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新闯王 > 正文 第六百四十四章 又来搅局
    紫幽阁    其实.真正让闯军止步不前的原因.不单单是消化潼关等新得土地.开始驱赶那些贪官酷吏接收城市.更主要的原因是.东面.來了一个拖后腿的.

    这个拖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大闯王高迎祥还有他的亲侄子.被称为闯将的李自成.

    就在崇祯四年的五月.在吕世和赵梓的联合礼送下.高迎祥杀奔了山西.紧随其后的.不再是真正历史上.被官军赶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流民百姓.而是三万真正的百战余生的悍将.这是一股真正锻炼出來的猛士.

    一入山西.便如鱼得水.真个逍遥滋润.更与原先进入山西的杆子王嘉胤、王自用部会合.更是做得风生水起.一时间整个山西被他们搅得翻天地覆.原先历史上.他们还有山西陕西联合大军往來围剿.但是.现在.整个陕西官军乡勇都被闯王吕世或者歼灭.或者牵制的不能动弹半分.这样更给了高迎祥以绝对的机会.让他可以安心的劫掠山西.

    山西可不像陕西那样地贫民瘠.山西.那是大明在北方的钱粮來源重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虽然同样遭遇大旱.但是情况却比陕西强上百倍.更有山西百姓.多愿意操持当时被看做贱业的商业.更是富户遍地.物资充足.高迎祥等一到.正是一呼百应.即便不应.也已经裹挟了去.一时间倒是兵精粮足.

    崇祯四年六月.是时.李自成及侄李过、张献忠等部亦东渡与会.更增加了高迎祥的实力.为了拉拢李自成这个有胆略.敢厮杀的汉子.高迎祥可说是付出了一切心血.其实.李自成也在暗地里窃喜.也极力表现效忠.这样.就取得高迎祥的信任.在这支闯军中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二头领.

    义军首领王嘉胤被南山总兵曹文诏部下杀害(一说为叛徒杀害).陕晋各路义军结成三十六营.高迎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用了种种手段.最终被众人推为领袖.共称“闯王”.

    在整合了各路义军之后.高迎祥更是四处“招兵.”仅仅几月时间.义军便达到了可怕的20万.真正的做到了兵多将广.于是.高瞻远瞩的高迎祥立刻分道四击.相继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诸州县.势力一时无两.

    而这时候.这位当初吕世算计中.放虎入山.为自己在官府与自己之间设计出一道屏障的高迎祥.却根本就沒有领情的意思.更多的倒是对吕世恨之入骨.更有故土难离的原因在.那些老部下更多出身陕西.这时候抢的盆满钵满.腰间鼓鼓囊囊.身边兵将如云.真正有了种志得意满的意识.只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锦衣夜行.而人生最得意的是什么.当然是衣锦归乡.而现在这些早前逃荒要饭都沒的生存的家伙.这时候.一个个都有种暴发户的意思.那种急于在故老相邻面前炫耀.更想在祖坟面前显呗的兄弟.一个个都想罢手.好荣归故里.

    高迎祥一來为迎合众位兄弟的思乡之情.更主要的还是窥视起了吕世的基业.而李自成也在内心里.很想与吕世一番计较争锋.都是年轻人.都有一帮誓死相随的兄弟.到底哪里不如.

    但是.不服气归不服气.时势比人强.高迎祥在大好的形式下.还沒昏了头脑.自己清楚自己的实力.自己虽然号称二十万.但真正的精锐不过区区七八万.对付分散把守.腐烂透顶的山西官军.还有一战之力.而对付黄河那边的吕世.绝对是鸡蛋与石头的关系.想起那时候与吕世一战.虽然感觉窝囊.但也不得不佩服.羡慕.嫉妒吕世的实力.

    家乡就在咫尺之遥.看着那面遍地的财富人口.却因为有了个吕世.却变得天涯无路.这怎么能甘休.怎么能不让人沮丧.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再吕世南下渭南的时候发生了转机.

    这天.三十六家首领被高迎祥召集起來.共商大计.折尺聚会原因无他.那边是下一步的去留问題.也就是发展方向问題.

    原本富庶的山西.经过众位替天行道的好汉一番闹腾.原本就绝收了夏粮.现在连秋粮也以无望.该征集募捐的富户.也已经被征集的成为了赤贫.该征募的义士.也早就征募殆尽.该打下來的县城都已经打下.该征集的也都已经收罗殆尽.剩下的山西大城虽然还有许多.但是.那些城池是靠拼人命拼不下來的.那面.面对已经吃干喝尽的山西.已经沒有了任何发展潜力.剩下的.必须发挥义军的传统优势.在运动中求生存.在运动中求发展.这个倒是取得了大家一致同意.

    然后就是向哪里发展的问題.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三十几家首领分成泾渭分明的三派.

    第一派.是以更有效李自成为代表的南进派.就是要求带着大军.向河南进军.

    原因无他.那就河南还沒残破.日子也好凑合.在那里再发展一段.实力将更加强大.到那时候.中原腹心.任我等驰骋.可以奠定霸王之本.

    第二派以张献忠为首.以号称曹操的罗汝才.为首.他们的建议是入河南.然后转道湖北.直接插进四川.打个根基出來.

    他的原因是.自古四川便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之极.更有四面险要把守.我们就可以摆脱掉官军的沒完沒了的围剿.真正站稳脚跟建立一片根据地.

    当然.这个提议.立刻被以革左五营为代表的其他各派所嗤之以鼻.

    站稳脚跟.谁都想.那个想过这种东跑西颠.居无定所的流浪日子.早一日安家便早一日过个安稳太平日子.

    开始.我们是什么.是大字不识的杆子.我们是一群真真正正的流寇.放眼这些大小众首领.拿出一个当过里正的都是高官显爵了.建设根据地.你懂吗.

    不懂.那你凭借什么养兵.凭借什么吃饭.在四川之外.我们可以肆意驰骋.天下大的很.钱粮多的是.我们只要流动起來.那么.我们就有无尽的吃喝兵员钱粮.

    对这个提议.高迎祥和李自成也表示赞同.四川虽好.但是物资在多也有限.自己几十万人马铺天盖地的进去.不要说多了.只要一年.就会被饿死.

    而在战略角度上说:“四川的确有周边险峻可以防守.让官军不能进剿.但是.其实也不是困死了自己.你八大王(张献忠)是个识文断字的.你沒看历史.你还沒看三国.你沒看三国.你还沒听说过瞎子说书.历史上.那个称王称霸的好汉英雄出在四川.还不是为自保而被困死.这岂不是自寻死路.那个苟延残喘的王朝.最后不是困死在了四川.

    一番话下來.当时让张献忠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而第三方的革左五营.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他们的建议干脆带着人马.杀向京畿.说不得夺了皇帝宝座.大家快活快活.

    这个建议.在当时來看.绝对是嫌弃自己轰轰烈烈的事业太过红火.于是找死型.

    大明虽然腐败.大明虽然内忧外患.大明是军备废弛.但是.大门的军队战斗力还在.至少对付这些以流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还绰绰有余.

    于是.大家就围在大帐中吵吵嚷嚷的沒完沒了的讨论.辩驳.争吵.谩骂.乃至于一个个都要动了刀子.

    但是.这已经召开了几天的前途大会.大家纷纷指出了想要运动的方向.独独却沒人提出向西.虽然将士们都有一种急迫的心情.想回家.回到陕西去.但是.所有的人又都故意的.刻意的不去提那个回家的方向.

    就连真正出身在陕甘腹心的革左五营.一个个眼睛红着.就是不提议打回老家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被留在陕西的老表暗探.星夜将吕世倾巢而出南下渭南的行动來报的时候.正在大帐里乱哄哄说三道四的众将先是一阵死寂.接着就是一起欢呼起來.回家.真的有了希望.

    于是.原本意见分歧不能协调的诸位头领.这次.却第一次出奇的统一了意见:”趁着吕世毛头南下渭南的大好时机.我们整顿大军杀奔渡口.杀过黄河.杀回老家去.“

    当这个决定被通知全军的时候.全军上下的士气立刻高涨无比.所有的人都跃跃欲试的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追随大闯王打回老家去.

    当高迎祥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兵自己身后的消息.被东北三县总守备广武派人传报的时候.吕世看着手中的情报.沒有入其他行动那样愤怒.有的只是无奈的苦笑.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比喻其实不太恰当.但是.这个时候高迎祥的所作所为.再次让吕世感受到了明末杆子的目光短浅.

    看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尽快结束与官军在渭河边上上的战事.然后腾出手來全力应付这个大闯王..高迎祥.对了.还有那个闯将.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