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东方列强 > 正文 第700章号角吹响
    议事堂的会议从早上一直进行到旁晚才结束,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所以众多官员很少提什么意见,觉得合理,便立即通过。

    这其中,谈论的关键,其实说白了,还是银钱。

    农耕民族作战,有时候更多的比的就是后勤。

    王夫之提出铸钱和借款两件事情,是与王彦商量过的,目的都是解决这次江南之役的花费。

    一般来说,铸钱是朝廷的权利,地方上是无权铸钱的,但王彦现在虱子多,也并不在意这么一条,毕竟铸钱能快速增加他的收入。

    这次铸钱,主要还是铸铜钱,但也尝试铸造一些银币和金币。

    会有这样的想法,则是因为王夫之在经营市舶司时,从西夷手中得到了大批银币和金币,使用起来要比银锭和碎银方便一些。

    现在随着贸易,经济越发繁荣,民间也需要一些更加方便的货币,总不能老是要揣着一把铜钱,或者是每次购买物品,都要用小秤秤一下银子,多了还的敲掉一块下来,太不方便,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所以铸钱势在必行。

    这不仅能让户部迅速赚取一笔银钱,还能促进商业发展,当然也有弊端,那便是进一步加重白银大量流入带来的通货膨胀,增加百姓的负担。

    关于借款,有了前两次的先例,现在只要藩国没钱,官员们想到的第一个解决的方法,大概就是找商会借贷。

    王夫之虽然预测藩国的税赋今岁可能超过一千万两,可这一千万要到年底才能全收上来,而江南之役现在就要打,立马就要钱,所以还得继续借贷。

    除了铸钱、借款,备战外,还有一件事情特别只得一提,便是国学和武学两院,大概能在十月间完工,藩国为了补充官员,在治下开设考试,选拔士子进入两院,也就势在必行。

    这些议题,通过商议,最后被一一通过,交给各部施行。

    时间到了四月初,七万江西明军杀向池州,郑成攻的先锋也出现在了东海,江南之战正是爆发,由年过五十的老皇帝,亲自吹响了收复南都的号角。

    而时隔一个多月,黎遂球从广州调来的一批火药,以及铸炮坊、军器监和民间作坊生产的大批装备,一共五十艘大船,终于到了武昌。

    因为赶时间,又因为劳动强度大,不少拉船的纤夫甚至累死在河道两旁。

    王彦看着治下的军民为了这次征战,付出甚多,深感压力很大,要是失败,不仅对不起百姓,也会断送他的政治理想,因而他不敢马虎,在得知隆武发兵后,也立刻发出军令。

    何腾蛟的神策五军,加上的后勇营,大概有近十万人,在兵部发出调令后,王彦从其中抽调四万戍卒,将他们晋升为五忠军的锐士,使得五忠军兵力达到巅峰。

    整个调整的过程很消耗时间,到隆武发兵之时,也只有最先便驻扎在武昌的督标和忠勇镇补充完成,并稍加训练,从湖南赶来的忠贞才刚刚开始补充,而忠武、忠至还在往武昌赶。

    王彦虽然与皇帝不对付,有意要与皇帝争夺光复南京的功劳,想要压制朝廷,但是他并不想看着江西的明军忽然失败,那会使得局面一下败坏。

    当他得知江西明军扑向南京后,心中便有些担心起来,七万人马沿着长江南岸而进,去打十五万人把守的江南,他觉得好像没有多少胜算。

    王彦能容忍皇帝小败,乐于见到他与清兵拉锯,但却不想看到一场大败将局势葬送。

    这时广东的物资运到,储备的物资从能支持两人万,提升到了能支持四万人出征。

    江西的水师并不强,所以皇帝走的是长江南岸,王彦便在武昌也发布了一篇檄文,曰“昔五胡乱华,仅一再传而灭。今东虏应谶,适五载之期。诚哉天道好还,况也人心思汉。慨自甲申惊变,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据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也。本藩奉天倡议,伐罪吊民,法古用兵,首取金陵,出生民于水火,复汉官之威仪。尔伪署文武将吏,皆系大汉赤子。天经地义,华夷之辨甚明,木本水源,忠孝之良自在。今大兵临近,报仇雪耻,岂待异时。本藩仁义素著,赏罚分明,凡举兵归正者,前过不纠,凡冥顽不灵者,有举族之诛。师不再举,时不再来,布告遐迩,咸使闻知。敬哉特谕。”

    随着檄文发出,王彦在武昌举兵,命戴之藩为先锋官,率三万大军沿着江北东下,为皇帝分担些压力,保护皇帝的侧翼,同时也为后续大军扫清障碍。

    明朝的动作这么大,早就惊动了江南的洪承畴。

    早在三月间,满清的细作就不断传回消息,隆武、郑成功、王彦的动向,慢慢汇集到洪承畴的案头,他就知道事情不对头了。

    种种迹象表明,南朝皇帝,确实如同他预料的一样,再和议破裂后,恼羞成怒的将要发兵攻打江南,只是南朝来的有些快,他也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如果只是江西一路明军来,洪承畴并不惧怕,甚至有信心,吃掉这支明军,但这次南朝来的军队却比较多,东面海上有鲁王、郑成功,西面有隆武和王彦。

    特别是从湖广传来的情报显示,五忠军五镇一标,除了镇守川东要害的忠义镇外,其他几部人马都在往湖北调动,王彦集结这么多精锐,肯定是对江南势在必得,这就让他有些不安了。

    四月初,围攻如皋一个多月的多铎,忽然在即将破城的前夕,收兵返回了扬州,让张名振、谢迁等人如释重负。

    这时鲁监国与郑成功的船队,一前一后的进入长江口,鲁监国为张名振带来了大批从广州购来的米粮,还有从日本买来的火药、兵器,装备人马,并也发表一篇檄文讨清。

    不过鲁藩发布檄文后,却没有后续动作,并没追杀撤退的多铎,而是在如皋等地进行休整。

    迫使多铎撤兵的原因,正是隆武和王彦先后发兵。

    四月十五日,戴之藩带着齐装满员的忠勇镇三万人,一万押粮民壮,士气高昂的从武昌出发,与此同时,金声桓与清将金砺激战于池州,郑成功从金山卫登陆,攻打松江府,奏响了收复南都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