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永不下车 > 正文 第五〇六章 复原
    曾几何时,在逝去的旧时代,“保护盖亚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多么时兴的标签。

    但人们又曾为这一事业,实打实的做过些什么呢;

    实在寥寥。

    默默无闻的业内人士除外,普罗大众,至多也只是对这一风行词汇感到新奇,面对宣传片与网页啧啧称奇,继而,或许还通过捐款、推-特动态与闲聊时的谈资,获得参与这一伟大事业的成就感。

    就在做这些事的同时,民众,照样食用过度捕捞的海鲜,自驾游穿过整片大陆,漠视遥远国度的生态灾难,甚至为莫须有的巫医之疗效,猎杀犀牛,穿山甲等珍稀动物。

    在这些愚蠢、无知、残忍乃至贪婪的丑行之下,环境保护、物种保护者所做的一切,都显得是那样无力,那样苍白。

    物种消失的速度,也一直在75种/天,或者说每年两万五千种以上。

    25,000种/年,这样的物种消失之速率,是极其恐怖的,奈何对人类文明的绝大多数个体而言,再快的物种灭绝速度,也根本无从察觉。

    甚至于,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还用“物种灭绝始终在发生”,乃至“人类行为也是选择压力的一部分”之类的昏话来自我安慰,甚而更自欺欺人,尝试说服无知的民众漠视这一重大风险。

    虽然他们自己也根本不明白,物种的迅速消失,意味着什么。

    方然一时也说不清楚,但也无妨,对于这些领域,他倾向于相信科学家们的判断。

    物种灭绝,自古以来一直在持续的发生着,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在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速度,比大自然通过选择压力而灭绝物种的(本底)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

    根据许多年前的研究,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环境的1,000倍。

    当然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真正的速度还无法准确测出,但,必定会比1,000高许多,甚至会超出一到两个数量级。

    这样的速度,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盖亚生物圈显然坚持不了太久。

    讽刺的是,到生物圈崩溃前夕,由于幸存物种数的极大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反而会一路下滑,但,那只不过是物种灭绝殆尽、已经到了“灭无可灭”的地步,接下来的,必然会是生物圈的彻底灭亡。

    一旦事态发展到那种程度……

    不,那种情形,现在并无须想象,以当今时代的人类文明之现状,恐怕也维持不了太久。

    早在人类活动将盖亚生物圈彻底摧毁前,人类,就会被客观规律所消灭。

    前景,如此惊悚,已经无法用“可怕”之类的词形容。

    相比之下,眼前的一点细枝末节之琐事,从“热带植物”到“蜗牛”,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方然还是下达了若干指示。

    其中就包括一点,在客观条件、或现有资源无能为力,无法继续维持某物种的种群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至少将目标物种的基因保存下来,与此同时,尽可能保存其活体冷冻样本,以及能获得的一切相关材料。

    要保护一个物种,或者,至少保存一个“复活”的希望,基因是必须要有。

    但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从基因复原出个体、继而复原出物种种群的技术,正因如此,一切相关材料的获取才至关重要。

    基因,原则上讲,包含物种中个体的一切讯息,这是流行已久的观点。

    却并不正确,甚至是谬误。

    盖亚表面的一切生命,除极少数例外,皆有dna、基因,方方面面的研究也无数次证明,基因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这方面的认识方然很早就有,无须赘述。

    但另一方面,稍加思考,也不难发现“基因是生物个体、乃至物种的全部”有何谬误。

    基因主宰生命的一切活动,这断言并没有错,但,观察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的活动,便不难发现,所谓“基因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断言,无非是再说,基因主宰着细胞本身的一切行为,包括分裂,却并不包括“制造自身”。

    细胞分裂,几乎一切生命的繁衍手段,并未“制造”细胞本身,而只是根据已有的物质复制出备份、而后一刀两段。

    倘若没有“已有的细胞”,空有基因,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一步骤。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

    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由基因主宰,然而细胞本身却并非基因所能制造。

    基因所能做的,无非是“拷贝”已有的细胞,这自然就引出一个问题,那个最初的、最原始的“起源细胞”究竟是怎么来的。

    不知道,原则上也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则确凿无疑,那必定无法由基因制造出来。

    思考到这里,方然并不是要再度探寻生命的起源,应付现在的状况,这一探寻似无必要,现代生命科学也早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要“复活”灭绝的物种,可以尝试将基因植入类似物种的细胞之中。

    假以时日,一旦这类技术成熟,的确可以回避基因与细胞的“鸡与蛋”之难题。

    但另一方面,他也很自然的想起,决定生物形状、进而决定物种性状的因素,也绝非仅仅只有基因和细胞那样简单。

    生物个体的发育,除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之外,一概有从配子、或孢子到成体的复杂曲折路径,这一过程,毋庸置疑受到基因的调控,物质基础则来自最初的细胞,但,外界环境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无需列举从大西洋银边鱼、到尤洛浦鲈鱼的诸多品种,孵化温度可以决定幼苗性别的诸多实例。

    单论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受到从母体营养状况、到uterus内环境的影响。

    生命科学的早期研究者,往往将这种情形与遗传混为一谈,实质却完全不同:

    环境,只会影响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体,而不改变其基因。

    当母体营养匮乏、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后代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这便是一个与基因遗传无关,而与后天发育过程相关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