靠坦克无法突破对方的阵地,那么没关系,那就改成坦克、步兵和火炮一起突破,他把各个作战单位从原有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增加了一线炮兵和步兵数量。先保证在突破地点拥有足够的火力优势,把周围的步兵和炮兵单位消灭干净后再回过头来对付那些坦克歼击车。不求快,但是一定要稳,高射炮是必须的。

    而在突破之后,进攻部队不能急于向纵深发展,而是要等到两翼的步兵巩固了突破口之后,以4号坦克歼击车为主的防御部队挡住对方一波反击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突破,远程火炮要及时跟进,但是火力支援不能断。空军和远程火炮交替负责对战场的支援。华夏的防线又多纵深又大,德国人不奢望可以通过一次长距离的快速突击攻破对方防线,而是希望整个德军如同碾盘一般慢慢碾死对手就行了。唯一让克鲁格感到不爽的是,自己北线准备的热火朝天。南线的德军准备工作却十分缓慢,不仅仅是补充和动作缓慢,而且一种厌战的情绪也在军队中蔓延。细想一下也不能全怪基层军官和士兵,南线的3个师不少都是从战争开始之时就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全军上下迎接了一场场惨烈的交战。尤其是刚刚结束不久的那场大战。更是耗尽了南线部队的锐气。而空军持续一周的战斗又占用了大量的补给,这让南线陆军的准备更加迟缓。最终造成了这种情况。

    正当德国人磨刀霍霍的时候,华夏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秦岳原来保证的每天派遣战斗机的数量随着德国空军的持续打击而有所下降。到了现在,更是将每天可以动用的战斗机降低到了150架次!德国人对华夏纵深目标的攻击效果比较有限,但是对于前线的打击却是实打实的!在每天数百架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华夏的整个防御体系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而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北线德军6个师的兵力犹如一座大山一般压在彭毅的心头。

    依靠优质的装甲部队进行防御这次看来也行不通了,对方拥有大量的攻击机而且兵力有足够的优势,甚至于彭毅都怀疑德国人是否会同时选择两个方向作为突破口。依靠静态防御死磕的结果最终只能是被德国的陆空组合拳直接打死。德国人在静态攻坚的时候其实是有优势的。至少火炮比较充足。华夏的总体格局是北边3个师,南线1个师和1个旅。再留下一个师作为总预备队。原本俄国人应该还能凑出一个师,但是了为了补充各个师的战损,原本给俄国人的装备和补给被调给了其它师,而俄国人则直接负责后勤工作。

    如果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么华夏必须能在一次反击中重创对手,但是从目前来看,即使把预备师也调上去,4个师反击有空中优势还有炮兵优势的6个师似乎并不轻松。如果等双方打残了,南线的徐怀德再坚持不住的话。那就有彻底崩盘的危险,许怀德只有1个师加1个旅,而他面对的是3个德国师!无论怎么调动都会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主动一些,先打残一路然后再转过身来对付另一路。”此时彭毅想起来徐怀德离开之前提出的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北线的德军带着大量的步兵,这即使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虽然德国人又从盟友那里弄到了一些炮灰,但是多次被重创的奥匈军团有多少战斗力我想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靠谱的估测,德国人肯定也明白,但那时他们依然这样做了。目的何在?他们想通过一场消耗战慢慢压垮我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他们的攻势会十分凌厉,但是推进速度不会很快!在战斗开始时的一段时间留在后方的那个后备师几乎无所作为,既然这样的话,为何不能将其调到南线,给我3天时间!我就可以把仓促重组起来的南线德军重创!”

    不得不说徐怀德的计划非常有诱惑力,他的分析很对,德国人增加了两个步兵师的恰恰暴露了他们的虚弱和胆怯,他们放弃了过于激进的快速穿插的打法。而是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单纯从北线来看,这不能说是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德国陆军的攻击在华夏看来确实缺乏穿透力。与其撞个头破血流倒不如用水磨功夫一点点耗死对手。

    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的话,克鲁格这样做等于把南线德军放在了一个较为危险的境地。尤其是当南线德国空军部分大队调往北线后,南线的德军从陆空两个方面都空前虚弱,只不过是一个架子而已!如果再德国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集中两个师和一个旅的兵力主动打一波的话,那么有很大的可能彻底解决南面的危机,然后再集中兵力到北线。南线压力一去,北线也就不成问题了!

    虽然前景很美好,但是同时风险也很大,先不说如果徐怀德没能在规定时间内重创对手怎么办?一旦自己这最后一支机动力量打出去,那么北线呈梯次部署的三个师就要面对对手6个师的攻击!别到最后南线没能打破僵局,北线先被人爆菊了,那就彻底完蛋了。一旦华夏5个师和1个旅被打崩的话,恐怕整个伊朗北部都会变的不稳定起来,打到现在,华夏也很难仓促之间再集中一支如此强悍的力量派遣到伊朗了。这其中的风险让身居高位的彭毅也很难下决断,这一次和空中花园不同,最后即使田勇无法完成预定反击,从本土远道而来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可以炸垮对手,但是这次彭毅可没有多余的预备力量了!一点都没有了!

    结硬寨打呆仗和冒险一搏获胜的概率貌似差不多。不是彭毅畏首畏尾,不敢下决断,而是彭毅认为自己还缺乏足够的信息,比如说德国人抓壮丁般拼凑起来的两个师战斗力到底如何?德国人到底会如何使用这两个师的步兵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彭毅需要根据战场情况来判断自己另外一个计划的可行性。

    “第三道前哨防线和主阵地直接的距离大概是9千米左右。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可以给我们一个检验对方成色的机会,总预备队做好南下支援徐怀德的准备,剩下的一切就等着在随机应变吧!”最终在战役开始之前,彭毅也没有定下最后的计划。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德玛尼、短笛大魔王007、书友130529205827136、muhaiyu、我杀杀我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