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诛邪诡事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龙脉
    何为龙脉?其实在风水学中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

    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中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

    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西南的峨眉山。

    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

    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

    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

    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

    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

    周朝的龙脉在岐山;

    秦朝的龙脉在咸阳;

    汉朝的龙脉在丰县;

    西晋的龙脉在河内;

    隋朝的龙脉在弘农;

    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

    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

    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

    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如果要问辽宁的龙脉如今在于何地,我只能说是大连偏北。

    说道龙脉一说,这还要提到《寻龙秘法》。

    《寻龙秘法》有言:论官品之高下,以龙法而推求,天乙太乙侵云霄,位居台谏。禽星兽星居水口,身处翰林。数峰插天外,积世公卿,九曲入明堂。当朝宰相,左旗右鼓。武将兵权,前障后屏,文臣宰辅。

    把话说白了,其实就是后人为官,官品之高下则以龙法求之,贵龙贵砂之合成贵气成大局,则官品必高,因为官品之高下,全系于砂水形势。

    龙大而砂小,看得见整个的体形是砂,看得见一部分的山形的才是真龙,砂水之形势,都是原之于真龙,龙贵则砂水贵。

    龙贱则砂水亦贱,龙真穴正,砂水自然有贵气,而砂水形影响后人官品高下,因此官品之高下,当以龙法求之。

    禽者、指水口之间,无论是石是山,真形如龟鱼鹅雁之类。兽星、言水口之间,如山或石在其中,形如马牛龙虎狮象之类。翰林、官名掌词章之官。

    水口之间,有禽兽形状之山或石镇居水口,主翰林之官,砂水贵气形状皆从龙身而出,由此推之,可依下面法度定出官品之高下。

    堂局之外见数峰耸立云霄,远插天外,众山揖主出累世公卿大夫贵人,笔插云端,如果后龙峰峦秀挺拔又得前朝相应,必定应贵。

    如明堂之前见九曲之水,九曲水去更吉。如果水从两边沿着地势一级一级流下,聚会堂前(叫玉街水),则必应有当朝宰相之尊贵。杨公说四横三直过东西,九曲凤凰地,即是此意。如果龙身不贵,穴法不真,纵使群峰插天,九曲水朝堂,亦不应贵。

    若前山有障幕,后有依托如屏风贴坐,必出文臣,而至宰辅,即若旗鼓山全,龙又俊秀,出了文臣,亦可掌兵权。杨公说:屏障前照后托,此是公侯将相庭,正是应此。

    我们当地,对于风水墓穴一向看的比较重,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墓穴可招一方福!

    不论官路还是财路,天下之人又何有不爱之?

    言归正传,去世李老爷子的墓地葬在当地的冲阳之山,俗称祖宗山,虽然地势平坦,后有小溪,但其实算不上一条小龙脉,不过要比其他墓穴要好上数十倍。

    王副县长走的是官路,自然对官路二字看的最为重要,生怕有绊脚石,挡了官路,不过听我师父这么一说,心里倒是宽慰一大半。

    第二天,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放亮。

    我师父起的比我早,见我醒后,问我昨晚他介绍关于龙脉一说我可有记住。

    还没等我说话,我师父言道:“若我死了,不需要葬在什么龙脉上,就把我葬在咱解忧观后面。”

    没想到大清早他就说这样晦气的话,不过他的神情又严肃起来,若有所思的望着窗外,不言一语。

    我不知道他又犯什么神经,所以也就没去搭理他。

    吃过早饭,我们开始准备今晚头七法事,我师父对此倒是不放在眼里,私下对我说这类头七招魂法事很简单,因为头七的亡魂都已经喝下孟婆的汤,不记前尘过往,不知后事尘尘,只不过在魂魄入阴曹地府前,最后来家望上这么一望,算是了结此生执念。

    但是我万万不曾想到,我师傅口中简简单单的头七回魂法事,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