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新闯王 > 正文 第四百六十四章 平心而代
    ()    天气依旧如往日一般清亮.葫芦峪老营的百姓更加卖力的劳作着.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做准备.但每次直起腰擦汗的时候.都会看见通向闯王窑洞的大陆上.有风尘仆仆的骑者奔驰.

    各地的将领开始陆陆续续的赶回老营.吕世不停的往來迎接.最先赶回來的是精神矍铄的三叔和神情淡定的李先生.吕世与李先生寒暄一番.赞扬了他的诸多作为.

    然后就是满面风尘但神采奕奕的吴涛和陈车兄弟.吴涛还是那样沉稳上前.恭恭敬敬的按照规矩给吕世和过天星施礼.然后真诚的祝贺闯王大统领的胜利.

    到了晚上负责直罗沟建设规划的郑浩也匆匆赶回.难为了这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官老爷.半月下來.本來有着赘肉的他已经变得精瘦起來.但反倒看着更加健壮和精干.看來他对直罗沟的建设付出了全部的体力和精力.这让吕世放心之余更是高兴.

    接下來就是实际负责富县这一地的第十队队长.就是原先葫芦峪里的二狗子.大名张强的赶了回來.

    相对來说.张强的能力平平.但好在此人对吴涛也就是变相对根据地忠心耿耿.也勤劳任事.带着第十队的兄弟们.在这一段时间里往來奔走于富县全境.开展减租减息.弹压不从地主豪强.镇压不服的杆子山寨.也沒有个帮手.的确是吃力非常.他和他的兄弟沒有大的军功.只是任劳任怨的实干苦干.把吕世交办的事情都办的妥妥帖帖.这次回山就是想和闯王说道说道.交卸了自己身上的担子.

    到了晚上.山寨最重要的首领兄弟们.习惯的端着自己的水碗聚集到吕世的窑洞里.谁让这里的空间够大.这里的服务最好.

    服务好是因为有吕世干娘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春兰那小丫头插科打诨的气氛.有闯王这个光棍汉的随意.反正虽然大家都是光棍汉.但就是愿意在军师的窑洞里谈天说地.

    现在只有曹猛一个舍不得离开他的窑洞.他是最后到达的人了.

    吕世还是坐在原先靠窗的那张桌子后面.大家就散乱的坐在周边.随着山寨领导级别的人手增加.这个窑洞开始变得拥挤起來.

    刚开始的时候.郑浩和李先生都不习惯.他们习惯的是那种大堂大厅.个人按照级别上下.有自己固定的位子次序规矩.有丫鬟下人往來期间端茶送水.大家等着上位者问到自己的时候.才可以恭敬谨慎的上前施礼搭话.却不想着这里却是真的另类.大家就在天傍晚的时候.一人端着个大碗.施施然走到闯王的窑洞里.互相打着招呼.开着玩笑进來.进來后或盘腿上炕或在地上寻个凳子.就那么随随便便的坐着.和闯王或汇报或争论.沒有半点长幼尊卑.那吕世也好像更喜欢这样的随和场景.不时的与兄弟们哈哈大笑.透露出的是无尽的喜悦和安然.这的确让郑浩和李先生一时皱眉看不惯.更让人看不惯的是.会议开始的议題往往说不上几回就开始跑題.最后都不知道当初大家想说什么想解决什么.这还成何体统.

    但现在自己毕竟刚到山寨.不变多说.想着等以后要和闯王好好谈谈.这样可不成.圣人言:“长幼尊卑.上下有别.次序不可乱.”

    陈车还是安静的坐在最靠门的地方.带着一个文书.面前放个小桌子.铺上笔砚.也不说话.就等着大家说正事的时候开始记录.

    吕世见大家到齐全.对着乱哄哄的人们拍拍桌子笑着道:“不过是十几日不见的兄弟.哪里还有那些闲话.把个话題从东边大海都扯到西边高原去了.大家别吵了.现在我们就在这开个不是会议的会议.也算是为明天庆功会.总结会上的事情定个基调.就叫做吹风会吧.”

    这名字新鲜直白易懂.

    “这次对这个会议定个基调.可不要漫天的跑題.”时间紧.预防针要打.

    大家一起停下胡扯.安下心來听吕世往下说.

    吕世把身子坐正开口道:“这次会议的基调.就是大家互相介绍一下各地的情况.互相找出其中的优点.好以后在全根据地里施行.也寻找下毛病.加以改正.在这里不是正式场合.所以不表功.不寻过.”大家就又开始小声嘀咕起來.吕世就再次习惯的站起來.端起自己的水碗.走到地中间慢慢的开始踱步.这是吕世开始发表长篇大论的标志性动作.大家就都屏气凝神的仔细听起來.

    “这次官军的围剿來的猛烈.但我们反击的也非常成功.不但取得了前所未有之大胜.拔出了或是最少削弱了根据地周边的官军实力.同时更沒有想到的是.我们在这次的反围剿里反倒壮大了我们自己的力量.大大的扩大了我们根据地的面积.扩大了我们的势力人口.依据赵兴兄弟的统计.我们根据地现在的人口分四块.第一块就是我们老营里的百姓.当初米脂老人.还有葫芦峪的百姓.加上进入葫芦峪的富县百姓.大约是七万余.这一部分是我们的根本.也是最坚定拥护我们的.也是我们根据地军工和物资的主要生产者.第二块就是富县百姓.在我们开展减租减息的政策后.第一批受益的人群.大约也有七万的样子.”

    李先生和郑浩这两个后來的人暗暗吃惊.不声不响的.根据地竟然有了如此大的实力.真是庆幸啊.

    “第三块就是洛川那里新加入我们的百姓.这个却是要吴涛和李先生來说一说.”

    吴涛一听.也不站起.只是笑着对李先生道:“现在洛川的实际人口.都掌握在李先生这个洛川最大的地主手里.还是让李先生说吧.”

    当初定下的方法就是借助一个士绅的壳子.來尽量减小根据地在朝廷里的注意度.看來很成功.

    李先生倒是恭恭敬敬的站起.沒有了在洛川时候那样的放荡不羁.郑重其事道:“回禀闯王.大统领和各位兄弟.现在属下在吴涛军师的提带下.暂时管理着洛川的民政.我先说一说洛川概况.”

    大家忙让博学的李先生快说.吕世也好奇的等着在李先生嘴里了解洛川地势形状.

    “洛川地处延安市南部.北与富县、西与黄陵、东与宜川黄龙相接.南与宜君、白水等县相邻.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重要枢纽.亦是延安南部的中心.洛川县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塬区.塬面平坦.土地宽广.质地优良.条件优越.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俗称洛川塬.素有“陕北粮仓”之美誉.县境内有洛河北支以及多条分支还有其他几条大河流过.因此可灌溉的土地极多.人口也相当的密集.我们拿下了洛川便是拿下了陕北粮仓.这对我们根据地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最最坚实的基础.”

    窑洞里立刻响起一阵阵低低的欢呼.粮仓啊.那是什么概念不言而喻.

    李先生骄傲的看着大家兴奋的神情再次道:“这次得军师安排.我们取得了我们将來发展的基石洛川.并按照军师之计剿灭了洛川千户.让洛川政令不出城门半步.使得洛川真正的掌控在我们根据地的手中.同时剿灭了陕北最大的地主曹家.替当地百姓除却了大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海量金银粮食物资.壮大了我们自己.收取了当地的民心.现在直接掌握在我们手中.并为我们直接纳粮百姓有十五万之众.”

    轰的一下.整个窑洞都沸腾起來.天啊.十五万.这是自己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要是按照惯例.一个杆子有了近三十万的百姓就是有了近三十万的喽啰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原先那不粘泥只有区区三万就让我们闯军忌惮.让周边杆子不得不尊称人家一声盟主.哈哈哈.

    “还有大约五万左右散落在其他小地主手中做着佃户长工.这些小地主也依附了我们.开展了减租减息之策.”现在大家对当初军师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那是拜服的五体投地了.

    “那些直接归我们管理的百姓.耕种着原先曹家十几代人苦心收刮的最好的良田.如果大范围配上闯王发明的风车.无论老天如何干旱.到年底都会是一个大大的丰年.”

    想想就知道.在广袤平整的田地里一架架风车昼夜不停的提取丰沛的河水.浇灌着已经属于根据地的土地.秋收的时候.那金黄的谷子.饱满的麦子.那将是一个多么让人梦里笑醒的场景.

    吕世也激动万分.但激动过后却是愁苦.“前景不错.但那大量的水车却是非常费时费力费金钱.虽然三叔与我说了曹家缴获.但也不能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都投到这里去啊.”

    吴涛笑着道:“着却不要闯王操心.李先生大才.已经有了办法解决.不费山寨一分银子就能得到大量的水车.且听他与闯王一一道來.”

    “什么办法.”吕世來了兴致.真的有不花一分就能办成这样事情的事.

    “我哪里有什么大才.都是吴涛军师和陈车兄弟大家一起想出的办法.倒是要闯王批准才能施行.”

    “只要是对百姓好的法子.哪里还要我來批示.兄弟们只管做就是了.”吕世笑着道.

    吴涛却是笑着道:“闯王不然.根据地的规矩在那里.不能乱來.如果都认为自己做的都好.就各行其事.那以后就是后患无穷了.”

    吕世一愣.忙上前给吴涛施礼道:“却是我的不是了.多谢吴兄弟提醒.下次大家就按照这个办法.有小事可以临机决断.但大事情必须提交根据地兄弟开会决议.”

    大家就一起大声答应.郑浩对这个从谏如流的闯王和团体更加看好.更加有信心了.

    “李先生把我们的办法说与闯王听.并请闯王斟酌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