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五月,满清与周朝正是开始交锋,费扬古和胡国柱两个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你来我往近一个月的时间,谁也没有讨到便宜。
程孝廉得知满清领军的依然是费扬古,立刻断定康熙根本没有放弃之前的计划,要不然早把图海调回来领兵了,费扬古三十岁出头,对于战争里理解还没有达到名将的水平,第一次掌控十万人,仗打得很拘谨。
也不是费扬古不想大开大合地打一场,只不过他做不到如臂使指,一旦场面铺开收不回来,这大军非得乱套了不可。
胡国柱只打了三天便看出了费扬古的水平,立刻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不断的挑拨费扬古,要的便是打一场大规模军团混战,不过费扬古保持着谨慎小心,宁可吃些亏,绝不把兵力全都压去。
既然得知康熙没有放弃那个计划,程孝廉也只能继续装病,不然事情的发展还是会按照之前那般模样,大明与周朝一定会在北京城前相遇。
但是有故人来寻,他又摸不清故人到底是谁,只能让杨有财先去问了姓名,听闻是俞方便知道确实是故人,只是摸不清现在他们究竟在做什么,还是继续装病为妙,只是让人好生招待俞方,莫要怠慢了。
他若是见一面俞方便只能将他关在府,两人多年未见,俞方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也不清楚,若是暗给满清或是周朝办差,大明得成了众矢之的。到时候万一夏国相一怒之下与满清联合,大明可全完了。
不过杨有财去的时候俞方已经收拾好包裹准备走了,临走之前递了一张条子:“也不知道这大明陛下究竟是不是我们当初的兄弟,若是他醒了,告诉他,有个云南的俞方前来找过他,若是想见我们,让人到泉州府的泉云商会知会我们一声便是。家还有些要紧事,不在这里多待了。”说罢拿起自己的东西便离开了这里。
杨有财当然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别人起疑,再说了既然他留下了名姓和住址,算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到时再让人去寻便是了。
程孝廉听闻他们几个兄弟都在泉州,愣了一下:“咱们的探子有没有在泉州的?”
“凤阁在泉州安排了人。”
“立刻去查查这个泉云商会是做什么的。”
到了下半晌杨有财才折返回来:“这个商会是做南洋生意的,如今海没了官府的管辖,生意十分好做,泉州单单是这种商会有七八家,每一个都身价不菲了。”
程孝廉笑了笑:“他们倒是会找商机,罢了,既然知道他们过得安稳,暂且不通知他们了,若是让人察觉到他们与大明有关联,怕是要被牵连的。”
“如此也好。”
“陈承安看到了满清和周朝对战的情报了么?”
“前两日已经给送了过去,这满清确实是力竭了,人多打人少都占不到丝毫便宜,该是大厦将倾了。”
“哼,他们可是藏了不少后手,单凭这后备军团加一个二流的武将,能打成这样已经是很厉害了,你以为满清还这点家底么?咱们往辽东的锦衣卫安插的怎么样了?”
杨有财摇了摇头:“不好办,那是他们的地方,咱们的人去了跟他们有很明显的差别,每个三年五载的适应,人家不会消除防范的。”
程孝廉点点头:“先把人埋下,这一段时间不用做什么,早晚会有用的一天。”
胡国柱这些日子也不怎么好受,旁人都以为他挡住了满清的大军,劳苦功高,殊不知眼前的满清兵卒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满清兵卒,这些人只能算得二流的军伍,况且这些日子费扬古一直没有跟随他的节奏在打仗,他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如今这种情况,满清肯定没有拿出全部的实力来,若是有一日突然派出了精锐的兵卒,怕是他要难以抵挡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那些大臣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古代便有这二桃杀三士的旧事,既然无法攻破他们两个的联盟,那激化他们的矛盾,让他们自己争斗便是了。
于是朝的大臣纷纷书,说胡国柱乃是大周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愿意保举他为大周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加太子少保。
这个位置当初戚继光做过,所以世人也叫戚继光戚少保,但是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不同,一来戚继光虽然手里有兵有将,但是忠心报国,所以不会出什么乱子。二来朝还有一个大老板张居正压着他,别说是作乱,仗打得不好了估计得立即滚蛋。
但是现在不同了,如今乃是乱世,手里有兵有将才能做事不慌,现在这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可朝的内阁大臣吃香,夏国相现在名义是辅政大臣,超过内阁大臣一头,若是让胡国柱抢了兵权,可是有些难受了。
但是这又是他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一旦他阻拦了胡国柱的升官之路,胡国柱心立刻会起了间隙,说到底人家凭真本事升官,一直压制着人家算是怎么一回事?
思前想后夏国相只能以大局为重,同意了这保举的奏折,旨意不出三日送到了胡国柱那里,胡国柱高兴的不得了,把手下的一众心腹全都聚集起来,打算趁着夜里喝两杯庆祝一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起身来:“大将军,有件事说了怕是你会生气,但是不说不合适,还请大将军赎罪。”
胡国柱一摆手:“恕你无罪,今日大喜的日子,算你骂我祖宗,我也认了!”
桌面立刻哄笑成一团,但凡是走凶猛路线的武将,基本都会和手下的弟兄打成一团,这样在你拼命的时候才会有人跟着拼命。
“属下建议,大将军拒绝此次封赏。”
听完这话酒桌一下子冷场了,胡国柱倒是沉得住气,夹了一筷子菜:“你说说你的理由。”
“大将军如今之所以稳如泰山,是因为与夏大人共进退,同生死,那些朝臣们找不到机会搬倒大将军,这才想出了这个阴损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