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遥天 >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朝堂
    打扫完战场,何天命手下们把能带上的东西都带回山寨。这是一场非凡的胜利,不仅成功击溃朝廷派来剿灭的大军,而且磨练了手下人的作战能力,相信经此一役,他们的战斗力会显著提高,离真正的精锐也不差矣。

    另外,新俘虏的一千七百士兵,何天打算全部收编他们,用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他随即命徐卫东下山找些大夫回来,把那些受伤的士兵医治好,这一举动使得那些士兵分外感动,心中对于加入飞熊寨也没有那么排斥。

    而躲到山上的韩满也领着人回到山寨,帮忙照顾起这些伤病号。这就样,五日过去了,飞熊寨从大战中慢慢恢复过来,原有的寨众加上新收编而来的士兵,现在能拉出去作战的便有一千九百多人,实力比之大战前都强了许多。

    至于还有五百多的士兵,由于伤势过于严重,所以需要慢慢调养,短时间内是难以成为战力的。何天没有放弃他们,而是让从周边县城请来的大夫们长期对他们实施治疗,并扬言: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愿意治好他们。

    原本身为俘虏,这些士兵已经做好被折磨、侮辱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寨主如此仁爱大度,不仅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他们施药治伤,他们在心里感恩戴德,并且暗暗发誓,忠于何天。

    另一面,付火五千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师,整个朝野震动。当今周王朝的皇帝随即召集朝臣,讨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在朝堂上,分为三派,一派是以太师赵明坤为首的文官体系,一派是以大将军曹本华为首的武官体系,另一派是以宰相顾博为首的中立党派。

    朝廷中,文官居多,武将偏少,国家又是以文治国,因此,赵太师完全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仅此于天下至尊的皇帝。大将军曹本华,能征善战,军中一半将官都是他亲自提拔,皇帝有感他忠心为国,特赐予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权力亦可与赵太师分庭抗礼!

    至于宰相顾博,人如其名,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统领御史谏官,负责监察百官之责,与其说他保持中立,还不如说他只对皇帝负责,属于保皇党派。他虽不能与太师、大将军抗衡,但太师、大将军亦不敢小瞧于他,毕竟他身后站着的是皇帝。

    说到当今皇帝,他已经五十有余,几近垂暮,雄心壮志更是早已不在。他现在凡事都要遵循赵太师、曹大将军与顾博的意见,至尊之威已然全无。

    现下,为应付“飞熊寨”的事而召开朝会,他一上来便向下面的百官问道:“诸位卿家,该如何处理这次匪寨的事情?”

    已经七十有余的大将军曹本华出列,说道:“回皇上,末将愿亲领一万大军前去征剿匪寨!”

    此时,听到这话的赵太师,“呵呵”冷笑一声,出列向上方的皇帝拱手道:“皇上,曹将军此举不妥!先不提他手下的统领付火,率五千精锐去剿灭一个匪寨,还弄得损兵折将的,现在国库空虚,要是再为这个小小的匪寨劳民伤财,实在得不偿失!“

    曹本华打断他说道:“难道太师想就此放过那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贼匪?”

    老太师置之一笑道:“非也,剿灭不成,我们可以招安嘛!给他们匪首一个官职,便可以让这些人马为朝廷所用,何乐而不为?”

    曹本华讽刺一笑道:“这么说来,对于这群无恶不做的贼匪,朝廷不予剿灭,还厚加赏赐,是吗?”听到这话,朝堂百官议论纷纷,认为太师此言实在有欠妥当。

    赵太师同样朝着曹本华讽刺道:“要不是因为某人的部将太过无能,朝廷何至于如此?”

    这是当众打脸,骂曹本华识人不清,任用付火这个“废物”,一向脾气火爆的曹将军闻言,向赵太师怒目而视。

    一向以大局为重的宰相顾博此时向皇帝进言道:“皇上,微臣认为太师所提之建议可行,当前国库空虚,实在不能为一个匪寨而动用上万军队,而招安这群贼匪,便可以用来填补付火五千军队的损失,正是一举两得!”

    听到两位重臣都赞同招安,龙椅上的皇帝点头道:“好,那招安事宜,不知哪位卿家愿往?”他这么一说等于是把招安飞熊寨的事情定下来了。

    赵太师赶紧拱手说道:“皇上,此次招安兹事体大,需派一名能言善辩的官员,微臣认为,礼部侍郎李玉显李大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听到太师提到自己,李玉显连忙出列,向皇帝说道:“臣李玉显愿当此重任!”

    皇帝欣慰一笑道:“好,就由李爱卿负责招安事宜。”

    李玉显双膝跪下道:“臣领命!”

    皇帝沉呤道:“可是,要授予那匪首多大官职为好?”

    曹本华立马谏言道:“对于这种匪寇,赏给他一个七品校尉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赵太师再次反对道:“此言差矣!对方虽是匪寇,却能凭借千余人马击溃五千大军,想来其匪首定是十分善于兵法,现在各地匪乱四起,草原、西域等国又是虎视眈眈,朝廷岂能弃这种将才而不用?”他说得有理有据,让一向不善言辞的曹本华哑口无言。

    这时,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问道:“那依爱卿之意,要授其何官职?”

    赵太师拱手道:“回皇上,依微臣愚见,应授其三品中郎将军,统领五千军队驻防苏州城外!”这意思就是让何天取代付火。

    赵太师接着说明缘由道:“既然付火这个统领当得不称职,那就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当,至于付火,由于他的指挥失误,致使五千大军全军覆没,其罪当诛!”

    皇帝还没说话,曹本华大将军赶紧向前一步,说道:“万万不可!付火他之前曾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杀其性命,依微臣看:罢其官职便可!”

    赵太师也跨前一步,向皇帝进言道:“五千名士兵的身死,岂能以罢官了事?不杀之,怎么给那些士兵的亲人有所交代?曹将军,莫不要因为付火是你一手提拔出来的部将而特意包庇!”

    “你——”曹本华闻言怒火冲天,像是要爆发一般。

    宰相顾博出声道:“皇上,太师与大将军说的都有道理,依微臣看,我们不如采取折中的处罚,把付火及其家人发配苦寒之地,任其自生自灭,如何?”

    皇帝一听,赶紧回道:“宰相此言大善,那就这么定了!”他这么赶着下决定,也是不想两位重臣再因此吵来吵去,至于付火的命运,他全然没放在心上。

    皇帝已经拍定罪名,赵太师与曹大将军也无法再争辩,只能拱手领命道:“臣遵命!”

    回到府邸,赵太师端坐在主位上,向躬身站立在一旁的礼部侍郎李玉显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极力促成这次招安吗?”

    一向圆滑的李玉显面露疑问地说道:“这个,下官不知!”

    赵太师并没有在意,开口解释道:“现在天下半数兵马都掌握在曹本华那个老匹夫手中,一旦发生变故,没有军权的我们将失去拥有的权位,而现在却有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掌握一支军队,岂能放过呢?”

    李玉显听到,连连点头,道:“太师说的极是!”

    赵太师对李玉显吩咐道:“此次招安事关重大,你务必尽心尽力,一定要把飞熊寨的人马全部拉拢过来,有什么要求你尽可跟我提!”

    李玉显躬身回道:“是,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成这件事!”

    对于李玉显的能力,赵太师还是有信心的,否则也不会向皇帝极力推荐。赵太师点点头,道:“你现在就下去准备吧!不过,要记住,那匪寨首领不是等闲之辈,你要认真对待!”

    李玉显躬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