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鹰扬拜占庭 > 正文 第51章 圣妹的蝎尾
    在高文还在构筑壁垒时,伊斯莱尔之所以没来攻击他,就如高文事前的预测那般:很大可能是圣妹在伊斯坎达和伽色尼城间发起了次大型攻势,所以不少蛮骑甚至可能有那位神秘而年轻的耶律大石统率,北上去和圣妹、格里高尔的军势纠缠了,导致伊斯莱尔在河对岸只能固守营垒不出——毕竟先前高文于马尔卡渡口一战杀死近两万信德士兵,屠灭以骁勇著称的撒米莱骑兵,迄今让伊斯莱尔胆寒不已——没有耶律大石的配合,他不敢单独冒然行动。

    而另外面,圣妹之所以出击这么有底气,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

    伊斯法罕送来了大批的骑兵,这里面有三千是纯正的塞尔柱骑兵,但还有四五千是在克尔曼隘口未能登船的蒙古骑兵,他们被告知要殿后,实则就是被抛弃的牺牲品,最后这群蒙古骑兵大多投降,并放弃了萨满信仰皈依了新月教信义,被塞尔柱称作“新信士队伍”。

    不管如何,当这一路骑兵经由赫拉特城加入圣妹的阵营后,卡贝阿米娅便信心十足地离开野营,在格里高尔和阿塔米两位将军的辅佐下,开始对伽色尼城前进。

    得到情报的伊斯莱尔当然非常焦急,他便要求耶律大石“带一万骑兵火速驰回,去救伽色尼城”。

    据说会议上的耶律大石极为不满,这位年轻的契丹英雄要骑兵迅速渡河,边前进边打击高文,意见和伊斯莱尔相左。

    无奈的伊斯莱尔便要求公平王亲自下敕令,指示耶律大石必须“遵照伽色尼汗君的请求”去做。

    于是耶律大石只能饮恨去救援伽色尼城。

    在这段扯皮期间,高文的壁垒顺利完工了。

    但高文不知道的是,那边圣妹的军团,在面向伽色尼城的一道河谷里,被几乎从天而降的耶律大石军击败——耶律大石先用两翼蛮骑牵制住圣妹队伍的首尾,而后亲自率“腹心皮室”骤集,自中路乘虚猛突圣妹的营队。

    卡贝阿米娅在战阵上哪是耶律大石的对手?不过好在她早就摸索练就了一套敌前撤退的本领:每战预先让的不相上下,甚至犹胜之,但惜乎兵员不多......”

    “那大公平王为什么不向帝国求助更多精锐奴隶(伊斯莱尔认为宋国劲锐等同于突厥的奴兵)来增援这里的战场呢?”

    听到伽色尼汗这句话,耶律大石脸色稍微错动下,但很快就答复说,“至冬天时分,就该有更多的皇宋牙军士兵抵达,汗君大可安心。”

    不过最后耶律大石还是拗不过对方,表示愿意出动三千鹘军骑兵,配合二千伽色尼骑兵,发起强渡战斗。

    而伊斯莱尔则带二万伽色尼主力出营砦,牵制“皇帝壁垒”里的敌人,声东击西。

    规定战斗的时分到来,许多士兵登上幕墙,看着在希尔斯皮斯河野战壁垒的对岸耀武扬威的伽色尼大军:十多头装饰华美的战象立在阵队中央嘶吼着,两侧狭长的方阵全是甲胄闪闪发亮的伊斯莱尔伊克塔骑兵队伍,再往后是数不清的信士步兵,更为恐怖的是立在战象附近的廓尔喀步兵,他们个子矮小,大多只有五个安娜尺那么高,但手里却举着让人胆寒的标志性弯刀,刀统统插在鞘中,因为一旦出鞘必须要见敌人的血。他们的勇猛善战和宁死不屈甚至感染了向来以凶悍而著称的突厥士兵,所以伊斯莱尔招揽了三千人进入他的军营,并准备在关键时刻投入这群小个子屠夫来尽情大开杀戒。

    竖起各色旗幡和金银标识的象轿当中,伊斯莱尔端坐其上,望着河岸对面罗马皇帝巨大的壁垒,在那里的幕墙和塔楼里,似乎不断有一块块的反光物体,似乎是玻璃造就的,也许是士兵武器折射。

    “继续挑衅敌人。”如潮的诟骂声里,伊斯莱尔抬高手,示意所有人不要停,继续狠狠地骂下去。

    终于,对面壁垒里奇怪的光亮消失了,整个壁垒变得死般的寂静,只有士兵的铁盔还在其后偶然晃动几下,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个个小黑点。

    河川平缓涌动,一边是死寂,这显得另外边的叫阵更加聒噪而寂寥,好像无数人在唱独角戏,就连坐在象轿上的伊斯莱尔也觉得有点尴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