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秦疆 > 正文 第435章,江南好7
    消息飞报进京中.崇祯大怒.直接踢翻了桌子.他非常清楚.此时的国库入不敷出.本來就十分困难.扬州一带乃是国家的重要税收之地.这个地方再被夺去.大明朝将再无国力支付仅有的军费.而且扬州离着陪都南京和苏杭等地很近.一旦范雎打到那里.整个江南都会震动.天下将再无宁土.

    于是崇祯急令江南各省严加戒备.长江沿线各个重镇秣兵厉马.调集兵源.以防农民军前來进攻.同时命山东巡抚苏代火速出兵.会统南直隶的兵马.立刻复夺扬州.

    明朝南京一带.也是朝庭直接管辖.因此称为南直隶.不设巡抚.因此离得最近的山东便要出兵解围.

    崇祯知道.南方一带的人马久不作战.战斗力已经很差了.山东则不然.很多年來一直为锦州.宁远等地方运送粮草.兵源.境内也时常要防止海寇來袭击.因此士兵还是严格训练的.

    苏代得到圣旨.不敢怠慢.急忙调集了重兵.火速前往徐州.会同那里的人马一起.直扑扬州.

    官军的这个策略已经在范雎的预料之中.他非常清楚.自己率人占了扬州.朝庭一定震怒.然后必然派重兵前來围剿.因此范雎下令.在城中征集了足够多的银钱.布匹.粮草之后.便离开了扬州.率领全军迎着苏代而來.

    范雎已经与革左五营的将领们都商议过.趁着此时士气旺盛.一鼓作气.将苏代率领的人马击败.然后趁机挺进山东境内.

    其实范雎的目光很早就放在了山东.

    他是战国时的魏国人.事秦之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终于使得秦国一步步坐大.最后一统天下.那个时候.秦国与多个接壤的国家交战.唯独不得罪齐国.一方面是因为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二來齐国也是大国.人才很多.不宜翻脸.

    范雎非常清楚.齐国有盐海之利.境内土地肥沃.人民强悍.最早的春秋五霸.便是齐桓公.因此范雎对于齐国十分重视.复生之后也不例外.他的如意算盘便是自己在山东另立一国.这样不与关中的秦人接壤.放心许多.

    因此这个时候一听苏代引兵而來.他十分高兴.认为机会终于來了.苏代因为圣旨催得急迫.必定星夜兼程.人马一定十分疲于奔命.自己则可以以逸待劳.毕其功于一役.

    只要打垮山东的人马.自己挺进山东境内.便势如破竹.占领山东全境指日可待.

    他将此计划告诉众人.老回回等人也十分兴奋.他们本來沒有一个具体的战略.总是看着机会.哪里空虚就打到哪里.根本想不到建立一下根据地.图王图霸.因此听了范雎的话.都异口同声表示赞成.

    范雎一方面派出探马.打探苏代的军情.一方面将人马分成两路.他与老回回.革里眼一路.子义与贺锦等人一路.形成一个大铁钳的形态.向官军包抄过去.

    却说苏代率领着五万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徐州.会合了那里的援军.总数也有将近十万人马.因为圣旨上说得清楚.苏代可以统率全军.因此他便成了这十万人马的主帅.

    苏代久在山东.对于农民军并不了解.因为农民军并沒有打到过山东境内.因此他认为农民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以他部下的精锐之师.打败革左五营.不在话下.因此他骄横异常.让自己的人马为前部.杀气腾腾地接近了扬州地界.

    双方在盱眙境内遭遇了.各自的探马禀报之后.都开始扎下大营.准备厮杀.第二天.范雎以子义为前锋.率领一万铁骑.两万步兵.正面突击.老回回为左军.贺一龙为右军.三路大军共有十万人.在前面突击的都是选出的精锐战士.身经百战.骁勇异常.

    官军那边也排出阵势.苏代自己率中军.让他的左副将柴林在左.右副将肖晃在右.也是十万人马.

    苏代下定了决心.今日要一战成功.因为他的人马一路远來.后勤不济.粮草不足.因此利在速战.范雎全军扑上來.正合他的意思.

    沒有多余的过场.双方列阵完毕之后.子义率先发起突击.他让那一万铁骑全部上阵.这也是革左五营最精锐的人马.人穿铁甲.马匹也罩上甲叶子.每个骑兵手中都挺着铁枪.这样的装备.连关宁铁骑都不容易取胜.

    子义一声令下.一万铁骑开始冲阵.开始时列着整齐的阵形.如同一座铁山相似.压向官军.后來冲过一段距离之后.马匹开始发力.阵线渐渐散乱.最后变成漫山遍野的散兵.如同山洪暴发一样冲了过來.

    苏代下令放箭.官军阵中乱箭齐发.射进农民军中.但是沒有多大杀伤力.那一万铁骑的铁甲将大部分箭支尽数挡开.落马的人并不多.

    等到农民军快要扑到眼前时.苏代撤下弓箭手.又用火铳轰击了一次.再次打列打伤了一些农民军骑兵.然后他下令阵中的官军骑兵迎上去.与农民军展开混战.不让对方冲起來.将自己的阵营搅乱.

    双方的骑兵互相冲击.杀成一团.步兵则绕过骑兵.在另外两侧交上了手.除了子义这边.老回回与革里眼.也与官军接了手.二十万人在一片广阔的原野当中搅做一片.方圆十里的地方.尽是死斗之所.

    这也是革左五营自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战斗.

    范雎与子义并马站在高坡上.周围站着一百名亲兵卫队.用盾牌遮护.以防冷箭.

    子义看着战场中的形势.微一皱眉:“这支官军战斗力不错.本來路途遥远.我还以为他们必然疲惫不堪.沒想到竟如此骁勇.看來齐国地方的人.果然好斗.”

    范雎点头微笑:“这也正是我们要去齐国立足的原因.”

    子义道:“我瞧革左五营虽然人多.但是要想快速解决这支人马.也不容易.要不要我冲一下中军.把苏代击杀或击走.”

    范雎轻轻摇头:“此时不必.再等一阵.我看革左五营伤亡还不大,而且官军也还沒有疲.”

    子义一愣:“先生.你这话……”

    范雎看看左右.都是自己的心腹.这才低声道:“革左五营势力太大.虽然这些首领对我们心服.可他们的手下会不会诚心听我们的命令.还是沒有把握的.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多死点.对你我有百利而无一害.明白吗.”

    子义恍然大悟.一挑大指:“我说先生一向不主张硬拼.这次怎么一反常态.原來如此.高见高见.”

    范雎一笑:“等他们再打一会儿.只要官军疲了.你就率领咱们的人冲上去.只要冲垮了官军的中军.咱们必胜.”

    子义道:“先生很有把握么.”

    范雎道:“官军一则远來.二则人少.三则对农民军不太了解.有此三失.必然失败.山东的官军一向沒和农民军交过手.因此只会认为农民军乃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他们知道我曾经以数万之众.大败革左五营.因此也不会将他们看在眼里.所以苏代定然轻敌.从他行军的路线和声势來看.也正是如此.”

    子义点头.认为范雎说得很对.

    此时官军和农民军正打得难解难分.苏代也立马高处.看着脚下广阔的战场.眉头越皱越紧.

    他已经发现.这支农民军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脆弱.刚一开始.战斗便呈现出胶着之势.自己的人马虽然勇猛.可是对付起这些人來.也占不到上风.双方一时杀了一个势均力敌.

    但是苏代明白.革左五营的人马比他要多很多.一旦在开始的时候不能冲垮他们.越打到后面.自己的人越要吃亏.

    因此他吩咐鼓号手们开始吹号.派出他的主力人马.

    号声一响.就见官军开始纷纷后退.后面的人立刻稳住阵线.用铁盾和长枪.组成长长的一列铁城墙.自己的人退下來则放进去.若是农民军追上來.则死命挡住.用长枪将他们刺杀在阵前.

    子义与范雎看到官军阵线收缩.不知苏代要干什么.子义有种不祥的感觉.他立刻传下令去.攻势稍减.沒有让全军扑上去.只是派出小股人马不时地向前冲一下.

    官军阵中的号声突然停了.然后只见阵前的铁盾突然裂开.每两个铁盾之间都露出一个黑洞洞的炮口.

    原來这便是官军的秘密武器.子母炮.

    山东一带是海防重地.因此战船很多.每艘战船上自然都有大炮.明朝的火炮还是比较厉害的.但是总也比不上洋炮.后來在荷兰国买來过一些大炮.叫做红夷大炮.这些大炮口径很大.可以用來守城.而明朝的工匠们在这种技术的基础上.将炮口改小.又制成了小口径的红夷炮.山东人将之称为小将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