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南唐新世 > 正文 第690章 金陵内讧北伐忙
    实践证明,柴让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得到辽军三线出击后周国的消息,整个金陵城完全震动了!

    皇帝李璟在睡梦中被叫了起来,无论是新党的孙晟、韩熙载,还是旧党的查文微、冯延鲁,都一致认定,此时正是北伐中原的大好时机,当出兵攻宋州,率先拿下汴梁城!

    满朝北伐声,竟无异令同!

    尤其是大殿下李弘冀的血书送到金陵城,连普通士子、百姓都加入到了北伐中原、中兴大唐的讨论之中了!

    在这个时候,寿州城老将刘仁瞻、江州刺史刘仁寿、南唐六殿下李煜、伐蜀大元帅贾崇等人的反对声音也传到了金陵城。

    刘仁瞻是南唐有名的老将军,为人耿直,家属无一例外都留在金陵城,只身一人驻守边关多年,在朝堂内外威望极盛,却无人怀疑其一心谋国。

    他认为,此时伐周,有利有弊:同为中原正溯,百姓认同感远超过契丹人。但后周国精兵良将众多,先攻汴梁者,必然要承受重大损失,也容易引起周臣周民的反感,认为唐国与辽军勾结!

    伐周可以,但要在辽军兵临汴梁城下时,以救援为名北上伐辽!

    这是一心为国的老边将提出的对策!

    而远在襄阳城的江州刺史刘仁寿,却是以六殿下谈判使臣的名义上书。他的意见一说出来,几乎引得满朝怒骂,差一点直接将他定义为周j。

    互换援助,从扬州运粮北上支援后周抗击辽人?这是摆明了卖国之举!至于河东五州百姓嗷嗷待哺一事,所有人都选择性失明,根本不提此事!

    李煜的奏章和刘仁寿的建议一同送到的,说法却迥然不同:六殿下站在全局角度,认为中原不可乱,乱必生灾民;大唐应该强壮自身,平吴越、定蜀中,抓紧时机发展军力!至于北方之乱,由自乱去!

    这个奏章没有人说好,却也没有人提出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