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大发雷霆
    嬴由於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大臣们吓得发呆,大家都失去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武士都在殿下,没有不能上殿。

    这时侍医夏无且把一个药囊向荆扔去,荆伸手挡了一下。嬴政趁这时把剑转到背后拔出,回头砍断荆的左腿。荆倒地,将匕首扔向嬴政,惜撞在铜柱。

    嬴政向荆连砍八剑,武士冲上殿来,杀掉荆。事后嬴政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罪官都各有差别,其中以夏无且拦截荆有功,赏赐黄金二百。

    嬴政大发雷霆,於公元前年(秦王政二十年)命令王翦、辛胜的军队跨过易水,大败燕、代两军於易水之西。

    其后一年,秦军攻陷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太子丹、代王嘉等人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王翦以称病由归秦。

    秦将李信紧紧追击燕王与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代王嘉则建议燕王喜杀掉太子丹,以求嬴政的宽恕。燕王喜接纳代王嘉的建议,派使者杀了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嬴政。当时秦军主力几乎调往南线进攻楚国,燕王喜、代王嘉两人得以在辽东苟延残喘。

    不过嬴政并未因而罢手,五年后(秦王政二十五年),王奉嬴政之命,扫除燕国在辽东的残势力,俘虏了燕王喜及代王嘉,燕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64年,齐王田建即位,在位达44年,即位初期由母亲君王后辅佐。

    齐国因处在东部海滨,秦国频频进攻三晋及楚国,这四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只有分别谋求自救,因此齐王建在位时期,齐国境内并没有遭受太大战祸·但这种和平却是建基於其四国的牺牲,因有这四国田齐阻挡强秦,田齐才可以享有和平。

    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对秦国处处忍让·对四国不施以援手,甚至赵国在长平之战战败后,也没有劝诫齐王建及时援助赵国,结果随后秦军轻易地包围邯郸,赵国国力大削,六国灭亡种下远因。

    君王后逝世后,秦国重金收买了齐国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甚至在公元前年(秦王政十年)亲自到秦国朝拜,嬴政在咸阳设酒宴款待。

    秦国灭五国后,齐王建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并断绝和秦国的来往·但时已晚。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以齐国拒绝秦使者访齐由,命王在灭燕之后率军南下攻齐·而蒙恬由於出身将门,刚担任秦国的将军,亦有参与灭齐战事,作战胜利后被授予内史。

    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燕国南部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抵抗,大军直抵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措手不及。齐王建听从后胜的建议,不战而降·后被迁到共城。

    秦军攻入临淄后,百姓居然没人敢反抗。不过事后齐国百姓反而埋怨齐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仅对秦国言听计从,以致亡国,讽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齐国的灭亡也标著战国时代的落幕,结束560多年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最终建立了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秦帝国。这一年秦王嬴政三十九岁。

    “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秦军吞魏地二十城,在该地设置东郡,第二年(秦王政六年),韩、魏、赵、卫、楚五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攻了寿陵邑。

    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继而攻下卫国,卫君角惟有率领他的■族迁居到野王,而魏国的河内郡因山势险阻而得以保全,但栅歌却被秦国攻,至於卫国原本的首都濮阳则合至秦国的东郡。

    秦灭六国后,卫国仍然被嬴政保留。直至秦二世元年,才下令将其解国,废卫君角庶人,卫国从而成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关东国家。

    因此有学者认,这可能连著秦始皇皇后身分的史之谜,也就是说,嬴政的皇后(或王后)有可能出自姬姓卫国公族,而公子扶苏有可能卫国来的皇后(或王后)姬所生(有另一说指扶苏生母楚国公主),这也解释了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立即废掉卫君角的原因,即秦二世矫杀死其兄扶苏后,剪除东方起义军利用扶苏和其外戚卫国的影响上的威胁。”

    代不少文人都曾经探讨过六国被秦国所灭的原因,其中以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苏洵、苏、苏辙)的六国论较著名。

    苏洵认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弊在赂秦]。

    苏则认秦国因养士而轻易地灭六国,而统一后又因视养士无用而速亡,大概是出於宋朝士子张元、吴昊两人因累试不第而叛宋投夏的感概。

    至於苏辙则以地理战略的角度著手,指山东六国必需保有韩魏两国作屏障,韩魏两国位处中原,当两国不保,其四国只能被秦国各个击破。

    事实上,六国之亡是主要受到内因外因等多个因素影响,三苏的论点合起来,才比较接近秦能统一六国的真相,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孔子曾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秦人能做到足食、足兵、国人信服这三点,只要上台的不是昏君,自然能兼六国。

    例如秦人有关中沃野之利,又有巴蜀的盐铁之利,不惧山东六国的盐铁封锁,北有郑国渠,南有都江堰,已做到[足食]一点;军功授爵,首级易功,士卒敢战,已做到[足兵]一点,而商鞅徙木示信,则做到[国人信服]一点,因此才对山东六国造成压倒性优势。

    除此之外,秦国武器造的流程与制度十分严谨,每一件兵器从生工人、仓库保管、工场的责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总监者,都要实名在品上记录。

    这种制度称[勒名工官],既是品质量监管制度,也是品流通监管制度,可以从头到尾追踪每一件武器品的行踪,因此秦国兵器精良无比,1982年发现的秦代铜戈[十七年丞相状戈]正是具体例子(现收藏在天津市博物馆)。

    此外,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其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没有强大,或者是势均力敌的敌人,故可专心一致向东方扩张。即使征东失败,有崤山、函谷关之固,亦可足以自守,休养生息,坐待山东六国互相攻伐。

    相比起三晋的地狭人来说,秦国可说是地广人稀,故此秦国经常招三晋百姓到秦国种地,并赐田宅,免兵役,专事耕织,这样秦国本土百姓就可完全投入兵役,轮番作战。

    史书记载当时秦国百姓勇悍,却甚单纯,以兵戎来说则秦最强悍,三晋次之,齐人最怯。

    秦国免民风变得柔弱,故取措施以尽量减少秦国百姓与关东百姓的接触。如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取魏国陕县后,即将当地人遣回魏国。秦国即使招三晋百姓开垦,也只把他们安置在新地方,不与秦国百姓接触。保持强悍民风,亦是秦国消灭六国的主要囡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pdan.ma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pdian.ca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