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正文 第五章 菩提达摩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达摩

    菩提达摩(-535),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南北朝时人,佛教中国宗初代祖师,被尊称[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菩提达摩]意译觉法,菩提本意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

    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宗带入中国的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林说,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僧。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释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宗二十八代祖师。一次,达摩问师傅得到其佛法真之后,去何处传教?

    师傅吩咐他去中国,并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西元年一478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

    其登岸处立有[西来初地]一碑(即今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的西来正街一带,古为港口)。光孝寺内有达摩[洗钵泉],俗称[达摩井]。

    并建有千年古{[华林寺](初名[西来庵]。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传为达摩所建。

    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

    求那跋陀罗,义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达摩在《楞伽经》之外,又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经》这可能是他在江南这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

    传统上的说法,达摩自海路来到震旦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

    由於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苇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在石洞留下《易筋经》和《洗髓经》。

    达摩在西元478年以前,从海路到了中国南越(今海南岛对岸广东地方),师从求那跋陀,当时的楞伽师之一他同时又精通法,在江南一带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之后他东渡北魏,[游化嵩洛],教授法。他所传授的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林等人。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胡适在《菩提达摩考》和《书菩提达摩考后》两篇文章据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证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达摩法的标。

    后世建立的宗世系: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传说达摩留下一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达摩所教授的法,因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其主要理论,是以[壁观]法门中心。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

    入大乘道的方法,简要言之,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是[藉教悟宗],即[壁观][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

    [藉教]依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客尘妄覆,丕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

    由信仰如来藏,发起[妄归真]的信心,而由[凝住壁观]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发行,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达摩的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中国宗的先声。

    四行著重在於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於理论,行入属於实践,即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法。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朝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建中;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子。]

    《洛阳伽蓝记》:[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续僧传》:[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教]

    《楞伽师资记》:[魏朝三藏法师菩提达摩,承求那跋陀罗三藏后。]

    《续僧传》〈慧可传〉:[初,达摩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推求那跋陀罗初祖,菩提达摩二世,下以神秀七世。

    梁武帝是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象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敦煌出土的佚名《代法宝记》

    《会元达磨章》:[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曰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释门正统》:[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客尘妄不入曰壁。]

    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亡心寂默之士,莫不归信,取相存见之流,乃生讥谤。]

    《释门正统》:[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荒岭,来於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碧岩》:[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源诸集都序》:[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之法?]

    《传灯录》:[二祖说法,祗教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法。

    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行入者,所谓四行;其诸行,悉入此行中。何等四行?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行,四者称法行。]

    《续高僧传、习篇》:[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dian.awr)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pdian.ca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