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正文 第四百零六章 激辩与定调
    “……那么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我们如今到底能不能承受失去中国的代价。”就在荷兰人于大使馆内商讨对策的同时,离得不远的东岸执委会行政大楼外交部的办公室内,一众中青年外交官员们也在进行着讨论。或者说,按他们讨论的热烈程度来说,这已经能够算是一种辩论了。

    目前正在发言的是外交部高级助理白玉堂,此君是现已退休的早期执委白斯文之子,今年已经三十六七岁了,之前一直在贸易部和外交部内大转。受累于他老子仕途上的颓势,白玉堂在官场上的起步一开始也并不怎么顺利,颇受歧视。不过此子也是了得,不但人长得帅,诗词歌赋学得好,就连为人处世也不错,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倒也慢慢让他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与一些同为穿二代的狐朋狗友结成了攻守同盟,这地位倒是稳了下来了。

    而在外交、贸易之类的部委内厮混了小二十年后——期间曾短暂空降地方任何,但都不是很得劲,最后又都折回了部委里——深知自己若想再进一步泽必须调任到地方任要职的白玉堂,正在紧锣密鼓地拉关系、走门路,想要调往海外殖民地任职镀金。

    至于说镀金的目的地,白玉堂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之前刘建国已经前往赴任的远东地区。更准确地说,他白某人想去的地方是位于宁波的南方开拓队,最好就像刘建国那样以副部级干部的身份代理主持黑水开拓队那样,他白玉堂也能擢升一级,从正局级干部跃升为副部级,那样就有资格主持一个海外殖民地了——至少可以先期代理嘛,以后稍微有了点说得过去的成绩,再升官扶正即可,这都是套路了。

    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海外殖民地各职务上压过别人,没有中央大佬的支持那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考虑到自己能够说得上话的只有一个执掌司法系统的长辈,且人家愿不愿意帮忙也是个未知数,因此白玉堂为了保险起见,这会也得再取得一个足够分量的大佬的支持,比如本系统的莫三就是了。

    不过,在外交和贸易系统内,白玉堂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相当之大,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在部委里苦熬了很久了,都想外放以给自己的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这会你便看到了,即便是在同一间办公室内,大家说话之间也隐隐有些针锋相对,竞争的意味那是相当浓厚的。

    “承受失去中国的代价,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因为正在运作着前往远东地区任职,因此这会在办公室内,白玉堂可谓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放弃远东殖民地的,只听他说道:“远东三大开拓队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移民来源,现在全国二百多万人,其中超过45%的人是明人,即便是人数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国民,其中明人也占据优势比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远东大陆真的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还要与明国、清国争夺华夏正朔,还要打开他们的市场,还要进行战略布局,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林副司长,你这个想法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国家在黑水、登莱、宁波投入了那么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怎么可能因为现在人口略有增长、财政略有吃紧,就要放弃了呢?”

    白玉堂嘴里提到的“林副司长”是林有德的儿子,比白玉堂他小个两三岁,两人官职相当,多年以来一直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因此相互之间的火药味极浓。比如这会在听到对方言语里指出国家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移民颇为不值的时候,白玉堂便习惯性地跳出来了进行驳斥,而众人似乎也都已经习惯了他们之间的这些烂事,一个个笑吟吟地坐在旁边喝茶看戏,悠然自得。

    其实,林副司长的看法在东岸并不是孤立的。在很多生于东岸长于东岸的穿二代们看来,远东的明国、清国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能给国家和自己带来好处吗?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眼里,利益是维系所有的一切的根源,而既然远东三藩在看得见的不短的未来内,无法给予本土足够的利益的话,那么这样的殖民地不要也罢,那样每年还能省下来数额高达三百万元的物资和现金呢(移民费用,由移民部和海外殖民地共同承担),对财政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这些人多半集中于本土的民政、司法、科教文卫及财政系统,既有官员,也有商人。这些人觉得国家目前已经有了二百来万人了,放在欧洲也不能算是一个多小的国家(毕竟联合省也就220万余人,威尼斯也差不多同样数量,但二者都是强国),要是再每年花费三百万元的财物移民,移民到本土后还要花更多的金钱和物资进行安置,这笔钱花费得是否值得,在他们看来很成问题。

    这些人觉得,与其每年都迁移数量高达六万人的明国人、清国人到达东岸本土,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到卫生普及、疾控宣传、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乃至干部培养方面,这样能够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东岸继续处于领先之列。

    老实说,白玉堂以前是有些赞同他们的看法的。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家族投资海外贸易的加剧,他的思想渐渐转变了过来。尤其是在这会已经决定要活动调往远东殖民地任职,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嘛,他白玉堂现在已经是一个“远东派”了,论调也开始为继续维持乃至发展远东殖民地而鼓吹。

    因此,这会他带着自己宿敌的痛脚,继续毫不留情地说道:“我们在宁波建立了稳固的茶叶、生丝贸易,在海珠岛商站获得每年广东等地相当的对外出口份额,在黑水地区发展起了规模不容忽视的高级毛皮业、海兽捕猎业和鲸鱼捕捞业,我们还垄断了朝鲜王国的药材出口行业,我们更是从日本用极为低廉的对价买回了大量充当压舱石的铜块,这些难道不是利益吗?我依稀记得,上述这些物资每年销售到本土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七十万元了吧,这些物资我们或自己消化,或再加工后出口至欧洲,总体创造的利润同样高达数十万元,这怎么就不是利益了?”

    “我们每年在维持远东军队方面的支出同样巨大。其中光第七混成营一家,每年的维持费用就超过了三十万元,别提还有大量火枪、大炮、马车、弹药包、盔甲、军刀、长矛、罐头食品、药物等一系列物资的援助了。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要钱的,可问题是多年以来远东三大开拓队一直在以低于我们兵工厂生产成本的价格在采购上述物资,因此可以认为是本土在对远东三藩进行变相的补贴。这部分的数额,虽然我们一直没有确切的数字,但相信同样不会低于三十万元,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钱了。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林林总总的开支,本土每年对远东三藩的补贴总金额高达一百万元,这些钱,靠贸易能赚回来吗?”林副司长朝白玉堂得意洋洋地说道:“事实上远东三藩对我们来说并不怎么挣钱,要是按照荷兰人的德行,亏损的殖民地怕是早就放弃了,甚至都懒得多看一眼。”

    “你这可真是极大的谬论。”白玉堂说道:“其实真要按照你的算法,去除贸易方面捞回来的间接或直接利润,本土每年补贴远东三藩的钱根本就没一百万元之多,撑死了也就二三十万元的样子罢了。这是包括了所有军队、干部、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及海军第三舰队方面的人员薪金、维护保养费用。只花三十万元就维持住了一个人口达到了二百万的庞大殖民地,我觉得这真是相当不错的生意。更何况,远东三藩每年搜罗后输往本土的大量书籍、文物、药方乃至专业技术人才(比如郎中、织户、高级匠人等等),这些东西的利益怎么算?难道不值很多钱吗?”

    “再说了,我听闻现在远东三藩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后殖民地政府的各项收入也会迎来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期。到了那会儿,他们的财政充裕了,那么本土自然可以提高各类军资、工业品的售价嘛,不用再变相给予他们补贴了。那样一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个殖民地呢?要知道,它也是能够提供很多我们急需的东西的,很多时候不能光从金钱的角度来考虑。”白玉堂趁胜追击道:“只花这么一点点钱,就获得了如此多的利益,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门再好不过的生意。”

    “你那是正常时候,没开战,万一开战了呢?比如现在吴三桂进攻南明的举动,我们国家要介入吗?又要花多少钱?”林副司长继续不服输地问道。

    ……

    年轻人之间的辩论总是很难分出胜负的,莫三与秘书静静地站在门外听了半晌,待他们稍稍告一段落后,这才推开办公室的木门走了进去,然后不出意外地看到了一片惊愕的面孔。

    “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从而进行讨论,我觉得是一种很健康的方式。”从秘书手里接过一杯清茶后,莫三随意坐到了一张空着的办公桌后,说道:“其实,正如刚才你们曾提到的,远东贸易现在虽然看起来有些一般,但究其潜力来说,还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当地的瓷器贸易,由于并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中,因此每年流失的利益极大;此外,茶叶、生丝的贸易,我们也只是控制了一小部分,另外还有相当的利润被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零星的葡萄牙和法兰西商人给赚走了,我们海珠岛商站远远还没有做到极致,未来改进的空间余地极大。当然以上这些和本土财政关系不是太大,因为贸易收入除归属于本土的部分外(按台湾银行股份占比来分红),其余大部分都是留在远东三藩的,不过就一些出口到本土的商品来说,仍然给我们创造了许多直接或间接利润,这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远东三藩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贸易上面,在提供本土建设所需的大量劳动力方面,更是居功至伟。其实,我想你们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眼睛只盯着那些著名的贸易商品,如生丝、茶叶等等。但远东地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很显然既不是特产贸易品,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中国大陆上那六千多万人口。”莫三喝了口清茶,看着众人说道:“与此类似的是,印度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不是胡椒、不是宝石、不是香水,更不是大家趋之若鹜的硝土,而是那一亿五千万的人口,那是一笔庞大到吓人的财富。谁要是统治了印度,哪怕印度大地上什么都没有,只要有这一亿多殖民地居民,那么每天都能创造出让我们咋舌的财富,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你们现在还觉得远东殖民地可有可无吗?”

    莫三现在其实有些忧虑,且与他抱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即他们担心在他们这老一辈人过世后,执掌政权的二代乃至三代领导人,到底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遥远的东方地区。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很多迹象都表明本土存在着相当不少的二代认为远东可有可无,并对每年大手笔移民远东明人颇有微词。

    出于这种担心,他们趁着目前尚在台上的机会,决定加强远东三藩与本土之间的利益捆绑,比如让国内的造船厂家与移民产业结合成更深入的合作,比如为台湾银行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比如让地方政府离不开移民所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比如默许陆军投入更多的力量到远东大地上,等等。

    另外,他们也使出一切手段,与荷兰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交换,即牺牲部分在欧洲的利益,保证自己在中国的一家独大,将荷兰、英格兰、葡萄牙等各路势力一一挤出中国,以便自己更好地在那里辗转腾挪。

    当然了,除开以上这些之外,他们也准备开始在国内进行定调,统一认识。此外,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也要谨慎进行——此时在莫三的心里,像林副司长这种年轻人,未来是绝对没有机会走上中央领导岗位了;相反如白玉堂这厮,虽然他对他的父亲有些看法,但观他的言行和过往成绩,倒也不是不能培养一下。

    心里转过了这些念头后,莫三微笑着放下了茶杯,然后示意秘书将一些文件发放下去,并说道:“现在不是讨论远东问题的时候,当前摆在我们眼前最迫切的问题,还是来自欧洲的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