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秦疆 > 正文 第501章,指点涛生云灭3
    崇祯心中明白.关外已经不是明军立足之地了.整个辽东全部丢失.也只不过是眨眼间的事.

    洪承畴一败.祖大寿还能坚持多久.崇祯沒有底.眼下他只希望祖大寿能够撤出锦州.会同宁远的官军.一起撤进山海关.

    旨意下发的第三天.吴三桂率军來到了山海关.他还沒有出关.便听到前方的消息.洪承畴被俘.祖大寿举众投降.

    吴三桂大惊.急忙将人马停驻在山海关.然后飞报崇祯.

    崇祯听了.长长叹息一声.他沒有责备吴三桂.也沒有痛骂祖大寿.因为他也知道.祖大寿的人马不多.而且多年以來拼死血战.以孤军守锦州.挡住了清军的内犯.只是因为这次洪承畴全军覆灭.他实在难以支撑.这才投降.

    因此崇祯沒有对祖大寿的亲属降罪.包括吴三桂.还传下旨意.封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平西伯.令他镇守山海关.阻挡清军入关.

    吴三桂感激涕零.立刻上书谢恩.愿以死报效国家.

    洪承畴的失败.后果异常严重.从此清军的兵锋可以直逼山海关.这还是关外的威胁.在中原.直隶的防守已经十分空虚.吴三桂带兵一走.京城之内只有两万余人.还大多是老弱残兵.真正的精锐只有三大营.但是人数不多.只有五六千人.

    李自成听说洪承畴战败.心头放下了一块大石.他一直担心.洪承畴打胜之后.率军入关來对付自己.如今清军替他将洪承畴收拾了.自然轻松了许多.

    自从剿贼战争以來.朝庭有四大名帅.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眼下卢象升与杨嗣昌已死.洪承畴被俘.只剩下一个孙传庭.却也是新败于李自成.手下人马只有数万.崇祯感觉到.明朝这座大厦既将倾倒.

    为了安抚人心.激励士卒将帅.崇祯特地在京中为其祭奠.并且停朝三日.亲作祭文.哭得非常伤心.群臣都十分感动.

    但是沒过多久.竟传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洪承畴降清了.

    原來洪承畴被俘之后.开始时也甚为刚烈.一度绝食.想以死报国.皇太极几度派人劝降.都被骂了回來.

    此时有人來报.侧福晋回來了.

    皇太极大为吃惊.以前收到禀报.说侧福晋已经被明军半途杀死.怎么突然又回來了.急忙召來相见.

    大玉儿果然是回來了.她从潼关离了关中之后.一路向北.进入山西.然后寻着道路潜出长城.回到了蒙古草原.又辗转回到辽东.

    大玉儿刚刚回來.便听说了此事.洪承畴拒不投降.皇太极无可奈何.但又久慕这位汉人英雄.知道他有雄才大略.不想杀害.

    因此大玉儿沒有直接來见皇太极.而是先去了狱中.在皇太极派去的官员劝降洪承畴之时.她就在暗处观察.经过几个时辰的观察以后.大玉儿心中有了底数.这才來见皇太极.

    相见之后.大玉儿给皇太极讲了讲自己平安脱险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早就在她心中编好了.不外乎险死还生.被人所救.隐姓埋名.直到今日.皇太极并不怀疑.因为他也懒得怀疑了.眼下皇太极的心思.全在洪承畴身上.只要侧福晋平安回來.自己脸上有光.别的事情.无需多问.

    于是皇太极挥挥手:“侧福晋一路辛苦了.下去休息吧.去看看你姐姐.她可以为你哭了许久呢.”

    大玉儿一笑:“皇上.臣妾这次回來.听说你捉到了一个人.是汉朝的大官.想要劝他投降是吗.”

    皇太极苦笑一声:“话是不错.此人名叫洪承畴.乃是明朝一位雄才.如果我能得了此人.胜过百万雄兵.可是崇祯待他也恩厚.洪承畴为报崇祯之恩.断不投降.看來我也只能杀了他……不.就算我不杀他.他也会自杀的.”

    大玉儿嫣然一笑:“他不会自杀的.”

    皇太极一愣:“哦.爱妃怎么如此肯定.”

    大玉儿道:“妾一回來.就听到了这件事.所以來见皇上之前.先去了一次大牢.在那里见到了这位洪大人.妾去的时候.正赶上吏部尚书范文程先生与他面谈.我在暗中观察.发现这位洪大人十分爱惜他的衣服.梁上落下了一块尘灰.他也用手小心地拂去.还不止拂了一次.因此妾觉得.他对于一件衣服还如此爱惜.何况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极闻听.盯了大玉儿两眼.然后连连点头:“你说得好.说得对.看來要想让他投降.需要我亲自出马了.”

    自这以后.皇太极对洪承畴分外优待.把他请出大牢.移进最好的房宅.还亲赐衣物.酒食.多次前往会见.

    洪承畴果然像大玉儿所料的那样.被皇太极的恩情感化.最终跪倒于地.降了清朝.

    洪承畴的投降.给天下极大震动.以前人们都把他看做大忠臣.对明朝忠心耿耿.可竟然落得兵败投降的结果.因此人人痛骂.崇祯知道以后.痛心不已.将自己所做的祭文亲手撕毁.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关中.秦王听了.暗自吃惊.对张仪道:“洪承畴降清.事关重大.孤认为.满清从此实力会大增.不可小视.”

    张仪道:“正是如此.清军本來就十分凶悍.骑术精湛.箭法神准.据说八旗兵狡诈残暴.像草原上的狼一样.与当年匈奴人可有一比.如今又得了这位具有战略眼光的洪承畴.文武相济.水火同炉.实力非同一般.”

    白起道:“眼下辽东已经全部落入清军之手.朝庭只有一座山海关.可以挡住其进军.但再也顾及不到京城.李自成如果打进直隶.京城就相当于一座空城.看來洪承畴的战败.给了李自成极好的机会.”

    秦王道:“不光是李自成.还有范雎.洪承畴如果胜利回师.山东也会感到压力.此时朝庭的十万大军.陷沒于松山.锦州.曹变蛟等将战死.洪承畴投降.范雎再也沒有顾虑了.以孤來看.他就要占领山东全境.”

    张仪道:“那我们该当如何呢.”

    秦王沉吟着:“按理讲.我秦军应当趁机出兵.向东攻击.占领河南境内仍旧被官军控制的县城.可是此时刚刚打下南阳.秦军兵力不足以扩大战果.因此孤认为.还应当步步为营.以缓为妙.不要急着攻城克县.空损兵力.大将军以为如何.”

    白起道:“大王说得是.不过末将倒另有一个想法.”

    秦王道:“什么想法.说來听听.”

    白起笑道:“这也是末将几天前想到的.正想禀报大王.自从占了南阳之后.左良玉并沒有理会.这一点末将猜得到.左良玉不是凡材.一定认为咱们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迫使他抛开李自成.回來复夺南阳.他绝不会上当.而此时李自成已经渡过黄河.杀进山西.左良玉沒有将令.沒有跟上去.而是掉回头來.去攻击洛阳.他想以此來立功.弥补失去南阳的损失.此时他正率军攻打洛阳城.城中有农民军数万人.左良玉沒有死拼.末将认为.河南的官军.眼下只有左良玉一支劲旅.只要击败左良玉.整个河南就再也沒有官军的势力.因此末将觉得.这个时候我秦军应当寻找左良玉的破绽.与其决战一场.”

    秦王想了想:“这个计划很大胆.但是据说左良玉有五万大军.与他决战.有几成把握呢.”

    白起道:“当前.我秦军可以再调出一万人马.加上南阳守军.就有四万人.可以一战.”

    李岩有些担心:“可是此战万一败了.不光南阳被夺回去.秦军还要被迫退回潼关.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就全破坏了.风险是不是大了一点.”

    张仪道:“确实大了点.”

    秦王却道:“风险虽大.但是收益也大.你们知不知道.此时的河南.尽都传扬着李闯王的大名.自从他攻占洛阳.水淹开封之后.更是天下震动.河南百姓.只知道有李闯王.不知有我秦军.虽然我秦军占了南阳.但却是偷袭.以巧取胜.而且南阳在河南并不太重要.因此百姓们还是不知道秦军的威名.”

    白起点头:“凭此一战.让中原百姓都知道我秦军的厉害.日后才会有更多的人來投靠我们.仅是关中一个地区.人太少了.发展会很慢.”

    秦王沉思片刻.冷然一笑:“孤意已决.大将军.此事由你去办.统领全部可以调动的人马.由你挂帅.去河南与左良玉决战.一定要打败他.李自成进了山西.短时间之内回不來.况且他还急着要打进京城.灭亡明朝.顾及不到河南的事情.沒有闯军前來争夺.打下多少地盘.就都是我秦军的.”

    白起领旨:“大王.请让李公子随我一行.另外还需要借助几位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