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正文 第九十七章 中国曲圣,马神仙,断肠人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一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平事不详,根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耕录》一些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於约12KO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关汉卿可能是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另有一说是先祖或父兄太医院医生,故关汉卿医户,而不医生。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

    最著名的有《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不匾、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人称,被誉[曲家圣

    《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於辞章者久矣。]

    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有悲剧,有喜剧,有壮烈的英雄,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

    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杂剧剧本能根据主题而剪裁取,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主线清晰·节奏紧凑,不全用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如娥等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成功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

    关汉卿善於驾驭语言,语言风格与题材互相配合,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以及古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并加以提炼,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剧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又善於烘托渲染·充分表现元剧[本色]。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漫著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著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关汉卿散曲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关汉卿散曲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他喜用白描手法,善於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重要作品:《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山神庙裴度还带》《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温太真玉镜》《钱大尹智勘衣梦》《诈妮子调风月》《感天动地娥冤》《状元堂陈母教子》《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尉迟恭单鞭夺槊》

    关汉卿杂剧后世留下不少著名的故事作蓝本,如[六月飞霜]的故事便炙人口。其杂剧情节布局紧凑,使后世明清戏曲的剧本情节,更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关汉卿杂剧之语言成本色派杂剧的典范,影响南戏和明初戏曲的发展。其杂剧塑造的人物深入民心·后世剧作家留下典范,影响明清戏曲写人的艺术特色。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三章中,曾将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媲美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曲圣]。

    19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

    同年,国内至少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

    他的剧作被译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般认,将前代未完成的戏曲加以改革,完成元杂剧的体裁者,实非关汉卿莫属。

    《录鬼簿》列关汉卿於杂剧之首,朱权《太和正音谱》如此评价:[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娥冤》全称《感天动地娥冤》,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情节反映出元代贪污[官吏无心正法],草菅人命,以及百姓有冤无路诉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弊病。

    《娥冤》曾改编传奇《金锁记》及地方戏曲《六月雪》,后人常以故事中的[六月飞霜]比喻冤情。王国维认为《娥冤》一剧[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一女主角端云自小因父亲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媳),改名娥。

    第一折一婚后不到两年,娥丈夫去世;娥与蔡婆相依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两父子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一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娥婆婆而霸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於是诬告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毒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一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娥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一三年后,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用,张驴儿斩首,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娥的冤魂希望父亲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娥尽孝道,父应允·全剧结束。

    经典名句: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在排名上,元代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杂剧作家之首。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称关、白、马、郑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另外,明初贾仲明马致远作的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是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至於今日习见之[关马郑白]简称,其排名关第一大抵无议,但马郑白之排行则来诸多争议。

    据来自台湾东吴大学之校园传说,[关马郑白]之排行实无高低优劣之意义,纯依[平上去入]排序耳。关汉卿代表作《娥冤》,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丨越调丨天净沙、秋思一马致远。天净沙又名《塞上秋》。

    枯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约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其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

    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世人推崇。现存小令百多首,套数二十三套。其中套数夜行船丨《秋思》被誉“万中无一”。

    越调:元曲宫调之一。

    天净沙:曲牌的名字,相当於宋词中的词牌。秋思:这首曲的题目。

    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秋思之祖”,是元曲中最广传诵和称道的作品。昏鸦:黄昏时候的乌鸦。

    时已深秋。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骑著一匹瘦马,在那萧瑟的秋风,走在一条荒凉的古道上。

    缠绕著枯的老树上,已经有黄昏时栖息的乌鸦。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对面便有居住的人家。

    夕阳渐渐西沉,天快黑了,风更凉了。游子却还要骑著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他愁肠万断啊!

    游子思乡是自古以来诗人笔下一个永的主题。但此曲中之游子,到底要向何处去?游子断肠,但未明言思家。这是此曲与其它游子思乡名作的区别!

    其实,世人思家,是灵魂深处寻觅生命本源真正的家的冲动在人这一层次的反应。

    作者喜欢写神仙道化作品,它们正好描述了人们寻觅生命本源的具体过程,而作者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生命本源的追寻者。

    作者是在通过极其巧妙-的形象思维,表现自己对生命本源不辞千辛万苦的不懈追求。

    作者有“马神仙”的称号。料想他不虚此名,在去官归隐之后,终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再也用不著在自己的生命回归路程中骑著瘦马、漂泊天涯!

    徐再思曾作《天净沙一渔父》一曲,曲曰:忘情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汤武也作过数首同曲名的调子,其《天净沙一居杂兴》曰: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一梨两耙,自耕自种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