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
    崇祯不知道后世对他的盖棺定论是怎样,但他确实有一颗治世明君的心,想到关乎老百姓能否熬过这个冬天的火炭被解决了。

    崇祯心里就像是烘烤着一团炭火,热切的问道:“爱卿,这种洗煤的水堰有多少,一共修筑多少洗煤作坊,每日能洗出多少火炭。”

    听到崇祯三连问,就像当初把大弟子宋士慧推出来一样,朱舜还是没有自己回答,而是让弟子徐积薪回答,让他在皇帝面前好好的露一次脸。

    争取简在帝心。

    徐积薪被恩师推了一把,向前走了几步,心里对恩师十分的感激,想着等恩师哪天遭遇不测了一定给恩师守孝三年。

    徐积薪觉察到皇帝的视线,没有半点的怯场,展露出了他作为京城第一才子的锋芒毕露:“启禀皇上,这种由水泥修筑的水道叫做浮选法洗煤池。”

    “浮选法洗煤池配备大明蒸汽机修建而成的浮选洗煤池,一共有十座。”

    “永定河岸边一共修筑了四十家洗煤厂,其中二十家的两百座洗煤池洗出来的煤炭用来个供给整个顺天府,让老百姓享受工业化的红利。”

    “剩下的二十家洗煤厂的两百座洗煤池,十家属于山海关总兵满桂,洗出来的煤炭全部通过平沙船送到了辽东。”

    “还有十家洗煤厂的一百座洗煤池属于镇远侯,本来是用来供给老百姓的,后来三边总督孙传庭传来消息说是西北的将士们缺少火炭,镇远侯便把所有的精煤不要一分银子的送往了西北三边。”

    东林党官员们看着在那高谈阔论的徐积薪,不免有些羡慕,倒不是羡慕徐积薪的才学,而是羡慕徐积薪有一个好恩师。

    大批量洗出精煤的功劳,对于当今的大明来说,作用还要大于亩产一千多斤的高产杂交水稻。

    大明并不缺少粮食,只是缺少土地。

    老百姓吃不上饭那是因为大明万里疆土中的八成土地掌握在官僚乡绅手里,倘若这些土地平摊给老百姓,不敢说全部吃饱,最少能保证大部分老百姓不被饿死。

    高产杂家水稻再是高产,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高产杂交水稻最大的作用是在军事上。

    出产的粮食越多,需要种植粮食的壮丁也就越少,能够抽调出来的军士也就越多。

    倘若大明的土地全部种上一千多斤的高产杂交水稻,也能按时收上来课税,国力足够供养五六百万军士。

    还是至少。

    但对于官绅不纳粮并且没有多少土地的大明来说,高产杂交水稻终究只是一个鸡肋。

    精煤就不一样了,有了精煤足够老百姓在越来越冷的冬天活下去,这可是活人无数的大功绩。

    有了这些洗煤厂每年冬天都能救活无数老百姓,要知道如今的鬼天气,两广都开始下雪了,还是大雪。

    只要能活下去,哪个老百姓愿意背井离乡远离祖坟,四处奔波,过着今天活着明天或许就会被官兵砍了脑袋的担心受怕日子。

    崇祯不会看不出来,精煤在治国方面的作用,看出这个工业化第一波红利对于国祚的延续。

    延续国祚的大功,就这么让给弟子,谁不羡慕这样的恩师。

    朱舜的思想境界远远不是东林党人所能理解的,在他内心深处,这几个弟子其实比儿子还要重要。

    儿子是血脉的延续,弟子却是他思想的延续。

    徐积薪也正延续了工业革命的思想,不惜留下一个大不孝的骂名,也要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研究出浮选洗煤法立下本该属于他的大功。

    这个功劳确实够大,大到崇祯越看越是喜欢,回头再看看自己不成器的儿子,郁闷的想着徐积薪怎么不是自己儿子。

    太子朱慈烺瞧见老爹看了自己一眼,呲牙一笑。

    崇祯瞧见儿子傻乎乎的一笑,更是郁闷了,视线落在正在和王承恩眉来眼去商量喝酒的朱舜身上,不免有了一些羡慕。

    不是儿子,是徒弟也行啊。

    大明有三种情况杀人不犯法,一是捉奸,二是宗祠族长动用私刑,三是老爹和恩师打死儿子。

    儿子还有可能对老爹不孝顺,弟子一定会对恩师孝顺。

    崇祯越看越喜欢,在东林党官员们愕然的目光里,居然走过去拍了拍徐积薪的肩膀。

    面无表情也变成了笑容温和,威严的声音也变成了东林党官员从未听过的亲切:“积薪,能否教朕怎么开闸洗煤。”

    徐积薪有些发懵,不明白皇帝怎么会对他这么亲切,难道是因为爷爷。

    想到爷爷,徐积薪心里的愧疚更甚了,好在完成了爷爷的遗愿,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

    站在不远处的朱舜,瞧见老七在那里发呆,赶紧上前踢了一脚他的屁股:“还不赶快谢恩。”

    徐积薪被恩师不痛不痒的踢了一脚没什么,还感觉给恩师丢脸了,匆忙说了一句叩谢皇恩。

    徐积薪没什么,站在旁边的崇祯可是眼皮子跳了一下,差点骂出一句粗口,你个板肠的别把朕的宝贝给踢坏了。

    好在崇祯顾及皇帝的威严,及时把这句东林党互骂时经常骂的一句话,收了回去。

    崇祯眼皮子抖了一下,东林党人也是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这等能够给大明延续国祚的国士之才,哪个不是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

    朱舜可倒好,想骂就骂,想踢就踢,一点也不当回事。

    徐积薪还不是一般的有学问,他还是京城士子公认的京城第一才子,这样一位满腹经纶的弟子可是能够当做一辈子的护身符。

    就算朱舜哪天离开官场了,只要弟子徐积薪在朝堂一天,知县,知州,甚至是一方封疆大吏巡抚,每到逢年过节都要恭敬的朱舜送上一份干礼水礼。

    走回镇远侯怀远侯几位侯爷旁边的朱舜,那是不知道崇祯和东林党心里的想法,倘若是知道他们的想法。

    肯定又会再补上一脚,指着只敢傻笑的徐积薪满不在乎的说上一句,踢坏就踢坏。

    本侯有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