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永不下车 > 正文 第四四七章 避难
    清理旧时代遗留的避难所,大概,会是任何一名夺取了权力的管理员,迟早都会进行的一项事务。

    早在多年前,方然就清楚这一点,也因此而没有动过“避难”的念头。

    花费逾三百万联邦马克的巨款,先后修筑的三处避难所,唯一的功能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非在天下大乱时用来避难。

    而且现在,这三处避难所都位于边境线外,新时代的信息渠道之匮乏,让他无从得知这些避难所的近况。

    是依然蛰伏于地下,还是偶然间被发现,其实,现在也都无所谓了。

    西历1493年的某一天,阳光逐渐照亮了茂密的阔叶林,科罗拉多州腹地,树林中传来机械运作的声音,继而,几具搜索型武装机器人现出身形,一边迅速前进,一边用传感器扫描周围的任何异状。

    按行动计划,搜索这一大片山麓地带,不多时,热感应探测器发现,附近有地下人工建筑,或其他什么东西在发出热辐射。

    确定疑似地下避难所的位置后,武装机器人逐渐接近,不出所料的与防卫设施短暂交火,直到摧毁所有的火力点,然后组织发掘工作,摄像头扫视现场,直到遮蔽主入口的石块被机械臂搬开,现出一座预测面积近一百平方米的地下建筑。

    现场,没有一个人在,武装机器人释放出若干蜘蛛式哨兵,侦测建筑内的情形。

    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空气中,弥漫着一定浓度的尸胺类化合物。

    继而,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来源:

    一具处于密闭环境中,死亡多时,高度腐烂的人类男性尸体。

    现场施工机器人的背后,掌控全局的ai,尝试判断目标的死亡时间,却不出所料的难以推定,身份辨识工作则相对顺利一点,尸体因高度腐烂而难以进行dna比对,但,从生活、医疗设施上提取的间接讯息,却得出了可靠性极高的结论。

    目标s02097,姓名:方然,状态:确认死亡,确证地点……

    一条简单明了的记录,被ai登入数据服务器,在梳理汇总后,就会将最近一段时间的更新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管理员”查阅。

    一场例行调查,以不自知的被误导结束,pcs大区管理员的调查报告里,方然,系统甄别出的第九十七个高危目标,疑似永生追寻者的潜在竞争对手,被判定为“因不可知的避难所致命故障”而身亡。

    继而,从威胁名单中删除。

    ……

    科罗拉多州的这一幕,身在上千公里之外的方然,并没有亲见。

    一方面受制于匮乏的网络等情报渠道,另一方面是为避免招致不必要的怀疑,对大区之外的三处避难所,他从未尝试调查,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关注。

    所以,不管是避难所的被破获,还是搜索者的被误导,方然对这些全都一无所知。

    不知道,其实也没什么,在nep大区之“阿达民”的真实身份暴露之前,不论方然、还是托马斯*安生,这两个永生追寻者的身份如何被破获,对自己也不构成任何威胁。

    之所以还在乎这些,无非是一种谨慎的天性使然。

    自己的避难所,情形,现在已一无所知,这并不妨碍方然制定规划,搜索nep大区内必然隐藏着的大量“末日避难所”。

    这样做的动机,毋庸讳言,必然与管理员下达的管指令有关。

    大区土地上,除定居点、科研机构与“阿达民”的居所外,一概不允许有任何人逗留,避难所里的幸存者,不论动机、能力如何,终归是一种潜在威胁,必须加以铲除。

    除此之外,自己曾涉足过这一行,也很清楚旧时代有能力、也有意愿兴建避难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寄生虫。

    对这些家伙无任何好感,方然也乐得将他们从地洞里挖掘出来,大白于阳光之下。

    除此之外,自己也曾经考虑过,从避难所中可以获得一些设备、物资与建筑材料的补给,但asa给出的分析报告,搜寻避难所的行动计划,耗资巨大,所获的物资并不能抵消这种消耗,经济上也不划算。

    所以还是出于安全的需求,派出若干队武装机器人,进行拉网式搜索,是这样吗。

    nep大区,总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要将这样大的一片陆地搜索无遗,工作量可想而知会有多大,且不论这种拉网式的搜索是否会有遗漏,单就其时间而言,恐怕就要花费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过完一遍。

    方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同样的,也没有耐性去等待。

    取而代之的策略,则是“常态化本土监控体系”,事实上早在寻找避难所的行动计划之前,通用型ai就已根据管理员的指示,开始规划、部署这一规模空前的监控大网,试图将nep大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置于ai的监视之下。

    五百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包括内水,如此辽阔的区域,在旧时代的联邦,也始终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至多依赖民众聚居点和政府机构,暴力机关,维持稀疏的管理和控制。

    新时代的nep大区,则采取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体系,具体而言,是借助it、微电子、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整个大区范围内部署超过1,500,000,000个监控终端,以每平方公里约300只终端的密度,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的监视。

    十五亿个监控终端,由多种型号、功能的硬件系统组成,分布疏密不定。

    在原本就人迹罕至的荒漠、极地地区,密度较低,而在定居点和研究机构等人口密集场所,分布密度则高达每平方公里10,000~100,000只。

    这样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可想而知,建设与维护的消耗是多么巨大,效果却确凿无疑,能够让管理员完全、切实的掌控大区内每一寸土地的情形。

    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梦寐以求、却始终做不到的。

    借助这样的一张“天网”,搜索末日避难所,就成为了一种守株待兔般的以逸待劳。