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大明血裔 > 正文 第830章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杨有财一脸疑惑:“你们两个在说什么,我怎么有些听不懂?咱们大军已经苦战四十余日,眼看着要攻破城池了,现在停下来不是功亏一篑了么?”

    陈承安笑了一声:“咱们攻破了太原府和开封府又能如何,到了北京城前,还得与周朝拼个你死我活,我猜康熙既然要退出关内,身边带的人一定不会很多,若是他把全部的兵力全都撤出关外,夏国相和胡国柱不是傻子,咱们也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他们想做什么么?”

    说着他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水:“况且许多人已经在北京扎下了根,家产都安置在了京城周围,这些人肯定不愿意离开北京的,最大的可能便是康熙要金蝉脱壳,自己离开北京留下这些人很容易让咱们以为他国力不支,到时候谁还有心思追查这丧家之犬?北京城在眼前,谁也别想停手。”

    “那跟咱们停止进攻有什么关系?”

    “但凡是这个时候被派出来的人,都是注定要留在关内的,不然你想一想为何图海突然不见了?这些人现在忙于交战,一旦他们得了空隙,京城的消息很快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到时候康熙想走得先过自己人这一关。京师这几日动静不小,若是一开始那些大臣还蒙在鼓里,等到现在差不多都想明白了,他们缺的是外援,咱们把外援送了,等着满清和周朝扯皮吧。”

    半个月之后,南京城之,夏国相猛地一瞪眼:“你说什么?”

    “根据铁鹞子传回来的消息,大明皇帝旧伤发作,已经卧床不起,现在大明的军伍全都停止了进攻,许多将领都赶回了成都府,要听大明皇帝安排后事呢。”

    夏国相哈哈大笑:“这消息来的准么?”

    “咱们埋伏在成都府附近的探子送回来的消息,这几日已经有两三支兵马赶回成都,看样子都是将军模样的打扮,估计是要托孤了。”

    “天助我也,那大明皇帝不过二十岁的年纪,算是有儿子,现在会不会说话还不知道呢,只要他一死,大明立刻会陷入内乱之,这便是咱们绝佳的机会啊。”

    旁边的幕僚苦着脸:“可是大人,若是大明皇帝装病怎么办?算是他真的病倒了,对咱们来说未必是好事,以前是他们帮着咱们打满清,现在剩咱们自己了。”

    夏国相在屋子里转了两圈:“不可能!根据咱们得到的消息,大明已经围着开封府打了四十多天了,估摸着山西的战事也差不多同时进行的,这个时候城的军械不足,人心浮动,但凡是用些力气,能破城了,放着好好的城池不占,突然装病让大军撤兵,怎么看也是一桩稳赔不赚的买卖。”

    幕僚倒是点点头:“大人说的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山西和河南几乎是唾手可得了,他这样撤军了,四十天人吃马嚼也不是个小数目,图的什么?看起来他应该是真的病了。”

    “山西和河南两支军伍已经成了疲军,算是铁打的军伍,连着打了四十天,这个时候估计也睁不开眼了,咱们要趁着这个机会,拿下山东,直逼京师,在满清缓过神来之前,灭掉满清,到时候一个四分五裂的大明,还不是我的囊之物?”

    “大人英明!”

    “不过让铁鹞子继续打探消息,不可松懈,若是大明皇帝真的兵行险招,装病让咱们两败俱伤,也不可不防。虽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也要留神查看。”

    “遵命。”

    北京城之,康熙一脸苦涩,后宫之的妃子,有孩子的带着孩子都前往盛京祭祖了,没孩子的基本都在宫,算是保密工作做得再好,消息也拦不住了,别的不说,往常给几位皇子课的老先生都数日没有出宫了,再加太医在宫禁足,那些人精的大臣都猜了个差不多了。

    宫一定是出了什么变故,一般封锁消息不过是为了隔离皇与大臣的交流,但是皇每日都朝,一定是没什么事,宫的太监虽然得了封口令,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太监,许多刻意与朝臣交好的太监在下朝的途,也含糊不清地说着,宫少了很多人。

    大臣们都不是傻子,宫的人不见了,除非是为了掩饰宫的丑事,但是宫出了丑事,一向是把知"qing ren"全都灭口,何至于扣着人不放?再加之前八旗旗主突然离京,这京的局势当即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和程孝廉一样,这些大臣也根本不敢想皇会放弃北京的事情,直到昨天,太皇太后要回盛京祭祖,这一下所有人的心都好像压住了一块石头,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再说三十年来也没有去盛京祭祖的惯例,那只有一个原因,陛下想撤回盛京了。

    三个御史立刻书:“国家危难,天子当守国门。若不可挽,君王当死社稷!何至弃城逃乎?”

    这三个御史当天便被满门抄斩,一个不剩,北京城的大臣算是更明白了,一般若不是戳到了皇的痛处,根本不会有满门抄斩这种事,既然被戳到了痛处,这事情一定在暗进行呢。

    世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事情早晚都会传出来,早些日子晚些日子罢了,让康熙苦涩的当然不是这些,而是他得到了大明皇帝病危的消息。

    若是这个消息早来一个月,何至于如此不值,如今盛京那边已经安稳,这个时候再把兵马调回来,非得出大乱子不可,虽然那些大臣嘴都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让人死总得给人家一个缘由吧,这件事做的不光彩,底气自然不足。

    当天这些大臣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河南大军突然易帅,本来是大将军图海为帅,现在图海不知所踪,领军的却是费扬古,于是十八名大臣联明在朝堂之质问陛下,可有北避难之意?

    俗话说法不责众,这些人一来是人多势众,胆子较足。二来便是公道在他们这边,总不能辛辛苦苦为朝廷办差,到最后被皇全都卖给叛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