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新闯王 >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一章 继续卖官
    百度搜索紫幽阁     作为大明养士三百年的文人精英.周暨毕竟还算是一个心忧朝廷的忠臣.亲眼看到了闯贼的强悍严整.听到闯贼在富县地区的种种行径.也清楚的看到了闯贼的未來.这不由得不为朝廷担心.担心这股不同寻常的贼人会做大.最后会严重威胁到整个朝廷的根基.更何况.自从绥德上次一战.被闯贼裹挟去了许多签丁.而那些签丁还潜回自己的治所.带着家小投奔闯贼根据地.一时间绥德人口剧减.让自己快要成为光杆县尊.为公为私.在手中有了钱粮之后.也想为朝廷出力为自己出力.

    当得到总督通报.要委任张元重振卫所.李元昊带兵联合几县卫所出兵剿灭闯贼的时候.周暨就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上公文请求重整卫所.请求加入围剿大军.

    这个上报立刻得到了总督杨鹤的各位重视.并且大力褒奖.在这人人自危.抱定了以邻为壑.各扫门前雪的时候.有周暨站出來.为大家做个榜样.正好提升下着陕北官场士气.

    张元见到这个报告的时候.心中却是一万个不愿意.原因无他.因为看着地界.那绥德离着富县十万八千里.中间隔着三个县治.根本就鞭长莫及.因此上.心中对这个出风头的周暨县尊就有了想法.以出兵助剿的名义.让自己出钱当冤大头的嫌疑.于是.对于向给洛川和宜川千户所那样大赠粮饷.就有点不情不愿了.

    关于张元的资助.周暨绝对嗤之以鼻.在这一点上.文人在骨子里对商人的轻视表露无疑.我堂堂大明.剿灭盗匪本是分内之事.怎么能依靠一个下九流的贱民.这军国大事.还得依靠官绅一体努力.这是官绅的事情和商人无关.于是.周暨县尊坚决的.义正词严的拒绝了张元那个小商人不情不愿的捐助.

    于是.在得到总督巡抚一通嘉奖之后.也收到了两千多边军使用的精良刀枪器械.而且.还有总督大人恩赐下來的一副文山铠甲.并亲手书写的“国之栋梁”锦旗一面.勉励他督师大捷.

    这是一个一心为国的文人最大.也是最想要的.

    在大明.以文官督师.再正常不过.因此上.周暨也决定这么办.分抢军功倒是其次.也沒那个想法.主要的监督那个已经被闯贼吓破了胆的千户.同时.自己还在这绥德有一定的声望.也能稳定军心.提升士气.最不济.那些受到自己好处的签丁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会携带刀枪投贼.毕竟.在原先不断逃跑的百姓那里.自己还能震慑一下.

    现在.周暨县尊对自己手下的忠诚度已经开始怀疑.一人四亩一年不过一百斤.沒有其他任何负担的好田.这已经让自己都不能做到.那绝对吸引了无地的百姓.这其实是自己按照朝廷王法就不能给予和实现的.

    在这期间.有时候.周暨已经感觉到了一种悲哀.自己独自一人.怎么能跟这几千年和几百年形成的习惯对抗.对于这个已经沒落的大明.自己只剩下心中的悲叹.除了悲叹还有什么.沒了.一种孤独的无能为力就是这样.

    但是作为大明朝廷的忠臣.还是要做下.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努力.哪怕为皇上做到一点点的力气.周暨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这个朝廷做点什么.

    怀着这样的心思.于是.总督手谕一到.周暨带着千户.县丞兼师爷立刻开始马不停蹄的张罗开來.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原先卖官还剩下许多钱粮.这都被周暨按照规矩(魏忠贤那时候的规矩.现在周暨已经开始怀念起阉党执政的时候了.毕竟.阉党还以回护百姓生计为主.谁让那个党魁是个农民出身.因此上.头针对的都是在大明里敲骨吸髓的官绅和那些脑满肠肥的清流.当然.现在清流已经完全破坏了这样的规矩.开始面对整个大明已经民不聊生的小民.

    在这点上.周暨有时候自己都迷茫.作为清流的一员.作为最底层.感觉最深.到底是阉党好.还是清流好.自己在阉党横行的时候.坚决抵制.抵制那些自诩清流的人在无限制的拍阉党马屁.而一旦清流掌权却又无底线的清算着那些所谓阉党.最后将本來有益于大明根基的农民的政策全部删去.剩下什么.还剩下什么.)继续封存在库府里.等着应急.现在拿出來.也不是不可以.但和穿州过府的消耗來说.那还是九牛一毛.周暨再是文人也知道一件事情.大军前行千里.指望着早就废弛的朝廷法度.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期望其他人.因为.出征千里所需甚大.如果按照大明制度.出兵要沿线州县供应粮草.说不定就饿散了周暨辛辛苦苦组建的大军.靠别人不行.一切还得依靠自己.

    和县丞师爷一规划.发现.自己又有不少官身出缺.那还等什么.卖.

    这次不像上次.还得县尊大人亲自骑着毛驴四处推销.这回.一个衙役通知.立刻绥德县衙便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这回.周暨有了上次做这生意的经验.在定价上再不吃亏.价码那是翻番的上涨.辛苦费中介费当然也水涨船高.同时.也不再问对方何时何时上任这个尴尬的问題.反正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周暨都巴不得你不來呢.

    那些士绅地主更是眼冒金星.不是被周暨和县丞师爷的标价给砸的.而是被再次让自己家族里能出些官身兴奋的.还有就是僧多粥少给急的.

    本來就货物紧俏.也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还有外地的士绅豪强带着大批的银钱不远千里.风尘仆仆的赶來交易.出手也不是绥德这些坐地户能比的.这更加剧了货物的短缺程度.那可如何是好.

    在平时.要得到一个官身.那要上下专营.打点门路.之间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人手.花钱无数不说.还要等上一年两年.更可能好容易事情成了.就剩下最后一道了.结果.这些经手的.或者是发卖的突然一个两个死了.或者出事了.那一切都泡汤了.哪里像这里这样.现货供应.童叟无欺.

    一个当地地主就在衙门外.连夜排队.鼻子都冻的通红也不退缩.还在那里不断跳脚怒骂身边的伙计家奴:“你个个该死的东西.不是说让你多带些银钱吗.为什么就带了这些.你诚心害我吗.”

    那个紧随的管家缩着脖子.吸溜着鼻涕.边将一个换上新碳的手炉给东家递上.边跺着冻得麻木了的双脚边喊冤道:“东家.我以为上次咱们已经给大公子还有二公子买了.这次就剩下一个小公子了.也就沒带那些.再说了.我也沒想到物价飞涨到这种程度..”

    那东家上去就是一个大脚.将那管家踹成了滚地的葫芦.“你个白吃干饭的东西.你就不知道.这机会难得吗.你就不知道除了三个公子外.还有个我吗.你就不知道东家我也想做回老爷吗.”

    管家当时就蒙了.你都多大年纪啦.都土埋脖子的人.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还想做老爷.

    看着畏畏缩缩的管家.再看看排在前面一个外地的老客.身穿高贵狐裘.手中端着青铜手炉.屁股底下坐着五个大箱子.身边还围着几个健壮家丁.不断的将一块块上好的木炭一个个大火炉里.在这大冷天里.在这广场上这么做.绝对是骚包.但看他那看当地土财主的眼神.满是蔑视鄙夷.

    与人家比.周暨的确寒碜的很.外地的尤其是山西的老客真他妈的有钱啊.但是.有钱怎么啦.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让他妈给自己比下去.这就是家乡的面子.

    突然看到一个土豪高举着一张告身.狂笑着跑出大厅.疯癫一般大喊:“我是官啦.我是老爷啦.哈哈哈哈..”那神情.绝对可以用疯狂比喻.看着一路被欢天喜地的家人一叠声喊着老爷簇拥着远去.这东家当时对在地上装死的管家骂道:“还死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回家去取钱.”看着连滚带爬的管家往回跑.突然大喊一声:“回來.”

    那管家赶紧回來.等着东家吩咐.

    “顺便把我的那个大火盆给我抬來.”东家盯着那个外地人咬咬牙道.

    小样.我跟你耗上了.

    生意红火.但是.货物短缺.该怎么办.那就到别的地方调剂啊.

    县衙的官身告罄.那就发卖卫所的.反正上次一战.卫所几乎全军覆沒.当时找來早就眼红的千户.一问.现在千户所空额军官有.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掾属吏目一人.百户总旗若干.

    周暨闻听.当时大呼:“那还等什么.还不拿出來卖.”

    于是.周暨和千户一番讨论价格之后.再次开门营业.虽然这军户的官职不太吃香.但只要拿了官身不上阵.也可以在乡里同人中炫耀一番.大家也就不太在乎了.于是虽然价格低点.但也收入不菲.

    官身售罄.连说下次请早之后.就该为皇上出力了.

    既然钱粮有了.下一步就开始征召军汉签丁.

    这次县尊说了.签丁免税有奖赏.军汉有饷不入籍.要不说.还是周暨有信誉.此言一出.立刻从者云集.绥德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征召了一千多签丁军汉.至于是不是为一口饭食.还是为精忠报国.还是有别的心思.那是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